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紅曲酒

福建 江南胡楊

有時,你也許早就忘記了食物的模樣,卻不會忘懷那一滴留在口中的美酒的滋味。

沒錯,美酒帶給人的那種醇美的感受,經常是令人難以忘懷的。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建縣歷史達1278年的古田人傑地靈,物產豐富,是聞名遐邇的“中國食用菌之都”。“倉廩實而知禮節”,經過歷代洗禮 ,古田這個千年古邑沉澱下了深厚的飲食文化,居住在這裡的人們也有著從容不迫的生活慢節奏。

慢時光熬出了好味道,也釀造出了好酒——很早以前,勤勞智慧的古田人就以當地的特色食材和傳統技藝,生產出了倍受讚譽的優質紅曲,釀造出了廣受歡迎的紅曲酒。2018年年底,“中國食用菌之都”古田縣又添金名片,喜獲“中國紅曲之鄉”稱號。

在我們古田,用紅曲生產出來的紅曲酒,和各種美食成為了桌上渾然天成的佳偶搭配,可謂美食美酒好朋友。難怪有外地遊客說,來古田,如果沒吃過食用菌菜餚,沒喝過這裡出產的優質紅曲酒,就不算真正到過古田!

酒在中國歷史悠久。約在三千多年前,商周時代的中國人獨創酒麴複式發酵法,以大米、黍米、粟為原料,大量釀製黃酒。在春秋戰國、秦漢盛唐,黃酒是中華民族的主流酒。《三國演義》中曹操和劉備“煮酒論英雄”中煮的就是黃酒,因為白酒當時還沒發明出來——一般認為,白酒的釀造技術(蒸餾酒技術)是元朝時期蒙古人從阿拉伯人那裡帶過來的。而三國時期的酒度數低,一旦時間放長了,就會感染細菌,很容易腐敗發酸。當時之所以喜歡煮酒,與煮酒有利於殺菌這個特點也有關係。三國時期釀酒技術不高,用糧食發酵釀的酒就是古詩文中常見的 “濁酒”(沒有過濾的酒,裡面混合著酒渣),呈乳白色;如果再經過過濾和去色的程序,這酒就成了清酒。古代糧食非常珍貴,而釀酒要耗費大量糧食,東漢末年連年征戰更是如此,所以官方禁止釀酒,曹操甚至規定每年只有七個重要節日時可以喝酒。

利用紅曲菌的歷史,我國從漢代就已開始,而有明確記載紅曲藥用的最早記錄見於元代吳瑞寫的《日用本草》:“紅曲釀酒,破血行藥勢,殺山嵐瘴氣,治打撲損傷。”元朝著名醫學家忽思慧撰寫的《飲膳正要》也說紅曲“味甘、平,無毒、健脾、益氣、溫中,醃魚肉用”。

紅曲酒的歷史也很悠久,屬於宋代制曲釀酒的一個重大發明,並隨著宋代酒業的鼎盛發展而流傳開來。紅曲的發現和應用是宋代制曲釀酒的一個重大發展。南宋朱翼中的《北山酒經》是我國古代唯一的一部釀酒經典著作,它記述了當時釀酒工藝的發展和改進。到明代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和宋應星的《天工開物》都有紅曲的製法和應用的記載。

古老技藝,千年情懷 。古田紅曲酒在工藝上嚴格按照千年傳統古法,經過蒸飯、攤涼、落缸、拌藥、拌曲、開耙等多道釀造過程,並結合現代生物科技精心釀製。在紅曲這一神奇物質的作用下,有一種化學物質於一片寂靜之中悄無聲息地完成化學反應;在歷經無數道工序之後,最終由粒粒糧食變成一滴滴清澈透明的液體——紅曲酒。

美酒留香。每到年節,古田城鄉都飄著一股好聞的紅曲酒香。村民們釀好的紅曲酒,顏色鮮紅,著實喜慶;輕啜慢飲,醇美無比。而祭祀祖先時,這裡的人們更是忘不了擺上一杯色如琥珀、透明澄澈的紅曲酒,表達一種綿長的感恩和緬懷之情。

紅曲酒可以說是我們中國的一種傳統保健酒。紅曲的生物特性和營養價值,使古田紅曲酒帶來既有黃酒特有的風格,而又有傳統黃酒所不及的爽口和清純。它酒精濃度低,口感溫和,很適宜送人。唐玄宗認為酒可以養德,所以後世很多人結婚、生子、送禮、會友都會送紅曲酒。著名的天才人物蘇東坡酒量很小,卻很喜愛飲用紅曲酒,他曾寫下“夜傾閩酒如赤丹”的詩句,來形容與弟子望月對酌紅酒的情景。在福建崇安,人們將紅曲酒稱為“曲米春”。南宋朱熹曾以“酒市”為題形容紅曲酒的繁榮:“聞說崇安市,家家曲米春。樓頭邀上客,花底覓南郊。”

紅曲菌裡有很多菌株,可以生長維生素D,而維生素D可以幫助鈣的吸收。紅曲的有效成分是洛伐他汀,它能在人體代謝過程中阻斷膽固醇生物合成,已被國際公認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營養豐富的它,更是能增進身體健康,提高生活情趣和質量。紅曲酒原料好、口感好、養生好,一言以蔽之:真是好酒!色美味美,養人養性!

杜甫說:“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時光匆匆,春去春又來,轉眼到暮春。朋友們,趁著大好春光,快帶上陳香雋永、醇淨綿甜的紅曲美酒,到戶外踏青,喝美酒,品美食,話人生!請像《我在春天歌唱著這些》的作者惠特曼那樣,由衷地為野草、藤蔓、美酒、大自然和美好的生活而大聲歌唱!

一瓶心儀的美酒,與舌尖相撞時,那種風味讓人慾罷不能。

紅曲酒,就是這樣一杯讓人慾罷不能、回味無窮的舌尖上的美酒。

古田,我願輕啜幾盅紅曲酒,在你的懷裡長醉不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