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學生儘快適應返校生活?這5點心理調適提示很重要!

目前,全國各地陸續公佈學生返校時間,並對學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我們藉助監測發現,受疫情影響,學生返校後可能產生緊張、焦慮、敏感、抑鬱、狂躁等心理問題,為此我們對產生這些心理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梳理,並建議積極採取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引導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儘快適應校園學習生活,健康愉快成長。

學生返校後可能出現一些心理問題的原因:

01學習方式轉變的影響

疫情期間學生網上學習,主要是在家裡通過電腦、電視、手機等媒介,在家長的監管下進行,學習時間一節課為30分鐘左右,一天不超過3小時。學習之餘,每天有大量的時間可以自由支配、自由活動,此種學習方式比較靈活,學生在心理上相對輕鬆。返校後,學生回到校園,坐進教室,又得面對嚴肅的老師,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在老師的監管之下,並且要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部分同學必然會在心理上產生壓抑和束縛感

網上學習效果因人而異。有的學生家長監管較嚴,方法科學,盡心盡情盡責,學生本人的學習積極性也高,自覺性、主動性強,學習設備正常,善學善思,進步效果明顯。相對來說,一些學生或家庭條件差沒有必要的學習設備,或家住偏遠山區沒有網絡信號,或家長忙於勞作沒有關陪伴監管的時間,加之學生本身自覺性、自律性弱,學習的效果自然也差。返校後,與進步的學生相比,他們容易產生焦慮的心理。

如何讓學生儘快適應返校生活?這5點心理調適提示很重要!

02身體生長髮育的影響

中小學生處於身心生長髮育期。疫情期間,學生只能待在家裡足不出戶,朝夕相處的只有父母家人,沒有其他人際交往。而恰恰是這幾個月,父母親陪著,學生心情放鬆、飲食規律、營養充足,身體瘋長,對父母的感情依賴也更強。生理的發育成長往往先於心理的成熟。學生返校後,身體及心理都發生變化,與他人的交往變得非常敏感,非常在意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印象和形象。有些原來很正常的同學關係突然間會發生微妙的變化,特別是異性同學之間,一方面渴望多與同學交往,一方面又不知如何交往,容易出現閉鎖、防禦、自卑、“嬌驕二氣”等問題。

03家庭衝突的影響

疫情防控期間,學生久居在家,在熟悉的環境、家人面前,行為必然放縱,無拘無束,或撒嬌,或任性,優點缺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有的學生學習之餘,縱情網絡遊戲,沉湎於電視連續劇,作息不規律,甚至黑白顛倒。有部分家庭,在疫情期間累積矛盾,導致矛盾激化、家庭關係緊張,家長無暇顧及子女感受,更無精力監管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的不良生活習慣,如打遊戲、刷劇、刷抖音、睡懶覺、熬夜等,聽之任之。

返校後,這些不良的生活習慣一時無法改正,將對孩子的身心產生巨大的影響。

04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後,國家與政府採取了封城、封路、封小區等措施。各種媒體每天都在報道新增、疑似、確診、死亡、出院人數及病毒傳染強易致人死亡等新聞,導致孩子產生恐懼和緊張的心理。返校後,學生進出校園仍需要測量體溫、戴口罩,而這都暗示著疫情形勢仍然嚴峻,緊張的氛圍仍會在一段時期內瀰漫在每個學生周邊,與隔離在家相比,暫時失去家庭、父母保護的孩子內心的緊張和恐懼情緒會進一步加深。

05季節變化的影響

春回大地,百花盛開,天氣乍暖還寒,忽晴忽雨,氣候的變化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和心理。受疫情影響,居家時間長了,學生可能產生心理壓抑。返校後,看到校園生機勃勃的花草,聯想到大自然的無限春光,渴望走出校園投入大自然、親近大自然、欣賞大自然的心情油然而生,而當這些想法遭到阻止時,學生就很容易產生抑鬱和煩躁的心理。

如何讓學生儘快適應返校生活?這5點心理調適提示很重要!

針對學生的這些心理問題,學校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01大力宣傳、普及防疫有關知識

在學生返校後,中小學校要繼續加強疫情防控宣傳工作,普及疫情防控知識,進一步提高全校師生和家長的自我防護意識,密切配合,確保開學後學校和全體師生的疫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

要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教和戰“疫”專題教育,針對學生年齡特點,立足課堂,結合愛國主義、生命健康、心理健康等主題,上好疫情防控課、“人生成長課”,講好抗擊疫情的故事。要生動講述防疫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蹟,展現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精神風貌和強大力量,有效抵消各種負面消息對心理的影響,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人與社會、自然的關係,尊重客觀世界、穩定思想情緒、樹立必勝信心、科學理性行事。

02營造氛圍,建立互幫互助機制

針對疫情對中小學生造成的心理影響,學校在更嚴更細更實做好校園各項防控工作的同時,

對延遲開學期間學生居家學習情況和心理狀況進行調查摸底和診斷,按照不同年級、不同班級學生的不同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計劃和工作措施,做好開學後的教學銜接和課程安排,確保學生都能較好地掌握新課程知識,跟上教學進度。

要建立促進學習和心理疏導的互幫互助機制,在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採取“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方式,開展“雙互”活動,互相瞭解、真情互動,通過相互交流、溝通和傾訴,排解苦悶、孤獨以及不適應,起到積極的心理撫慰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形成良好和諧的師生、同學關係。

要成立互幫互助學習小組,通過同學之間互相督促學習、交流學習方法和老師的個別輔導等形式,加強學生的團結、互助、合作意識,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鼓勵他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頑強的毅力、自覺的行動去面對困難、戰勝困難。對學生因思想、身體及生活上遇到的問題,要及時疏導,避免心理上產生焦慮、緊張、困惑等不良情緒,積極營造健康的教育環境和良好的學習氛圍,關愛學生健康與全面成長。

0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中小學校要結合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和戰“疫”專題教育活動,開展師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教育”活動和疫情防控知識問答活動。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將其列入課程表,保證課堂教學時數;開展以活動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方式,改變重知識、輕體驗,重講解、輕參與的教學理念,採取團體輔導、心理訓練、問題辨析、情境設計、角色扮演、遊戲輔導、心理情景劇、專題講座等多種教學形式,將心理健康教育課從以課堂講授為主轉變為以活動為主,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學科化。開展師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題教育”活動和疫情防控知識問答活動。

如開展“陽光成長”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使學生明白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經歷挫折在所難免,而成就往往是建立在苦難之上;要樂觀積極地面對成長中遇到的困難,正視成長中的自己,做一個心理健康、有學習能力的人,在未來的生活中積極主動學習,健康快樂成長。

開展“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我健康 我快樂”等系列專題知識講座,詳細講解青少年心理障礙的產生、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心理特徵等,客觀分析造成未成年人心理障礙的主要原因,提出一些幫助自我控制、自我教育的建議,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行之有效的運用,在自信中發展個性特長,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學習、生活。

如何讓學生儘快適應返校生活?這5點心理調適提示很重要!

開展“青春不困惑,成長零煩惱”等青少年心理輔導活動,通過遊戲方式,讓孩子們在互動遊戲中體驗情緒、認識情緒、管理情緒,在遊戲的過程中,使孩子們將自己內心的想法、困惑、渴望等內容呈現出來,不知不覺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領略到合作與溝通的重要性,學會感恩,學會自信,學會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幫助他們改善社會適應性和提高處理人際關係的技巧與能力,加深對周圍世界的認知,培養與他人積極相處的能力,學會以適當的方式關注別人,不斷加強自身的心理建設,培養新時代未成年人良好的精神面貌。

開展多姿多彩的課外活動,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使學生在日常的校園生活中發現自己的優點;鼓勵學生髮揚自己的長處,讓學生尋找到自己及他人身上的閃光點,促進相互成長。

04針對性開展心理輔導

在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和教師要開展群體和個體心理健康篩查、輔導、諮詢活動,瞭解受疫情影響的各類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況,根據所掌握的信息,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群體心理危機苗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檔案,及時掌握他們的心理動態和變化,發現並及時進行危機干預或開展心理諮詢與輔導,幫助他們解除心理疑惑,緩解心理壓力,克服心理障礙,將學生心理危機扼殺於初期階段。

要發揮學校心理諮詢室和心理健康專業教師的作用,開設熱線諮詢電話和心理諮詢信箱等,採用多種方式和渠道及時解決學生的各種心理問題。要構建科學的社會心理疏導機制,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溝通渠道,關愛防疫一線人員子女、身體殘疾、獨生子女、單親子女、隨遷子女、留守兒童及遭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學生,關注學習上有困難學生等群體的生活、教育問題和身心健康,調動社會資源,加大對他們的學習指導和各種心理疾病的預防和救助幫扶工作,幫助糾正思想和行為方面出現的偏差,使他們感受到溫暖和重視,提升其心理素質,幫助其健康成長。加強學生的心理危機成因及對策研究,充分發揮相關心理輔導與諮詢等專業機構的作用,為特殊群體學生提供專業心理援助。

05密切家校互動

家長和家庭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家校協作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疫情期間,很多人處於隔離狀態,正常生活離開了群體,來自親友以及其他途徑的精神支持相對缺乏,不能有效獲取足夠的支持,容易導致消極心理的產生。本次疫情中,部分家長存在恐慌情緒,非理性做法時有出現,家庭成員特別是父母間矛盾激化,對孩子的心理成長和不良生活習慣養成造成較大影響。

要密切家校溝通聯繫和配合,一方面加強學校、教師與家庭家長之間的互動交流,利用電話、短信、網上聊天工具、校訊通、家校報等多種形式與家長定期聯繫,進一步瞭解、印證學生的真實情況,掌握學生家庭、家長或監護人的具體情況,得到家長的支持、配合和協助,共同關注學生生活、學習、心理、生理狀況,關心學生返校後的情緒、學習習慣等方面的變化,多傾聽他們的意見及成長過程中的困惑、苦悶和煩惱,給予關懷與安慰,進行心理疏導和幫扶,緩解學生和家長焦慮情緒。另一方面要加強家長或監護人的教育培訓,引導和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科學實施家庭教育,扭轉父母教養不當對學生心理發展的負面影響;提高家長或監護人對自身責任的認識,督促其切實履行自身職責和義務,引導家長參與到學生教育當中。充分利用家長、學校等育人陣地,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向他們傳授科學的育子觀和教育方法,使他們轉變思想觀念和教育方式,提升育人水平。

總之,要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努力創設良好寬鬆的課內外學習環境,營造學生適宜的成長環境,使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降低學習壓力,讓學生迴歸快樂教育!

作 者 | 宋發慶、劉輔明 江西省基礎教育質量監測評估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