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禍相依”的智慧,看透本質方幸福人生

老子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一、指福與禍互為因果,互相轉化。比喻壞事可以引發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以引發出壞的結果。也就是說,在一定條件下,福能變成禍,禍能變成福。

此言具有一定的辯證法思想內涵,因為辯證唯物主義(後面稱“唯物辯證法”)通常講的就是“矛盾”(“對立統一”),老子所言:“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講的就是矛盾,而且是講的對立統一矛盾。“禍”使人悲傷,“福”使人快樂,因此“禍”“福”之間是一個對立矛盾。然而“禍”又有可能使人吸取教訓而產生“福”,“福”有可能使人樂極生悲而產生“禍”,因此“禍”與“福”之間又是一個統一的矛盾。

“福禍相依”的智慧,看透本質方幸福人生

二、這也是老子所有言論中最著名的話語之一了。它告訴人們,禍患中孕育著幸福,幸福中隱含著災禍;身處於災禍悲傷之中,要堅定自己的信念,等待幸福來敲門,在成功富貴之時,要時時警醒,防止隱藏著的災難忽然降臨。這也與‘反者道之動’契合,都屬太極陰陽理論,這個筆者之前文章有大量說,這裡不多解釋。總之就是道家太極原理,陰陽對立、陰陽轉化、陰陽互融等都是太極的特點。所以說沒有絕對的陰或陽;萬事萬物都會物極必反、否極泰來成一個大循環!

“福禍相依”的智慧,看透本質方幸福人生

《淮南子》中記載了“塞翁失馬”的故事

長城一帶的人中,有位擅長占卜的人。有一天,他家的馬忽然跑到了北方胡人那邊。鄉親們都為此來慰問他。那個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變成一件好事呢?”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鄰居們都前來祝賀他們一家。那個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變成一件壞事呢?”他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結果從胡人的烈馬上掉下來摔得大腿骨折。人們都前來安慰他們一家。


那個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變成一件好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境一帶,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戰。靠近長城一帶的人,絕大部分都死了。唯獨那個老人的兒子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得以保全性命。

賈誼《鵩鳥賦》:“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凶同域。”

“福禍相依”的智慧,看透本質方幸福人生

三、世界有無數種可能,但就具體的某件事來說就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好,一種是壞;一種是成功,一種是失敗。

各佔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所以正處在逆境中和不得志中的人們應該可以相信,成功對於你們來說和那些成功者來說都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沒有誰是上帝的寵兒,或者說我們都是上帝的寵兒,因為他給了我們每個人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的可能,只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了,這種可能就會實現。成功並不是某些人的專利也不只是某些人的幸運。失敗對於那些成功者來說也是佔百分之五十的可能的。我們都是平等的,只是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和能力來制定目標。有信心,肯努力,就一定會成功。

“福禍相依”的智慧,看透本質方幸福人生

《舊唐書.魏徵傳》:“禍福相倚,吉凶同域,唯人所召,安可不思。”

福禍相依,乃是勸人在困境中不要悲觀,因為即使在絕境也有生機,要往前看要沉著冷靜尋找突破扭轉乾坤的方法,禍事背後隱藏著無限的希望。因禍得福的事情屢見不鮮。任何事物都是有兩面性的,陰陽兩面,相生相剋。禍與福相當於事物的兩個極端的方面沒有絕對的禍與福。

“福禍相依”的智慧,看透本質方幸福人生

在困境中要激勵自己,百折不撓,勤奮刻苦,未來一定會好,要堅持;在順風順水的時候要警示自己,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千萬不要忘記風險,要沉靜。只有不氣餒,不驕傲,前面才是一片坦途。

總之福禍相依論,是人活在世上趨利避害的第一法寶。領悟其精髓,人生會更幸福。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