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魯縣小庭院成就增收致富大文章

開魯縣小庭院成就增收致富大文章

義和塔拉鎮炬福村一角

开鲁县小庭院成就增收致富大文章

黑龍壩鎮庭院反季茉莉香葡萄種植,已成為許多農民增收的新渠道

开鲁县小庭院成就增收致富大文章

麥新鎮庭院大棚促增收

开鲁县小庭院成就增收致富大文章

東風鎮大力發展林下經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开鲁县小庭院成就增收致富大文章

街路美化與林下經濟同步發展

和煦的春風,喚醒了開魯這方紅色的熱土。

不負春光,開魯縣11萬農牧戶早已在自家庭院中做起了增收致富的文章。

響應鄉村振興的號角,踏著新農村新牧區建設的節拍,開魯縣將發展庭院經濟作為農民增收致富的“聚寶盆”和“搖錢樹”。他們圍繞全縣農業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出臺政策鼓勵引導農民群眾充分利用房前屋後的零星土地和街巷林下空地,發展庭院經濟,調整種植結構,在庭院裡做起增收致富的大文章。如今村民家家扣春棚,育秧苗,種蔬菜、紅幹椒、甜葉菊、葡萄、林果、香瓜——因地制宜,各具特色,農忙忙大田,農閒忙庭院,全縣庭院經濟面積達5萬畝以上。一年2—3茬,從早春忙到初冬,平均每戶庭院受益在3000元以上,庭院經濟真正成為了農民的“錢袋子”。

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往日只存在於書本之中的“桃花源”,如今正在開魯縣變為現實。

主導產業引領 小庭院長出“搖錢樹”

紅幹椒撐起庭院經濟“半邊天”。開魯縣享有“紅幹椒之都”的美譽,種植面積達到60萬畝,年產辣椒30億斤,產量佔全國的22%,畝效益4500元以上,3000多戶貧困戶依託紅辣椒產業脫貧致富,種植戶年均增收10000元以上。

紅幹椒在開魯縣已經形成了“育秧、栽種、收購、銷售、加工”完整產業鏈條,現有晶山、蒙椒都、紅源祥等15家加工企業,系列產品有30餘種,每年參與產業鏈條就業5萬餘人次,實現人均年增收6500元。現有紅辣椒種植產銷合作社67個,紅幹椒已經走出國門出口10餘個國家,商品遍及全國各大商超。

開魯縣將紅幹椒育秧與庭院經濟緊密結合起來,全縣60萬畝紅幹椒需要240萬平方米春棚,需要2萬戶左右農民參與紅幹椒育秧,每村達到百戶以上,催生了龐大的庭院育秧經濟。按照200平方米大棚來計算收益,建設成本在每平方米25元,可使用3年以上,對外出租每年2000元,每年純收益1000元;為承租戶投工投勞進行育秧的,每年純收益1500元以上;自行育秧出售秧苗的,每平方米售價25元,年純收益可以達到3000元以上。庭院春棚在5月末紅幹椒秧苗移栽大田之後還可以繼續栽植其他蔬菜品種或就地種植紅幹椒延伸收益。

開魯縣把紅幹椒產業作為推動脫貧攻堅產業扶貧與鄉村振興產業的優勢特色產業,出臺了相應的扶持政策,鼓勵貧困群眾發展紅幹椒產業。對種植紅幹椒貧困戶給予1—3萬元無息貸款扶持,可以用於建設育秧大棚、流轉土地和購買農資,目前已累計發放無息貸款800餘萬元;落實貧困戶發展庭院紅幹椒春棚育秧政策,每平方米補助22元,全縣現已為650戶貧困戶發放補助款226萬元;通過選派科技特派員、產業指導員、黨員幹部結對、第一書記包聯等多種方式,向貧困戶提供紅幹椒春棚育秧、二次移栽、病患防治等全程技術指導和產銷對接等貼心服務,解決貧困群眾栽植技術不成熟、市場信息不對稱等問題。蒙椒都、人禾齋、晶山食品等收儲生產加工企業和種植專業合作社與貧困戶普通農戶簽訂訂單合同,為貧困戶提供種子、秧苗、有機肥料等生產資料,並且高於市場5%的價格負責成品回購,輻射帶動農戶擴大紅幹椒種植規模。

萬畝林果染綠鄉村庭院街巷。開魯縣是通遼市生態林果大縣,近幾年來,他們累計投資2.92億元,建成果品經濟林26萬畝,其中千畝以上標準化基地10個,家庭果園2000多個,帶動果農7800多戶,其中輻射帶動全縣貧困戶560戶參與發展果品經濟林8500畝。形成了以國道303線為軸,東西貫穿全縣的百里林果帶。主要品種為錦繡海棠、李子、蘋果梨等,盛產的沙果和金紅蘋果123,是通遼市首批名牌產品,“蒙古野果、草原聖果”註冊商標品牌聞名區內外,主要果品暢銷黑、吉、遼、河北、深圳等20多個省市。目前全縣盛果期面積4.7萬畝,年產鮮果13.8萬噸、產值3.75億元,加之“林經間作”,畝均效益在6000元以上,全縣人均年增收1000元、戶均增收3000元。到2022年全縣果品經濟林可達30萬畝,盛果期面積10萬畝,年產鮮果30萬噸,年產值可達8億元,通過保鮮冷藏、錯季銷售、採摘休閒體驗、果品精深加工、產業鏈條升級發展,產值將達到15億元,林果產業將成為該縣繼玉米、紅幹椒產業之後的又一大生態綠色主導產業。

2016年開始,開魯縣將林果經濟引入庭院街巷,通過政府引導、項目規劃、政策扶持,實現林果經濟和庭院經濟、街巷經濟、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達到“多贏”。對村民房前屋後的街巷空地採取統一規劃、統一整地、統一供苗、統一栽植、統一技術指導服務、統一監管的模式,栽植成活以後交給該戶農民進行日常管理,採摘所得收益歸該戶所有,由鎮村組織收購商統一收購,按照每戶20棵李子或海棠果盛果期可得受益1000元左右,按照村裡的統一規劃還可以在果樹下種植紅幹椒、豆類、油葵等矮科作物,收益也在300—500元之間。對貧困戶在自家庭院內栽植果樹的,政府免費提供每畝價值700元的3年生果樹苗,或者驗收合格後每畝給予500元的經濟林補貼。東風鎮官銀號村、七家子村、新村和金寶屯4個村利用集體土地栽種800畝林果,盛果期後承包給經營戶每畝收取租金500元,每年集體經濟收入40萬元,用於美麗鄉村建設和扶持貧困戶發展。

萬畝田園蔬菜帶動萬戶千家致富。開魯縣是全國百家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縣,有7個產品獲得國家級“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綠色農產品溯源體系基本建成,是國家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示範基地。近年來,開魯縣整合上級各類項目資金28.2億元,縣鎮兩級投入補貼資金2258萬元,累計發放低息貸款10.52億元,蔬菜種植面積已經超過40萬畝,年產值20億元以上,輻射帶動農戶上萬戶,貧困戶近千戶,實現農民人均增收3000元。蔬菜產業在開魯發展庭院經濟,實現農牧民脫貧致富和鄉村振興的進程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開魯縣通過合作社外接市場、內聯農戶,以“一社聯百社帶萬戶”的方式,帶動廣大農牧戶發展蔬菜產業脫貧致富。開魯縣田園蔬菜合作社成立於2009年,已發展成為自治區級示範社和中華全國供銷總社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目前田園蔬菜合作社已聯合60多個合作社,現有社員1186戶,其中,一般農牧戶506戶、脫貧戶578戶。合作社帶動各類蔬菜種植基地46個,總面積達20萬畝,其中流轉土地10萬畝,通過訂單回收方式,輻射帶動農戶2000餘戶。

近年來,開魯縣實施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項目,累計投入項目資金300餘萬元,重點打造飛機場村千畝蔬菜種植標準化示範扶貧基地,同步建設蔬菜保鮮庫、批發市場、蔬菜檢驗檢測點等配套設施。田園蔬菜購銷專業合作社採取“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為發展庭院種植蔬菜的貧困戶和一般戶免費提供種子、秧苗、化肥等農用物資,全程提供技術服務和保護價訂單回收,保證投入零風險,收益有保障,畝均純收益至少在5000元以上,戶均年純收益10000元以上,村集體通過出租大棚,集體經濟年收入近10萬元。開魯縣的蔬菜產業現已形成完整的“產供銷”一體化鏈條,產品遠銷北京、上海、廣東等大中城市,年銷售蔬菜5000萬公斤以上,銷售額近3000萬元。

開魯農家的小庭院,長出致富的“搖錢樹”。

典型示範帶動 小庭院變成“桃花源”

如何將一家一戶的方寸地打造成增收園,發展什麼產業能見實效、保長效?開魯縣創新思維的金鑰匙打開了發展“庭院經濟”這把鎖。

開魯縣鼓勵和支持村民利用庭院在紅色文化旅遊線路沿線建設蔬菜、水果採摘園,發展生態休閒農業和旅遊農業。讓一家一戶的小庭院成為生產無公害蔬菜、肉類、禽蛋、稻米等滿足遊客鄉村生活體驗需求,增加貧困戶和農牧戶家庭經濟收入的新途徑。目前,全縣已建設蔬菜、水果採摘園30餘處、發展農家樂80餘戶、年接待遊客10萬人次。

開魯縣悠夫家鴿養殖專業合作社採取“政府+合作社+貧困戶”模式,建設10萬對肉鴿養殖項目,除集中飼養外,還為150戶貧困戶每戶提供20對種鴿,在自家庭院內進行分散飼養,合作社提供養殖技術和進行雛鴿回收,農戶每年通過庭院養殖肉鴿可獲得收益5000元;合作社每年需要肉鴿飼料1800噸,合作社與附近村屯農戶簽訂飼料種植回收合同,農戶利用自家庭院種植玉米、高粱、綠豆、小麥等肉鴿飼料,每畝可產生受益1000元。

開魯縣東風鎮電報局村組織農戶在庭院種植香瓜,讓“電報局香瓜嘎嘎甜”叫響東北各地。電報局村香瓜種植始於1998年,經過試種當年效益遠超傳統作物,在村黨支部的帶動下,2000年全村香瓜種植面積達到1000畝以上。2008年註冊“東香飄”商標,2014年被內蒙古農業廳認定為“綠色無公害農產品產地”,由村黨支部領辦了“果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積極為農民現場提供標準化種植知識,從整地、起苗、栽培、採摘、加工等環節指導社員實行標準化生產。目前該“東香飄”香瓜已經與黑龍江、遼寧、吉林等省市建立了長期銷售業務關係,通過與順豐公司合作、探索電商銷售等措施,進一步拓寬銷售渠道。2017年開始群眾自建春棚,春棚香瓜以上市早為優勢,批發價格在4元/斤以上,零售價最高達到8元/斤,畝產香瓜可達4000斤左右,每畝地香瓜毛收入達16000元左右,扣除成本4000元,純利潤每畝在12000元左右。

開魯縣黑龍壩鎮在庭院種植春棚葡萄。黑龍壩鎮發展春棚葡萄已經有10餘年的歷史,全鎮現有葡萄春棚119座,畝均純收入1.5萬元以上。通過政府引導扶持,農戶自主發展,種植技術日臻完善,目前該鎮春棚葡萄已形成了“葡萄種植基地+農戶庭院+超市+採摘觀光+互聯網”的多元銷售模式,在向本地、周邊地區和東北三省進行零售、批發的基礎上,果品順利通過外貿口岸香飄俄羅斯;成功實現與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超市建立了合作銷售關係,果品口碑和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成功試水網上銷售,葡萄果品網上零售價格達15元/斤。

開魯縣將小庭院變成“桃花源”,富了農家,美了庭院,暖了民心。

產業政策扶持 小庭院化作“聚寶盆”

發展“庭院經濟”,不僅需要“輸血”,更需要“造血”。開魯縣將發展庭院經濟作為脫貧致富、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按照《通遼市2019年產業扶貧措施發展庭院經濟“六個一”項目指導意見》的要求,制定了《開魯縣2019年產業扶貧鞏固提升發展庭院經濟“3+X”實施方案》,“3”即通過發展庭院經濟、街巷經濟、房前屋後人居環境整治三項,根據建檔立卡戶庭院種植實際需求和完成情況,分別給予400—1000元的獎補,“X”為衛生監督看護員、政策宣傳員、治安管理員、治安巡邏員、防火安全員、矛盾調解員、林木管護員等村級公益崗位,針對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願人口實施,月工資最高400元,按照打分細則,每月由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班子、包聯幹部共同打分,一個季度或一個月一兌現。

開魯縣發展庭院經濟不落一村一戶,視貧困戶勞動力情況和個人意願量體裁衣,扶持其發展“3+X”,全縣54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由駐村工作隊和幫扶幹部負責,整村推進;其他嘎查村由包村鎮幹部和幫扶幹部負責,一對一上門指導,及時提供技術推廣、品種引進、疫病防控、市場營銷和電子商務等服務,一幫到底。

開魯縣通過產業政策支持、扶貧項目拉動、典型示範引路等措施,把發展庭院經濟與實施消費扶貧和村屯環境整治結合起來,形成小規模、大群體,小產品、大產業的“庭院經濟”規模發展新格局。

“一家一庭院”“一戶一新顏”。開魯縣將小庭院化作“聚寶盆”,換來的不只是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的美麗風景,還有農戶腰包不斷充實的美好“錢”景。

(本報特約通訊員 王立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