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情人節,情歸何處?

中國情人節,情歸何處?

正月十五叫元宵節,也叫上元節或者元夕,作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我國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較完善的歷法《太初曆》就已經將元宵節列為當時漢朝的最重要的節日之一。

元宵節,"宵"古代有晚上的意思,它本意是"上元節的晚上",後來成為元宵節。最早是漢武帝時期正月的第一個月圓之夜祭祀"太一"的活動,是道教的重要活動。

中國情人節,情歸何處?

東漢時期佛教文化傳入我國,佛教有"點燈敬佛"的說法。東漢明帝時期,佛教每逢正月十五,寺廟裡就會點起燈盞,觀佛舍利。於是漢明帝就在皇宮裡點燈敬佛,同時也命令百姓掛燈,由此便成為了元宵賞燈的活動。

中國情人節,情歸何處?

當然歷史變遷,朝代的更替,元宵節各個時代也有不同的說法和活動。到了現在,仍有很多活動保留了下來。例如:製作花燈、賞花燈、猜燈謎等。各地也在變革中演變出個字不同的慶祝活動,例如:放煙花、踩高蹺、劃旱船、背棍、點旺火等。

中國情人節,情歸何處?

· 正月十五情人節

情人節是舶來品,是屬於外國人的節日。那麼我國有沒有類似的情人節呢?

由於儒家文化的影響,我國古代男女在表達情愛上是非常含蓄的。如果說和情人節有關的節日的話,那一定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了。

中國古代按照規矩有身份的女子一年只有兩次是可以出門的,其中一次就是元宵節了(另一次是三月三踏青)。到了這一天晚上,青年男女都盛裝出行,到繁華的街道上看煙花、賞花燈。街上人流如織,男女相遇,暗生情愫。千百年來,在元宵節上演的愛情故事不勝枚舉。

中國情人節,情歸何處?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就曾經寫過一首詞《生查zhā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這首詞短短的四十個字,描寫了一段纏綿悱惻、難以忘懷的愛情故事。

中國情人節,情歸何處?

上闋寫的是去年的元宵節,"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寫出了元宵佳節燈火通明,一派繁華熱鬧的景象;"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昔日的一對戀人,在月光柳影之下,兩情依依,情話纏綿,情景交融,製造除了朦朧清幽,婉約柔美的意境。

下闋寫的是今年的元宵節,"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筆鋒一轉,寫到今年的元宵節,月亮還是那個美麗的圓月,花燈還是那樣的璀璨;"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與前兩句對照,卻已經是物是人非,舊情難續。

上下兩闋,一個是相戀時的溫馨甜蜜,一個是失戀後的悵惘憂傷。兩相對比甜美的更加甜美,憂傷的卻是更加憂傷了。

中國情人節,情歸何處?

同樣,著名的豪放派詞人辛棄疾也寫過一首比歐陽修流傳更廣的詞——《青玉案wǎn·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中國情人節,情歸何處?

在辛棄疾的筆下,又是一個滿城燈火,盡情狂歡的元宵節。

上闋上一個場面描寫,繁華的街道兩側的樹上都掛滿了燈籠,煙花如同流星雨一樣散落下來,節日的氣氛一下就出來了。再加上有身份的人攜帶家眷,乘坐著豪華的馬車,鶯歌燕舞,在月光之下,燈火輝煌,人們都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中,載歌載舞。

中國情人節,情歸何處?

下闋從面到點,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引出了辛棄疾一直在等待的意中人。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這是寫了那些關燈的女人們,她們都打扮的很漂亮,穿著華麗的衣服,戴著漂亮的首飾,歡天喜地的四處走著,陣陣的暗香飄來。

但是呢,"眾裡尋他千百度"這些都不是辛棄疾要等的人。"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正當作者焦急的四處尋找的時候,猛一回頭,眼前一亮,在那燈光暗淡的地方,辛棄疾看到了一個人的背影,那一瞬間,作者的心情豁然敞亮起來!發現自己意中人的一瞬間,作者的感情得到了昇華。這首詞作於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當時,強敵壓境,國勢日衰,而南宋統治階級卻不思恢復,偏安江左,沉湎於歌舞享樂,以粉飾太平。洞察形勢的辛棄疾,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他滿腹的激情、哀傷、怨恨,交織成了這幅元夕求索圖。

中國情人節,情歸何處?

所以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站在燈火闌珊處的那個人,是對他自己的一種寫照。根據歷史背景可知,當時的他不受重用,文韜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懷著一種無比惆悵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賞。也就像站在熱鬧氛圍之外的那個人一樣,給人一種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覺,體現了受冷落後不肯同流合汙的高士之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