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校長一針見血: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卻沒有出息

望子成龍,盼女成鳳,是作為家長最希望實現的願望,可是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當發現孩子抖一些小機靈。

父母的忽視反而容易把小聰明灌溉成大跟頭。

哈佛校長一針見血: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卻沒有出息

小時候都學過一篇文言文叫《傷仲永》,這篇文章講的就是一個小時候是天才長大卻變成了庸碌無為的人。

針對家長盲目樂觀的這種現象,哈佛校長一針見血:其實有4種類型的孩子,在家長眼裡看似非常聰明,但這些孩子長大後很容易會沒出息。

哈佛校長一針見血: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卻沒有出息

被動的“乖巧”

有的孩子向來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很少越雷池半步,只要父母說了不能做,就絕對不會去做,父母的要求也會盡量去做。所以,在旁人看來這類孩子特別“乖巧”、很聽話。

而且,這類”乖“孩子遇見事情不會自己思考,沒有主見,在家是父母的傀儡。

哈佛校長一針見血: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卻沒有出息

在學校就淪為老師的傀儡,走上社會就會成為上司的工具,要他怎樣就怎樣。所以被動“乖巧”的孩子,其實是對孩子的一種不好的教育。

好奇心過重的孩子

對於家長而言,孩子好奇心比較重,也就意味著求知慾比較強,因此這屬於一種聰明的表現;但是對於孩子而言,有很多事情是不該讓孩子知道的,人們常說好奇心害死貓

哈佛校長一針見血: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卻沒有出息

如果孩子不懂“不該知道的別多問”的道理,那麼孩子長大後很容易窺探別人的隱私。這種行為一旦形成習慣,基本上這個孩子就不會有什麼大出息了。

愛貪小便宜的孩子

說起小聰明,有的孩子表現的特別明顯,竟然用自己的聰明勁兒去佔小便宜。比如,跟小朋友在一起,他總想佔別人的便宜,讓別人掏錢買東西,還總借了別人的東西不還。

哈佛校長一針見血: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卻沒有出息

這樣時間長了,他就可能會因為“精過頭”而沒有朋友。這樣的孩子,長大之後也不會招人待見,沒人與他共事,或者共事時跟別人相互算計,很難有大的出息。

愛推卸責任的孩子

很多孩子一遇到問題,犯了錯最先想到的不是承認錯誤,吸取教訓,而是推卸責任,將錯誤推到別人身上。

找藉口推卸責任,是孩子的自然反應。

如果家長沒有及時察覺孩子的這種錯誤,沒有給他承認錯誤的勇氣,那孩子就有可能將說謊變成一種習慣,不再想為自己的錯誤承擔錯誤。長大以後也難以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

哈佛校長一針見血: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卻沒有出息

孩子聰明固然是好事,但是千萬不要停留在這些“小聰明”上面。

家長如何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

好的引導和教育,換來了一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小神童。

哈佛校長一針見血: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卻沒有出息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教育的基礎是家庭,而談到家庭教育,不得不讓人想到,有“華人家教典範”之稱的劉墉

劉墉的兒子劉軒畢業於哈佛大學,是作家、主持人、CEO、音樂人,也是臺灣地區知名的跨界優質偶像

哈佛校長一針見血: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卻沒有出息

幾乎每次接受採訪,劉軒都會談及父親:“我所有的成績都離不開我的父親劉墉”。

劉軒本以為自己任性的行為,很難得到父親的認同,可劉墉卻說:

總有一天,你要獨自面對世界,自己解難題,自己擔風雨,自己殺血路。在此之前,我已經教會了你和世界相處的能力,現在你翅膀硬了,可以起飛了。”

哈佛校長一針見血: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卻沒有出息

在劉墉眼裡,孩子好的素養,與家境無關,而與家教緊密相關。

父母的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對他們產生了巨大且深遠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的老師。

家長要抓住3-6歲這個性格關鍵期,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品質,未來的路才會更好走。

哈佛校長一針見血: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卻沒有出息

有這樣一套繪本,可以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跟情緒的控制,都說有了好習慣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閱讀一下這套《小腳鴨繪本》。

讓孩子培養好習慣的同時,這套繪本來能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跟家長來說都是很有好處的。

哈佛校長一針見血:這4類孩子看似“聰明”,長大後卻沒有出息

10冊書只需要39元,在孩子睡前給孩子講一篇,並且留有懸念,也有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是有利無弊的。

點擊下面卡片,即可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