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寫作,你至少要少奮鬥十年

本文2850字,閱讀時長4分鐘

學會寫作,你至少要少奮鬥十年

五月的天,微熱,不燥,適合讀書寫字。

想要的未來,不遠,觸手可及,你可有做好準備?

羅振宇說:職場,或者說當代社會,最重要的能力是表達能力。因為在未來社會,最重要的資產,是影響力。影響力怎麼構成?有兩個能力:第一是寫作,第二是演講。

在新媒體的現在,人們快餐式的閱讀成就了一批以寫作改變自己命運的人。他們之前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通過寫作帶來了個人商業上和影響力上的巨大價值。

就像《寫作是最好的投資》作者spenser。他是辭掉內地的工作去香港讀碩士時開始寫作的。他寫作四年年,畢業兩年,收入過千萬,是什麼原因讓他從一個普通人成為一個收入過千萬的人呢?是寫作,寫作改變了他的命運、對世界和自己的看法。

學會寫作,你至少要少奮鬥十年

一,為什麼寫作,寫作會給你帶來什麼好處

  • 1、寫作會讓你擺脫膚淺。

寫作不是吸收,而是創造。你在創作的過程中,你的內涵、思想都發生了質的改變。

當你想寫作時,你看待事物就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思維會更加敏銳,眼中會看到別人不一樣的新事物。你把看到的從思維轉換成邏輯,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

為了寫作,你會強制輸入,不停地閱讀;為了跟上寫作的步伐,你會不斷地學習,想辦法超越自己。通過寫作,你的認知和思維擺脫了膚淺狀態,有了質的跳躍,擁有了自己的想法,帶給了讀者不一樣的收穫。

學會寫作,你至少要少奮鬥十年


  • 2、寫作會讓你在職場中擁有話語權。

在互聯網時代的職場,個人的頭銜光環會越來越暗淡。讓別人認知到你的職場身份、職場態度、職場專業技能,唯有寫作。

職場社交是職場上獲取人脈、建立職場資源的一種方式。而寫作,就是在經營互聯網時代全新的社交方式。

你在自媒體平臺上不斷的寫作,輸出自己的觀點、態度,會讓你打造出個人的商業價值和個人品牌。讓更多的人認識你,也為你積攢了一定的人脈,這些人脈的建立,會成為你與別人的連接樞紐。

這就是職場上兩個互聯網的特點:“流量為王”和“認知為王”。這兩個特點構成了一個人在職場上的個人品牌和話語權,也就是你在職場上的籌碼。

學會寫作,你至少要少奮鬥十年


我記得以前上創業培訓課時,老師講:人脈即財脈。讀了spenser的《寫作時最好的自我投資》後,我發現,人脈不光是財脈,它是你在職場擁有話語權的根脈。寫作,可以讓你獲得。

假如,你是做銷售的,你每天見的客戶有限,一年最多也就幾千人,這幾千人裡不一定都會成為你的人脈。而寫作不同,一篇文章,一晚上的閱讀量可能幾百幾千,甚至上萬+。你的曝光率抵得上別人一年的努力。

你在寫作中積累的人脈,還有你獨到的觀點會在行業內為你贏得名氣,無形中為你在職場競爭中增加了話語權。

  • 3、寫作會讓你在職場少奮鬥幾年

如今,大多數人低估了互聯網革命帶給每個人的機會,就看你如何利用互聯網成就自己的個人品牌,在新媒體寫作中實現個人的商業價值。

會寫作的人,會利用互聯網的技術資源優勢,迅速為自己的職場和個人品牌賦能,他們的收入、人脈、影響力,都會呈指數級增長。有了自己的個人品牌之後,月入十萬、百萬都是正常的。

Spenser說:沒有寫作,他至少要多奮鬥十年。

學會寫作,你至少要少奮鬥十年

Spenser是在2014年辭職去香港念研究生的。2015年開始寫了一些關於資產配置的專業理財科普文章並涉足海外資產配置的領域,掙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50萬港元。

如今的spenser擁有兩家公司,公眾號運營三年積累了近百萬的粉絲,成為職場類的頭部大號。這一切都是一個會表達的人,通過寫作建立了自己的個人品牌,在互聯網時代,靠著新媒體寫作獲取的最大紅利。

互聯網對每個人的都是一樣的,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互聯網給你的紅利和風口。以最低的成本、最高的效率去連接你和陌生人,還有這個世界。

學會寫作,你至少要少奮鬥十年

  • 4、寫作可以讓你緩解焦慮

人為什麼會產生焦慮呢?

如今社會發展太快,市場瞬息萬變,你認識到自己的知識儲備和認知水平很難理解這個世界,對此產生了強烈的危機感,在這種情況下,你覺得的自己的日子並不好過,希望成為更好的自己,想盡快改變這種現象,所以你才會焦慮。

有焦慮,其實是一種好現象。在沒有家庭背景,也沒有社會關係的情況下,唯一提升的空間,是自己的心智和思維。

寫作除了與自己對話,還可以讓你認識新世界、新技術,來擁抱新時代。

所以,在你焦慮時,找一個相對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用文字與自己對話,可以緩解你的焦慮感。人在安靜的環境裡,情緒會相對穩定,通過寫作來緩解你過於緊張而焦慮的神經。

學會寫作,你至少要少奮鬥十年

二、坐下來,開始寫

對於毫無積累、毫無經驗、毫無品牌影響力的平凡的你,努力寫作,用“你手寫你心”,實現個人價值和職業生涯的逆襲。

  • 1、利用碎片時間來寫作

如今人們都很忙,好多人都說:已經這麼忙了,哪有時間去寫作。他們寧願有點時間就去刷刷抖音,看看電影,或者看娛樂節目放鬆一下自己。

而spenser不同,他是利用這些時間去寫作的。

他說:你花兩個小時看電影、看綜藝、刷抖音,和花兩個小時寫一篇文章,結果是有本質區別的。前者是你在消費別人創造的產品,你是被接受、被餵養的姿態;而寫作,是你在創造一個屬於你自己的作品,你是創造者、供養者,寫作是思想和靈魂的綻放,與前者完全不一樣。

學會寫作,你至少要少奮鬥十年

學會寫作,你的時間就能被充分利用,在你無聊想刷抖音、看電影時,寫作佔據了你的碎片時間,讓你靜下心來創作。

當你的文字被記錄在網絡上讓更多的人看到,你突然會產生優越感,覺得在有限的生命軌跡裡留下了屬於你自己的作品,那麼,生命就有了價值。

  • 2、素材從哪來?

庫小七老師說過一句話:“無輸出,無閱讀、無思考、無閱讀。”

要輸出,必須要思考,而思考的素材來源於生活中的日常積累,以及對生活的敏感度。

積累素材,除了閱讀經典,充分吸取養料,還要對平時生活中的一點一滴有意識的多想,多看,多思考,在理解的基礎上轉化為真正屬於自己的風格。

比如,你在和別人聊天時,突然聽到一句特別有道理的話,想把它記下來;在看到一個金句、一個故事時,觸碰到你內心深處的柔軟,你會留心收藏標註,這些散亂的素材、思緒,都是你以後寫作時的素材。

學會寫作,你至少要少奮鬥十年

  • 3、左手寫作,右手傳播

一個人的寫作價值能否在蓬勃的互聯網中發揮到最大,那就是傳播能力。

對於寫作者來說,下筆時,一定要從傳播的角度去考慮,理解互聯網傳播的本質,深諳新媒體的傳播規律,才能獲取時代紅利。

你的社交傳播力就是你的競爭力。真正懂傳播的人,其實懂的是人性。一篇文章的閱覽量,取決於你能不能摸到人心底的訴求,能不能觸碰到大眾情緒,能不能挖掘人性裡最隱秘的痛點。你能深刻理解多少人,你就擁有了多少粉絲。

學會寫作,你至少要少奮鬥十年

寫作本身就是對寫作者最好的回饋,初寫時不要患得患失,開始就想寫出10萬+的文章,那是不可能的。先嚐試持續輸出,腳踏實際,一步一步完成目標。

生活看上去如此相似,差別只在我們每個人帶著各自的經驗、故事,對它有著不同的觀察、認知。寫作是成本最低、自我獲益最大的投資。

再無聊的時光也是限量版,而寫作,可以創造無限量的作品。奔著遠方的詩意,趁未老,坐下來,開始寫作吧。

作者|米粒:一個用文字溫暖靈魂的女子。(庫小七讀書寫作訓練營2期學員)

深度閱讀,關注@庫小七站長,和你一起實現個人增值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