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FM93.1西安音樂臺,比現在的網絡電臺更深入人心

當年的FM93.1西安音樂臺,比現在的網絡電臺更深入人心


小時候家裡一直有個習慣,就是吃飯的時候必須有點背景音,比如晚飯得開著電視播新聞聯播,不一定看,但必須得開著,直到天氣預報開始,晚飯結束。午飯呢,就要開著收音機吃。


小時候受70後親哥影響,放學騎車帶著我騎得飛快,十二點半前必須到家,中午飯就著評書,收音機天線挨著某個金屬物質、不知道來自哪個臺的《楊家將》《五鼠鬧東京》聲音變得清晰可聽,一家四口才滿意地拿起筷子。老氣如我,作為80後,在90年代初懵懂日子裡過早認識了單田芳、劉蘭芳的聲音。


當年的FM93.1西安音樂臺,比現在的網絡電臺更深入人心


後來不咋播評書了,小說連播多了起來,嶽玲、凌江、小河,這些名字又接著灌了耳音。直到前幾年,知道嶽玲竟然是我一個同事的媽媽,我差點當場脫口而出:我從小就認識你媽。


有段時間廣播沒啥好聽的,觀眾朋友打電話進來點歌,帶著口音“把這首歌送給主持人和導播”,還有一些修車節目,焦急的司機朋友接進熱線之後第一句就是“主持人好,我是一輛富康”。


聽廣播真正成為一種流行,大概是在96、97年,我14歲。


暑假住在上大學的表姐家,她全天都在放日語歌,除了一休、櫻桃小丸子,我還是第一次聽到動畫片以外的日語歌。那個暑假我知道了有“恰克與飛鳥”這麼好聽的聲音。到了中午,表姐會打開收音機聽《幸運降落傘》(後來叫《幸運黃金檔》),說她們學校的女生特別迷劉智。


回到家,發現同樣上大學的哥,週末回家也在聽西安音樂臺。中午聽劉智,晚上聽徐凱,成為西安大學生的必修課。


對於中學生來說,宋東風、方言、高傑、葉子、洪小平,這些名字很快成了最火熱的話題。從節目到音樂,到誰打進了熱線,誰得到了簽名版節目單,誰去參加週年活動了,再到主持人之間誰跟誰在談戀愛後來又不談了,這些八卦討論和現在談論愛豆差不多。


為了能跟上談資變化,假期我在家全天聽廣播,永遠放在93.1,經常聽到睡著,半夜發現耳機線把自己勒到半死。《音樂盛殿》也聽,《中國民族音樂之林》也聽,連一個修理隨身聽的節目也不放過(叫啥忘了,主持人叫“張工”),流行音樂正經八百帶動了交響樂、民樂、隨身聽修理業的普及。


隨著《幸運降落傘》的大火,取代了評書。全家人一邊吃飯一邊雲答題。


有一天中午劉智說:毛至老人。下一個接進熱線答題的聽眾說,你說錯了,耄耋,不念毛至。收音機裡的劉智:???收音機外的我和我哥:???劉智十分自信表示自己不可能唸錯,不過下來他會查,如果自己錯了,一個月工資都送給這位聽眾。收音機外的我和我哥再次:???這可太刺激了。主持人在直播過程中當場被揪住小辮子,竟然還和聽眾下了“賭注”,聞所未聞,放在今天那就是一場話題營銷事件。


第二天,劉智在直播中道歉,自己確實讀錯了字,表示要實現諾言,終生感謝那位聽眾。這事可太刺激了,不知道最終那一個月工資兌現了沒有,反正很長時間我們都在討論劉智一個月工資究竟是多少錢,並且特別注意他還說沒說別的錯別字好讓我們去掙錢。


1996年到2006前後,以西安音樂頻率為代表的廣播熱,實在是太熱了,大概是因為它年輕,視野寬闊,真誠和真實。


廣播在年輕人中掀起巨大浪潮,提起來像是舊年代的事,算下來確實也有20年過去。如今有了喜馬拉雅電臺和各種音樂播放器,人們的選擇更多,可以擁有自己的獨立“電臺”,音樂愛好者掌握的資源和渠道並不比廣播裡的音樂主播少,甚至可以更酷。當聽眾比廣播主持人聽過的還多、品味還高,那廣播確實是熱不下去了。


當年的FM93.1西安音樂臺,比現在的網絡電臺更深入人心


2020年3月的一天,肯尼羅傑斯死了,一個81歲的民謠老頭,這消息在鋪天蓋地的全球疫情新聞中大概閃現了不到一分鐘就被淹沒了。但我挺在乎的,這老頭的聲音陪伴了我好多年,不知道那天晚上有沒有哪個頻率的音樂節目會放一兩首呢。如果徐凱的節目還在,他會放整整一期節目。


往大里說,當年像我這樣初學英語的中學生,歐美流行音樂啟蒙是從徐凱、濤濤不絕這些主持人開始的,晚上不管還有幾沓卷子沒做,到點兒必須得插上隨身聽聽節目。


高中的英語課,有一篇課文講的鄉村音樂,我一個同桌非要說那叫“國歌”,把我急到當場駁斥你再別胡說了。英語老師說,你明天準備一下給大家放幾首歌挨個說說吧。我真的認真備課一晚上。那時候腦子是真好,《從紐約到東京》、《濤濤不絕》、《昔日重現》、《老式汽車帶你回家》這些節目說的事兒我差不多都能記住,加上平時花了不少錢買《音樂天堂》、《非音樂》、《音樂生活報》之類的音樂雜誌,第二天我帶著一書包卡帶,大講特講什麼是美國鄉村音樂,什麼是布魯斯,貓王是怎麼回事,radiohead是幹啥的。一個人上完了一堂歐美流行音樂史(反正他們也不咋瞭解,我說啥就是啥)。全班鎮翻,學霸都向我投來嫉妒的眼光。這些節目和音樂對我的高中英語學習有作用嗎?我看並沒有,歌詞裡的語法跟考試題型大部分都對不上,不幫倒忙就好了。


紀錄片《早餐中國》每集最後都有一個小環節,“每個老闆都有自己的單曲循環”,是我最喜歡的部分。那些年聽過的廣播,除了帶來新鮮快樂、廣闊的視野,也幫助我梳理自己的歌單。是的,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歌單,治癒的、舒適的、適合下雨聽的,開車聽的,深夜催眠用的。擁有一張只屬於自己的歌單,對成年人來說,太重要了。


最近聽說,我五歲的侄子喜歡對著小愛同學點歌,除了“你笑起來真好看”,他會點皇后樂隊、肯尼羅傑斯,有時候還會突然冒出一句“再見傑克,再見我的凱魯亞克”,當然侄子也知道單田芳。將來,他也會有自己的歌單,陪伴一生。


作者 | 李小我 | 八零後炸串愛好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