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測檢測——服務世界五百強,營收十年高增長

1

什麼是第三方檢測

很多人可能沒注意到,在日常中,我們買到的很多商品中都有類似的檢測標誌,既有類似電子產品的3C認證,也有類似上述的食品安全,還有包括工程檢測、環境監測、貿易檢測等等多項內容。其實體檢也算是醫療檢測中的一種。所有這些檢測都會有相應的檢測報告。

2

第三方檢測需要什麼競爭力

第三方檢測機構賴以生存的基礎就是公信力。

當客戶是大量的C端消費者時,如上述的每日優鮮的例子,選取一家有知名度的檢測機構更能為自己的產品安全進行背書;當客戶是B端企業時,比如下游的生產商在採購上游零配件時,有時需要讓上游出具零配件產品的合格鑑定報告,並指定第三方檢測公司,選取特定檢測公司的理由可能是長期的合作或者較高的知名度。

網點的數量和全項目的檢測能力是檢測公司的另一個競爭點。

類似生鮮等產品不能長距離長時間的運輸,在送去第三方檢測公司時需要考慮便捷性,而且對於這種生鮮產品每次送檢具有小批次,高頻率的特點,長距離的運輸物流費用上也不划算。因此檢測公司的網點——也就是檢測實驗室越多,那麼其業務就能開展的更好。

另一個方面,如果果蔬公司要找一家第三方檢測公司,總不能說在華東找一家華測檢測,在華北找一家小紅檢測,在華南找一家小明檢測,然後在東北找一家小剛檢測.....這樣的話太麻煩了,同時也會增加成本。因此業務佈局廣的公司也會尋求和網點多的檢測公司合作。

同時單個網點的全項目檢測能力也非常關鍵,同樣拿水果檢測來說,可能既需要檢測農藥殘餘,也需要鉛、鉻、汞等等有害重金屬的含量,同時還有是否變質,這還算是少的。對於某些商品來說,可能有上百項的檢測內容,這些項目的檢測需要在一個實驗室檢測完成,否則是非常麻煩的。

3

第三方檢測的商業模式

簡單來說,第三方檢測公司的商業模式就是收錢,然後出檢測報告。

收款週期短,現金流非常好

檢測業務一般實行的先收款後服務的模式,客戶支付檢測費後,公司方發送檢測報告。同時由於檢測具有

“小批量,高頻率”的特點,因此每次檢測都不會形成很大的開支,這樣客戶也沒有必要拖著很久不付錢,因此公司的應收賬款管理和現金流都非常好。

華測檢測——服務世界五百強,營收十年高增長


華測檢測——服務世界五百強,營收十年高增長

經營抗週期性強

大的檢測公司的下游行業分佈廣泛,如食品行業、電子消費品行業、進出口貿易行業、汽車行業、工業品行業、醫療行業、環境行業,因此檢測行業的抗週期能力比較強,對應的檢測公司的收入增長也相對穩定,不會受到單個行業的週期波動連累。

華測檢測——服務世界五百強,營收十年高增長


華測檢測——服務世界五百強,營收十年高增長

4

第三方檢測行業狀況如何?

小散多

我國的檢測市場呈現小散多的格局,大量的小型檢測實驗室割據一方,憑藉著在地理位置上距離的優勢近水樓臺先得月,同時憑藉著人脈與關係獲得地方的業務。

目前行業內共有3萬多家檢測機構,96%以上是100人規模以下的小公司,大於300人的檢測機構只有200家不到,100-300人機構1000家左右;大多數機構在低端檢測業務上競爭,且為地方性機構。

民營機構很難混

政府檢測機構依託國有資本,具有傳統壟斷優勢,佔據了檢測市場大半江山;另外,一些港澳臺及外資檢測機構,利用了進出口貿易檢測業務市場的天然優勢,以及國外檢測行業發展較早、技術先進等特點,也在我國檢測市場中分得一杯羹;民營檢測機構數量佔比只有7%。

華測檢測——服務世界五百強,營收十年高增長

檢測市場逐漸放開

在進一步介紹檢測市場時,需要介紹“強檢”這個概念,即強制檢測,對應的是自願檢測。字面上很好理解,強制檢測就是產品如果想對外銷售一定要進行檢測的產品,比如電子產品的3C檢測。

更加嚴謹的解釋就是:強制檢測目錄下產品,需在由認監委核發認證、具有資質的的相應強制檢測機構的實驗室通過檢測,並進一步獲得具強制認證資質的機構出具的認證證書、認證標誌後,方可以進入流通環節。

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包括20 大類、共158 種產品, 這些產品涉及人類健康安全、動植物生命安全和健康,以及環境保護和公共安全。強檢市場很大,佔整個檢測市場比重近60%。然而這些產品的檢測實驗室必須由認監委合法認證,而絕大大大部分的民營檢測實驗室是沒有這種資格的。

華測檢測——服務世界五百強,營收十年高增長

由於歷史問題,我國政府部門承擔過多檢測職責,質檢、農業、衛生、環保、交通、高校等部門均設有內部檢驗機構與實驗室,強檢實驗室資質多掌握在國有機構手中。目前,絕大多數強制檢測資質,仍掌握在各級質量監督檢測中心、研究所,或其他行政部門下屬實驗室或控股公司手中。

然而在傳統這一模式下是有明顯問題的,國家質檢總局下認監委制定目錄、控制市場參與者准入;質檢總局下屬機構又存在較多強制檢測實驗室;而監督市場活動的又是其直屬地方質監機構。

在強檢市場逐漸開放之時,越來越多的小檢測實驗室將會被淘汰,大型的檢測公司憑藉資金、網點、管理和品牌上的優勢將逐漸提升市場份額,這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沒有太大的障礙。

目前華測檢測雖貴為第三方民營檢測龍頭,但是市場份額只有2%左右,份額提升大有空間。目前全球第三方檢測龍頭SGS在國內市場的份額為4.7%,同樣也將受益於強檢市場的放開。

華測檢測——服務世界五百強,營收十年高增長

5

國際檢測龍頭概況

全球前三大第三方檢測公司分別是SGS、BV和INTERTEK,多方面指標對比,華測的規模還是小巫見大巫,畢竟人家都是全球範圍經營的。

華測檢測——服務世界五百強,營收十年高增長

檢測行業確實可以出現大牛股,從SGS和歐陸科技的股價走勢可以看出,均實現了非常大的漲幅。

華測檢測——服務世界五百強,營收十年高增長


華測檢測——服務世界五百強,營收十年高增長

從全球檢測巨頭的淨利率來看,2018年SGS淨利率為10.3%,BV為8.7%,華測檢測扣非淨利率只有6%,仍然具有提升空間。

6

華測檢測的看點

短期網點佈局已經基本完成,開始逐步釋放業績

公司最近兩年在全國各地開設了多家檢測實驗室,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新建的實驗室需要投入場地、設備和人員,但是並不能及時產生收入,達到盈虧平衡需要2-3年時間,目前公司的網點佈局短期已經告一段落,資本支出以及折舊達到短期高點後開始下 滑,隨著新店收入的增長,利潤將會快速釋放。

華測檢測——服務世界五百強,營收十年高增長

來了一個大牛CEO,管理改善成效明顯

公司目前的CEO申屠獻忠於2018年6月加入華測,之前曾在全球檢測龍頭SGS任職近30年,任SGS全球副總裁,並管理SGS全球消費及零售業務。

之前華測的管理採用跑馬圈地的方式快速擴大地盤,收入盤子增長很快,但是由於採用粗放式管理,利潤並沒有充分釋放。申屠履新之後,開始重視精細化管理,並將之前一條產品線下多個實驗室放在一塊的大鍋飯考核方式,轉變為單獨考察每個檢測實驗室的業績情況,從2018年業績上來看,公司的精細化管理改革很有成效。

華測2018年的扣非營業利潤率為10.4%,同比提升了2.3個百分點。

檢測龍頭的估值

檢測行業市場認可度高,儘管行業增速不高,如SGS經營利潤常年都是10%-15%左右的增長,但估值水平維持在 25-30 倍。

華測檢測——服務世界五百強,營收十年高增長

華測2018年淨利潤同比增長101%,將投資收益中非經營性的剔除後,那麼18年營業利潤增長也有60%。目前華測靜態PE 50倍,wind一直預期19年歸母淨利潤增速40%,此後也有30%左右的增速。

受益於強檢市場的放開,國內第三方檢測市場將加速整合,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賽道。華測檢測是國內第三方檢測的龍頭,標的稀缺,網點佈局和品牌知名度上具有先發優勢。申屠獻忠很有經驗,今年50歲,從SGS跳來華測肯定也有一番抱負,精細化管理做得很有成效,華測檢測是一家值得長期持有的公司。

財務數據對比分析

我們將華測檢測與全球四大檢測機構的財務數據進行對比研究,結合其當前所處發展階段及經營發展戰略,我們認為華測檢測是當前全球成長最好的綜合性檢測機構,管理提效帶動公司業績加速釋放,未來有望超預期增長,詳細要點如下:

1)華測檢測成長空間極大:華測檢測經營規模還較小,其營收僅佔 SGS 營收的 6%,不過其成長性最高,與全球龍頭的差距逐步縮小,未來成長空間廣闊;

2)華測檢測 ROE 有望穩步提升,預計 ROE 中樞 20%以上:華測檢測 ROE處於相對較低水平,拆分來看淨利率、權益乘數和資產週轉率均處於相對較低位置,近三年來淨利率回升帶動其 ROE 水平穩步上行,預計未來淨利率和資產週轉率都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有望帶動 ROE 進一步提升。

3)華測檢測人均產值長期有望達 50 萬元以上,還有 50%以上提升空間:華測檢測內生+外延提份額、擴賽道,使其資本開支較為激進,員工增速更快,相應人均產值處於相對較低位置,後續隨著公司實施管理提效,適當控制資本開支幅度和人員增長速度,人均產值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經營規模及成長性比較:華測成長最快

華測檢測成長性高,營收增速遠超其他可比公司。華測檢測營業收入從 2012年到 2018 年的年複合增長率達 27.78%,遠高於 SGS 的 3.14%,BV 的 3.49%,INTERTEK 的 5.30%及 Eurofins 23.92%。華測檢測與 SGS 的收入之比從 2012年的 1.58%逐步提升到 2018年的 5.72%,與 BV的收入之比從 2012年的 1.88%提升到 2018 年的 6.93%,與 INTERTEK 的收入之比從 2012 年的 2.89%提升到 2018 年的 10.50%,與全球龍頭的差距逐步縮小。

華測檢測業績加速釋放,淨利潤增速遠超其他可比公司。2016-2018 年,公司規模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達 63.06%,遠高於 SGS 的 5.38%、BV 的 2.16%、INTERTEK 的 5.21%及 Eurofins 的 19.70%,主要系公司開始全面推行精細化管理,強質增效,後續隨著實驗室逐步投入運營及產能利用率的不斷提升,利潤率將繼續穩步回升,業績有望加速釋放。

ROE 水平比較:華測處於相對較低水平,淨利率回升帶動 ROE 上行

從 ROE 水平來看,華測檢測處於相對較低水平,未來 ROE 中樞有望提升至20%以上。2015-2016 年,華測檢測因資本擴張較快疊加商譽減值因素影響,淨利率和資產週轉利率下行使其 ROE 水平呈下行趨勢,從 13.80%下滑到5.30%;2017-2018 年,華測檢測淨利率快速修復帶動 ROE 水平從 5.48%快速回升值 10.37%。與同行相比,華測檢測 ROE 當前仍處於較低水平,我們認為後續隨著淨利率和資產週轉率提升華測 ROE 中樞有望提升至 20%以上。

從淨利率看,2013-2017 年,華測檢測淨利率從 2013 年的 19.63%下降至 2017年的 6.50%,2018 年公司淨利率大幅回升至 10.54%,同比增加 4.04 個 pct。比較而言,國外龍頭已進入穩定增長期, SGS、INTERTEK 淨利率維持在 10%左右,BV 維持在 8%左右。華測檢測當前處於戰略轉型期,隨著後續業績逐步釋放,公司的營業利潤率有望回升至 15%以上,長期淨利率也將保持在 15%以 上。從資產週轉率看,華測檢測資產週轉率穩定在 0.6-0.7 左右,低於行業平均水平,後續隨著近兩年新投入實驗室產能利用率的提升,公司資產週轉率對比行業平均水平還有 20%以上提升空間。

人均產值比較:華測處於相對較低水平,提升空間大

華測檢測人均產值存在較大提升空間,長期看有望達 50 萬元以上。公司近年來人均產值增長並不明顯,從 2012 年的 26 萬元緩步提升至 2017 年的 28.45萬元,CAGR+1.82%;2018 年,公司人均產值顯著提升,達 32.10 萬元,同比增長 12.83%,主要系公司戰略從收入導向轉入利潤導向,實施精細化管理,一方面放緩資本開支的增速,另一方面控制員工人數的增長,從 18 年看已取得不錯的效果,未來隨著資本開支和員工人數增速的有效控制,再疊加實驗室產能利用率的提升,華測人均產值有望持續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