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積極流入一掃低迷情緒 A股做多力量凝聚

4月14日A股三大股指集體上揚,上證指數上漲1.59%,深證成指上漲2.47%,創業板指上漲3.24%,北向資金淨流入超140億元。年初表現強勢的特斯拉和半導體板塊強勢迴歸,場內做多情緒高漲,一掃13日大盤地量成交的低迷情緒。

分析人士指出,人氣品種爆發,市場風險偏好較大提升,有利於大盤走出底部,而市場出現更易把握的結構機會,反過來又有利於做多力量凝聚。

主題投資再度活躍

14日A股呈現量價齊升、主題投資活躍態勢。而最引人關注的是,年初市場表現強勢的特斯拉和半導體板塊迴歸。Wind數據顯示,兩大板塊指數分別上漲4.59%、3.78%,板塊中的寧德時代、贛鋒鋰業、華天科技等龍頭紛紛漲停。

從板塊上漲原因看,特斯拉主題催化劑更為明顯,隔夜美股特斯拉大漲13.6%是直接誘因。進一步分析發現,美股特斯拉大漲則是受上海超級工廠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刺激。

天風證券最新行業研報指出,目前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正開足馬力生產,有望加速實現2020年年產15萬輛的目標。

對於以半導體為主的科技股,目前市場更傾向於從中期角度看待,即短期受到市場風險偏好影響,中期長牛動力明確。

華安證券策略分析師尹沿技認為,無論是從當前中國的經濟背景、科技發展,或是政策法律、金融改革及外部環境來分析,A股已進入長期科技牛市的初期。

“科技股盈利觸底回升,業績開始兌現,部分領域有望實現戴維斯雙擊。”尹沿技表示,過去十年計算機、通信、電子和傳媒行業的ROE中位數儘管曾呈現下降趨勢,但在2018年接近歷史低點後已出現趨勢反轉跡象。未來科技股的走向不僅是對預期的炒作,更是反映行業邊際改善後的實際業績支撐帶來估值的進一步提升,實現業績和估值雙升的正向反饋。

主力資金淨流入159億元

在市場反彈之時,資金也出現積極流入跡象。

Wind數據顯示,14日兩市主力資金淨流入159.04億元,終結連續6個交易日的淨流出。從板塊來看,中小板主力資金淨流入43.79億元,創業板主力資金淨流入28.60億元,滬深300主力資金淨流入94.75億元。

分行業來看,Wind數據顯示,申萬一級28個行業中出現主力資金淨流入的有19個,其中電子、有色金屬、電氣設備行業主力資金淨流入金額居前,分別淨流入40.73億元、26.57億元、22.79億元;在出現主力資金淨流出的9個行業中,化工、醫藥生物、紡織服裝行業主力資金淨流出金額居前,分別淨流出8.37億元、4.50億元、3.14億元。

從個股來看,主力資金淨流入未體現出明顯的偏好。Wind數據顯示,14日主力資金淨流入居前的個股為寧德時代、贛鋒鋰業、立訊精密、紫金礦業、華天科技、五糧液、奧特佳、中信建投、招商銀行、山東黃金,主力資金分別淨流入9.05億元、4.78億元、4.55億元、4.27億元、4.01億元、3.98億元、3.76億元、3.11億元、3.10億元、3.04億元。可以看到,主力資金淨流入金額居前的個股集中於科技、有色金屬及金融板塊。

同時,北向資金也有顯著淨流入。Wind數據顯示,14日北向資金淨流入142.29億元,其中滬股通資金淨流入47.22億元,深股通資金淨流入95.07億元。從14日滬股通、深股通的十大活躍股來看,北向資金淨買入寧德時代、貴州茅臺超11億元,淨買入美的集團5.39億元。此外,五糧液、東方雨虹、華蘭生物、立訊精密、光環新網等深市個股也均獲外資淨買入。中國平安、中國國旅和海螺水泥則遭北向資金淨賣出超2億元。

截至4月14日,Wind數據顯示,年內北向資金累計淨流入121.77億元。對於下一步北向資金動向,海通證券預計全年外資淨流入3000億元左右,而風格可能更加均衡。

配置以內需為主

不少券商認為,從中長期視角看,A股已處於歷史底部。但短期受上市公司財報、一季度經濟數據以及歐美疫情出現反覆的影響,指數區間震盪是主要運行形式。

愛建證券表示,在經歷一季度的震盪調整後,市場風險釋放,積蓄了回升動力。因海外疫情反覆和市場動盪,A股也難以快速拉昇,將以震盪回升為主,投資者亦不宜過於激進。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指數震盪期間,必選消費與科技股呈現出蹺蹺板現象,加大了投資者的配置難度。長江證券表示,必選消費與科技股的交易熱度差異、估值分位差異已至歷史高位。估值層面,目前必選消費絕對估值約在歷史70%分位,並非沒有抬升空間,相對景氣對其估值溢價有支撐。交易層面,必選消費相對科技股的熱度或較難持續,短期部分受影響較小的內需科技或有回補需求。從中期角度看,由於相對景氣更為確定,必選消費或依然能維持較高的估值溢價。

長江證券認為,配置上,必選消費估值雖貴但邏輯順暢,建議投資者保持配置。

包括必選消費在內的內需品種也是目前各大券商重點推薦的對象。太平洋證券策略研究表示,目前市場機會在內需,配置上避開外需衝擊板塊,如食品飲料、家電、汽車等消費白馬股(外資迴流,潛在消費刺激政策),建築、機械、地產龍頭(低估值,穩就業,穩增長),銀行、券商(估值低,景氣週期向上)。此外,中期成長科技仍是2020年配置主線,關注內需主導的“新基建”,如5G基建、電氣設備、新能源汽車。

東吳證券表示,行業上沿兩條思路配置:一是防禦,看重穩定資產的估值溢價,目前在食品飲料、農林牧漁、醫藥板塊的表現上已有所體現;二是政策刺激引發反彈,建議選擇傳統基建、通訊、汽車等板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