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危受命,副連長不負重託

臨危受命,副連長不負重託

人物簡介:李金良,貴州銅仁人,2013年9月入伍,現為第77集團軍某旅指揮保障連副連長。入伍以來,李金良兩次向集團軍進行課目彙報,得到了上級首長的一致好評,被旅多次表彰為優秀基層幹部。2018年、2019年兩次帶隊參加集團軍“四會”教練員集訓,先後在2018年集訓中取得整體排名第二的成績;2019年集訓中取得整體排名第一,被集團軍評為優秀“四會”教練員。

春寒料峭,霧氣迷濛。李金良帶著集訓隊員們正在野外進行地圖使用課目訓練,累得氣喘吁吁的他還不忘鼓舞士氣,給隊員們加油鼓勁。

如同往年一般,帶領集訓隊已經成為他年度工作中的常態。奉命出任集訓隊隊長,重任在肩,他立誓要載譽而歸。

2018年,首次帶隊參加集團軍“四會”教練員集訓,李金良憑藉自身十足的經驗,為隊員們解疑釋惑,通過集體的不懈努力,取得整體排名第二的成績。

這時,剛剛在集團軍“四會”教練員集訓中嶄露頭角的他,得知單位需要為集團軍進行課目示範後,主動申請課目示範。

同樣想彙報課目的還有很多人,比他年長的、軍銜高的、資歷老的……他們只能角逐這一個課目示範的席位。而他,作為一個新人,無論是專業,還是基礎都一直落在後面。

临危受命,副连长不负重托

為此,在申請課目示範的那段時間兒,別人練一遍,他就練兩遍;別人白天練習增多,他就把黑夜當白天來練。每天就寢前,縱使再疲憊不堪,他還要堅持再練。正是通過這樣的努力,課目示範最終選定人員的時候,他順利“打敗”了競爭對手,成功角逐到這一課目示範的席位。

多次的集訓比武和課目示範,每次上臺他總會說:“付出了不一定有收穫,但不付出一定不會有收穫。”

2019年4月,川蜀大地,春意盎然。集團軍“四會”教練員集訓剛剛拉開帷幕。原本在家中休假的李金良接到了一通來自單位的電話,單位有意希望他帶隊參加此次集訓。

然而集訓遠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陌生的集訓環境、陌生的集訓個人、從未有過的集訓環境,對於臨危受命的李金良來說,是一次不小的挑戰。

比賽在即,理論考核中時間緊、任務重,在短時間裡15名集訓人員將要消化掉300多道理論題,並且做到熟記於心。由於考核屬於機上答題,因此在背記過程中,小到一個標點符號,大到每一個知識點。直到檢驗成效的那一刻起,每名人員都信心十足,鬥志昂揚。

原本以為會考出一個不錯的成績,給自己的辛勤付出畫上一個滿意的句號,可成績卻讓人大吃一驚。由於大多數人基礎較為薄弱,在前期理論背記的時候都太過於自信,覺得剛開始應該都不會差太多,存在僥倖心理,功夫下的不夠,結果成績一般。面對殘酷的成績與排名。他立刻組織集訓人員召開訓練形式分析會,統一思想、定下決心。結合考核內容給每名人員定任務、立目標。

临危受命,副连长不负重托

針對很多人都不會的現實情況,他對部分人員進行深入輔導,並且制定結對子、一對一的教學思路。隊員們吸取了上次考核中的經驗教訓,從馬虎大意到精心準備。鼓起了勁頭,白天上課學習、晚上加班加點,竭盡全力的準備著自己的課目,每天晚上都是加班到兩三點,餓了就啃口乾脆面、困了就去樓道吹吹風清醒清醒、就連上趟廁所都一個個拿著自己的教案在背記著。

得知考核要求後,他再一次的進行動員、給每名人員提出要求。大家都準備好自己最拿手的一課,進行最後衝刺。相互進行教學、互相進行提問,隊員們每天都加班到凌晨兩三點,把自己的課目一遍又一遍的進行試講,有的就只休息兩三個小時,就這樣,最後結業考核以單位總體排名第一的成績完美收關,魔鬼化的一個月終於結束了。在大家共同努力拼搏與付出下,辛勤的汗水沒有白流、功夫不負有心人,取得了集團軍考核單位排名第一名的好成績。

临危受命,副连长不负重托

成績代表過去、奮鬥才有未來。適逢新年度開訓,如何做好集訓成果轉化,提升營隊訓練質效成為了擺在李金良面前的重要課題。為此,他在全營組織“四會”教練員集訓隊,把集團軍集訓的經驗做法融入日常訓練中,從規範教案編寫、課件製作等基本功做起,講組訓心得、講授課思路。晚上,他又圍繞重難點課目,研究大綱、研究教材、研究組訓的難點堵點,摸索改進教學方法。每週六上午,李金良都會組織全營教練員集中備課示教,採取“逐個過、集中評”的方法步驟,緊盯重難點課目,集中會診教學組訓存在的突出問題,反覆修改教案、優化組訓方式,不斷提升備課示教質量。在他的帶動下,全營教練員組訓更靈活、方法更多樣,一些教學方法得到了官兵一致好評,一些重難點課目也被逐一攻克,營隊組訓水平大幅提升。

集訓帶隊取得榮譽後的李金良並沒有躺在功勞簿上,而是創造性的轉化運用集訓成果,帶動全營教練員水平提升,心繫單位建設、矢志精武強能,一直奮戰在練兵備戰最前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