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最經典一首詩,雖然是民歌,結尾兩句通俗而人人傳頌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古代產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詞,這些詩詞往往深入人心,其中以唐詩最為著名,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其實早在南北朝的時候人們就已經開始了對詩歌的創作,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首關於北國風光的民歌,它描述了一望無際、風景甚美,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敕勒人的北國草原,同時還表達了敕勒人對生活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魏晉南北朝最經典一首詩,雖然是民歌,結尾兩句通俗而人人傳頌

敕勒是生活在我國古代北方的遊牧民族,他們祖祖輩輩生活在大草原上,住在蒙古包中,過著放牧的生活。他們熱愛自己的家鄉,熱愛遊牧般的生活,敕勒歌就是敕勒民族當時放牧時所唱的歌,也是他們美好生活的見證,這首歌原先是敕勒民族用自己特有的語言鮮卑語所唱的,後來被翻譯成了漢語,最後成為了千古絕唱《敕勒歌》。

《敕勒歌》最早出自我國古代著名的少數民族將領高歡的筆下,他是鮮卑化的汗人,是東漢的權臣,北齊王朝的奠基人和創始人。公元546年高歡再次領兵攻打玉璧城,當時守城的將領是西魏大將韋孝寬,雙方在城牆內外各推一座土山,一場苦戰在所難免,史稱"玉璧之戰"。戰爭持續了將近一年,並沒有實質性的突破,最後因高歡生病被迫撤兵。在撤退的途中有謠言說高歡死於韋孝寬的箭下,但是怕軍心不穩定,所以高歡命令斛律金作《敕勒歌》。

魏晉南北朝最經典一首詩,雖然是民歌,結尾兩句通俗而人人傳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首先"敕勒川,陰山下",敕勒族生活的草原在陰山腳下,作者開門見山,直接描繪了自己家鄉的美麗景象,勾畫了北方的自然特點,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大草原的雄偉壯闊,認識了敕勒民族勇敢善戰的一面。

魏晉南北朝最經典一首詩,雖然是民歌,結尾兩句通俗而人人傳頌

然後"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空就像用氈子做的圓圓的大帳篷,罩在整個草原的上方。作者又再次重點描繪了敕勒民族最為典型的遊牧特點,在這一眼望不到邊際的大草原上,藍藍的天空像圓頂的大帳篷,萬里無雲,敕勒民族就生活在帳篷下面。

最後結尾"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藍色的的天空下,是綠油油的草原,在微風吹動的草原上隨處可以看到成群的牛羊。一幅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景象展現在了人們的眼前,這也是全詩的核心,正是這樣一幅風景美麗的家鄉,使戰士們的思念家鄉之情得到了緩解,描繪出一幅生活殷實富足、其樂融融的景象。

魏晉南北朝最經典一首詩,雖然是民歌,結尾兩句通俗而人人傳頌

這是一首我國古代著名的民族歌曲,更是千百年來的千古名句。選自《學府詩集》的《敕勒歌》,被譽為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之作,時至今日我們都在歌頌和讚美這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

《敕勒歌》在佈局、結構、風格和表現手法上都有很多與眾不同的地方。全詩具有豪邁的風格,一望無垠境界,雄偉敦厚的音調,語言明白易懂,這首詩雖然只有短短的27個字,但是卻每個字都是精髓,將浩瀚無垠的草原展現的淋漓盡致,好像我們閉上眼就能看見美麗富饒的大草原,心中無比純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