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線,千年來無人超越

這條線,千年來無人超越

出神入化的線

線,有多強的表現力?

看看北宋李公麟的《五馬圖》就知道了。這幅紙本畫以線寫物,微施淡彩,畫家僅用 5 個人和 5 匹馬,就將古代“線”的表現力提升到了最高峰。自此之後,幾乎所有白描人馬作品,無不取法於此畫。

這條線,千年來無人超越

五馬圖 北宋 李公麟

李公麟 21 歲入仕,在朝 30 多年,無心政治。他一生專注於繪畫,其筆下的白描作品被稱為“當世第一”,由宋徽宗授意編著的《宣和畫譜》,共收錄魏晉至北宋畫家 231 人,僅李公麟一人作品就多達 107 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畫作,就是這件曾經被懷疑毀於戰火的《五馬圖》。

完成這幅畫的時候,李公麟大約 40 歲,正值創作成熟期。它一經問世,即被奉為神品,先由宋代內府收藏,後入元、明,經柯九思、張霆發等遞藏,乾隆年間入清宮長達 200 多年,最後,由溥儀轉售日本人。

這條線,千年來無人超越

錦膊驄( cōng )

這條線,千年來無人超越

這條線,千年來無人超越

局部

畫中的馬均由西域進貢,身旁各有一名奚官牽引。每匹馬後都有好友黃庭堅的題字,寫明瞭馬的名字、年齡、進貢時間和收於何廄,所以,這也是一幅有真實對象的“寫生畫”。

古人畫畫,落墨即成象,沒有草圖之說。宋人的繪畫之所以是一座高峰,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對自然極其細緻的觀察,和落於筆端準確生動的表達。

在《五馬圖》中,最為特殊的一組是“照夜白”,畫中除了韁繩和鞋帽,馬與奚官全靠幾條線來表現。照夜白腹、背、臀、胸的線條依著馬體結構濃淡起伏,圓勁而有彈性。鬃毛和馬尾的筆法行雲流水,文秀飄逸,使其氣韻更顯超逸。

這條線,千年來無人超越

照夜白

這條線,千年來無人超越

這條線,千年來無人超越

局部

如此精準的勾勒,並未使畫面中的人和馬雷同或僵化,五匹毛色狀貌各不相同的馬,或靜止,或緩步徐行,神完氣足,顯得馴養有素,極其溫順。

奚官亦是各不相同,其中兩位為漢人,三位是西域人,他們不僅姿態各異,精神氣質亦微有差別,或驕橫,或氣盛,或謹慎,或老成,舉手投足,無不恰如其分。

這條線,千年來無人超越

好頭赤

這條線,千年來無人超越

局部

畫中最為高大的一匹馬是“鳳頭驄”,蘇軾曾在《三馬圖贊》中記載它的來歷:

1086 年,宋哲宗關閉玉門關,欲答謝生擒羌族大首領的眾位將士,此時,于闐國前來朝賀,進貢寶馬“鳳頭驄”。此馬身形健壯,虎脊豹章,走入天駟監後,振鬣長鳴,萬馬皆喑。

這條線,千年來無人超越

鳳頭驄

這條線,千年來無人超越

這條線,千年來無人超越

局部

北宋末年,李公麟畫馬遠近皆知,為了畫好馬,他常常去馬廄中一呆就是一天,有次皇宮御苑來了西域進貢的寶馬,他來此畫馬,畫成後,馬卻死了。後來管理御馬的小吏看到他就緊張,生怕再發生類似的事。

蘇軾對李公麟筆下的馬更是十分喜愛,曾言:“龍眠胸中有千駟,不唯畫肉兼畫骨(李公麟,號龍眠居士)。”除此之外,東坡同學還有 40 多首詩也是寫給他的,可見其對李公麟的讚賞程度。

這條線,千年來無人超越

滿川花

這條線,千年來無人超越

局部

《五馬圖》的最大特點是,觀看馬的輪廓即能感覺得到其骨骼肌肉,略加烘染後,又似乎能感覺到其皮毛和斑紋。這幅畫標誌著單線勾勒的技法在中國繪畫藝術中的巨大成就,同時也將“白描”確立為一種獨立畫科。

這條線,千年來無人超越

這條線,千年來無人超越

這條線,千年來無人超越

這條線,千年來無人超越

這條線,千年來無人超越

馬背部的線條

實際上,單看馬背,就能感受到線的魅力。

李公麟通過對這五條線的粗細、濃淡、力道、弧度及轉折點的控制,將五匹馬的形態甚至神韻已是做了內在區分,而如此簡單的線條所達到的效果和高度,卻令後世望塵莫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