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運營商在“搗鬼”?5G出來以後,為什麼感覺4G被降速

隨著聯通5G核心網招標落幕,運營商集採工作基本結束,這也就預示著中國5G建設正式進入提速階段。很快,會有更多地區和人群覆蓋5G網絡。

從運營商集採結果來看,最大的贏家是華為,獲得份額超過60%,另一家中興也有30%左右的市場份額,兩家能夠脫穎而出,足以證明國產設備供應商的實力,畢竟華為是目前僅存在的能夠提供完整設備供應鏈的設備商,而中興成為全球第二也是板上釘釘的事,運營商選擇國產設備有利於在更快的時間裡全民5G普及。

5G出來以後,感覺4G被降速

但是,很多用戶都開始擔心一件事情,5G推出之後,運營商會不會搗鬼,對4G進行降速?這樣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早在3G向4G過渡那會兒,網速明顯下降,4G普及而3G網刷網頁都打不開的情況還歷歷在目,按照運營商的以往做事風格,相似的情景難免不會再次上演。

工信部“承認”確實存在降速

事實上,5G推出後,4G確實被降速了。在一份近14萬人次的公開投票中“你有感受到4G的變化嗎?”,12萬人都選擇了“4G網絡變慢”,看來4G降速並非少數人的錯覺,無獨有偶,在這份投票前,工信部對4G降速的話題做了回應,按照工信部的說法,4G網絡整體上穩定,但在部分地區某些時段,確實降速了。

降速現象確實存在,工信部“實錘”。4G剛開通那會,網速能跑到6、7M每秒,現在不僅速率下降,偶爾還會出現網絡卡頓,真的是開篇說那樣,運營商為了逼迫用戶更換5G套餐,在背後搗鬼嗎?其實我們還真冤枉運營商了。

降速的原因

影響4G網絡速率的原因很多,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個是網絡制式升級。2G、3G網絡相繼關閉,清退下來的用戶基本轉入4G,這就導致共享同一個4G基站的人變多,但是基站的上網容納數量有限,這就不可避免發生分流,舉個不恰當的例子,把4G基站比做家裡的路由器,用的人一多,就會變得比較慢,這就和4G速率下降一個道理

第二個是,工信部多次提出“提速降費”口號後,運營商的流量資費變得便宜起來,個人使用流量大增,再加上無限流量套餐推出,很多人流量都是放開了用,這樣的行為給基站帶來極大的負荷,“車多路窄”就難免會發生塞車現象。

第三個是重耕頻段。雖說5G建設引入新的頻段,但是重耕原有頻段部署5G也是不爭的事實。隨著5G用戶數量增長,5G用戶佔用的頻譜資源會越來越多,運營商也沒辦法,頻譜資源有限,只能將4G頻譜資源過渡到5G,這樣能夠保障5G用戶的體驗,也避免了頻段資源浪費,但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導致4G網絡更加擁堵,用戶網絡體驗感變差。

總結

總之,雖說4G降速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導致的,運營商並沒有搗鬼,但是運營商也有責任改善用戶網絡體驗,切實維護用戶利益的義務,站在用戶的角度來說,現階段5G剛起步,運營商正在大力推廣5G套餐,偏偏這個時候出現4G降速的糟心事兒,難免不會想到是運營商在搗鬼,至於產生這種想法的最大原因,還是運營商以往的套路,給用戶留下了難堪的印象

不過,相信在輿論壓力和工信部的督促下,運營商也應該明白只有“不套路”,拿出真誠的態度,持續為用戶提供服務,維護用戶權益,才有可能重新贏得用戶的選擇,你們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