歷史中的宋江,真的是劫富濟貧的好漢麼?結局又是怎樣呢

大家在看水滸傳的時候都知道宋江是梁山起義軍領袖。宋江在一百單八將穩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綽號呼保義,為人急公好義,常救人於危難時刻所以又號及時雨,人稱孝義黑三郎。身材矮小,面目黝黑。原為山東鄆城縣押司,後因私放晁蓋等人,被閻婆惜捉住把柄,以至於殺了閻婆惜後連夜逃走,輾轉周折上了梁山。晁蓋死後繼任梁山大寨主,主張並接受朝廷的招安,接連出徵遼國、田虎、王慶、方臘等,屢立戰功,最後被高俅等奸臣設計用毒酒害死。

歷史中的宋江,真的是劫富濟貧的好漢麼?結局又是怎樣呢

這是水滸傳中所演繹出來的宋江一生的殺伐經歷,從梁山頭領晁蓋死了之後宋江接管梁山起義軍,發展到後來的一百零八將再到後來的招安,可是在歷史中卻不是這樣。

歷史中的宋江,真的是劫富濟貧的好漢麼?結局又是怎樣呢

在《宋史》中有明確的記載,宋江起義的時間在宣和元年到宣和三年.他的將領不是一百零八而是三十六將分別是宋江、晁蓋、吳用、盧俊義、關勝、史進、柴進、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劉唐、張青、燕青、孫立、張順、張橫、呼延綽(《水滸傳》中為呼延灼)、李俊、花榮、秦明、李逵、雷橫、戴宗、索超、楊志、楊雄、董平、解珍、解寶、朱仝、穆橫(《水滸傳》為穆弘)、石秀、徐寧、李英(《水滸傳》中為李應)、花和尚(《水滸傳》有姓名為魯達、魯智深)、武松。而他們起義的原因在《新二十五史》記載,政和元年,為增加歲收,朝廷任用楊戩設置了個“括田所(西城所)”,京東地區百姓倍受其害,或賦稅額巨增,或田產被括為公田,不服上訴則慘遭酷刑,冤死者數以千萬計。方圓數百里的梁山泊也被西城所括佔,對湖上漁戶依保甲法進行編制,並於漁船上刻立標誌,禁止其他船隻進入梁山泊。凡漁民入泊捕魚、採摘蓮藕等,一律定立賦稅,按船隻大小交納稅收。更有甚者,楊戩還令州縣於常賦之外,再增租錢10餘萬貫,遇天災常賦可減免,而租錢不減。百姓無以謀生,“相聚為盜”,奮起反抗。

這就是宋江為什麼會起義,只不過在宣和三年三月宋江這支起義軍最終因宋徽宗派來的海州知州張叔夜通過招募敢死隊、設伏、誘戰等手段,給宋江以重創。趁宋江所部慌亂之際,發動全面進攻。在重兵包圍之下,宋江不得已率部接受招降。

也就是說在古代宋江確實是一個劫富濟貧的好漢,水滸傳也是根據宋江的這支起義軍編寫而來,大家有時間可以多閱讀一下這些名著,畢竟也是我們中國的文學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