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成年》信與小丸子:成長中父愛的缺失,是否可以重新彌補?

一、

《一路成年》開播就被調侃是成人版的《爸爸去哪兒》,雖然節目內容被吐槽尷尬,但節目邀請的幾位大咖明星足夠吸引眼球,例如徐錦江、梁家輝、信、吳剛等大咖跟他們的孩子。討論熱度最高的莫過於蘇見信(以下簡稱“信”)和女兒小丸子,特別是小丸子在唱歌時信一臉驕傲、自豪以及全程“姨母笑”,讓觀眾大呼“原來那個唱著死了都要愛,冷酷的信也有鐵漢柔情的一面”。

《一路成年》信與小丸子:成長中父愛的缺失,是否可以重新彌補?

圖片來自官網


開播時信的女兒小丸子直言不諱道出與爸爸並不熟,這也難怪,小丸子是張鈺凰與蘇見信未婚先孕的私生女,女兒一直由信的父母帶,之後張鈺凰與信分手,信也由於忙著自己的事業而忽略了小丸子的成長,所以小丸子說信從沒參與過自己的成長,信也說每次演唱會巡迴的時候,發現小丸子都長大了不少。

《一路成年》信與小丸子:成長中父愛的缺失,是否可以重新彌補?

圖片來自影視截圖


雖然兩個人很少溝通,但是通過節目可以看到信對小丸子的愛並不少,節目開播時他弄了個生日paty,但是他一直不知道怎麼在女兒面前表現,當小丸子出現後,他更是緊張到口吃。

《一路成年》信與小丸子:成長中父愛的缺失,是否可以重新彌補?

圖片來自影視截圖


小丸子很喜歡蔡依林,很多人對她的印象是6歲時跟信在演唱會上唱的《愛情36計》,那個萌萌噠的小朋友如今長成了擁有176身高的大長腿美少女,這一次父女倆再次合體演唱一首歌,信的眼神都沒變過,真的是讓人感動。每次從他看小丸子的眼神中,都可以看出他對女兒的愧疚和寵愛,雖然錯過了女兒的兒童時期,他卻很想把現在的小丸子時刻擁抱在懷裡。

《一路成年》信與小丸子:成長中父愛的缺失,是否可以重新彌補?

圖片來自官網


二、

娛樂圈裡寵女成魔的典型代表還有吳尊,同樣是熒幕上硬漢的形象,在女兒面前都變成了柔情的“女兒奴”。相比信,他把家庭放在第一位,在最紅的時候退出娛樂圈,一直陪在女兒neinei身邊,只要是有關女兒的事,基本都要親自上手,憑實力把女兒寵成了真正的公主。

《一路成年》信與小丸子:成長中父愛的缺失,是否可以重新彌補?


在上一期的《爸爸去哪兒》中,可以看出吳尊與neinei的互動性很強,吳尊可以跟neinei開各種玩笑、玩遊戲,與其說他倆是父女,倒不如說是朋友般對待,neinei的性格也因此很開朗。

《一路成年》信與小丸子:成長中父愛的缺失,是否可以重新彌補?

圖片來自官網


雖然爸爸很寵她,她卻不是一個嬌氣的“花瓶公主”,節目中剛開始還沒跟大家熟絡,就很有禮貌幫助他人,與大家玩熟後,也會與別人開起玩笑。她不僅能夠在爸爸忙的時候當小助手,也會幫忙照顧弟弟妹妹,例如在節目中幫助小山竹提籃子,幫忙小泡芙,摘火龍果時就算手被扎到了也沒有放棄等,她這樣的性格這肯定少不了吳尊在女兒成長道路上的影響。

《一路成年》信與小丸子:成長中父愛的缺失,是否可以重新彌補?

圖片來自影視截圖

《一路成年》信與小丸子:成長中父愛的缺失,是否可以重新彌補?

圖片來自影視截圖


三、

我也記得小時候跟爸爸玩耍的場景,小學5年級前,我跟我爸爸的關係還是很好的,他會帶我出去玩,當媽媽罵我打我的時候,他也會護著我。可是當我逐漸長大,發現父女之間疏遠了很多,見面除了叫吃飯,再多一句就是他問我“你媽媽去哪了”。除了吃飯,從不會在同一個場合呆到五分鐘,就算吃飯期間也是安安靜靜,甚至有一次我們在樓梯口撞面,我就側身讓他先走過,兩人沒有任何眼神和語言的交流,場面一度尷尬。

《一路成年》信與小丸子:成長中父愛的缺失,是否可以重新彌補?


我們的關係就這樣一直延續到高中,一個週末我從寄宿的高中回到家裡,突然發現爸爸瘦了一圈,通過媽媽口中才知道他確診肝癌晚期,那一刻我腦子是空白的,我還不明白癌症意味著什麼,但是我知道那是很嚴重的病。

我陪爸爸去醫院做檢查,那是我長大後我們父女倆第一次獨自相處,我默默跟在他的後面,不知道要說什麼能夠安慰的話,看著他扶著醫院的扶手艱難地走上樓梯,我揹著身哭了,我第一次發現平時眼裡嚴厲、強壯的爸爸是這麼脆弱。

《一路成年》信與小丸子:成長中父愛的缺失,是否可以重新彌補?


後來我媽媽經常說起爸爸的事,說他怎麼讓媽媽傳達各種關心,當我吵著鬧著要參加的吉他興趣班時,媽媽是不同意的,也是在爸爸勸說下我才得以圓夢,原來我並沒有缺失父愛,只是被中間隔著的一道牆給擋住了。

《一路成年》信與小丸子:成長中父愛的缺失,是否可以重新彌補?


四、

我的情況與小丸子的情況有相似之處,這樣的情況普遍存在各個家庭中,爸爸都忙於工作,很少參與兒女的成長,逐漸就形成了嚴肅、不善表達的形象,一旦有了這樣的設定,就很難突破。

其實父愛與母愛的出發點都是相同的,最大的不同在於表現形式,父愛常常是內斂與默默奉獻,這個表現形式對孩子會產生天差地別的影響,所以我希望天底下的父親能夠改變這樣的局面。

《一路成年》信與小丸子:成長中父愛的缺失,是否可以重新彌補?


1、可以樹立“嚴父”形象,也可以變換成“慈父”。很多家庭中父母都扮演著“嚴父慈母”的形象,父親當然可以嚴厲,例如安全等問題在成長道路上是該嚴肅面對,但是固定這樣的形象會造成父親與孩子溝通的牆,在生活中可以根據事情變換角色,適當與母親換成“慈父”。

2、增加互動性,抽出多一些時間與孩子玩耍。再忙也要抽出時間與孩子相處,因為成長一旦錯過就回不去了。玩樂是人的天性,並不是孩子不願意跟你玩,而是你是否願意遠離手機與電腦,全身心投入與孩子的遊戲中。

我的女兒就很喜歡跟她爸爸玩騎馬遊戲,要是她爸爸拿起手機,就會很生氣扔掉,如果孩子大一些可以變換相應的遊戲方式。

3、與孩子平等對待。仗著自己是大人而指揮孩子,別說孩子不願意,我也不喜歡跟這樣的人一起,所以與孩子溝通時要平等對待,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4、不干涉、溝通不指責。孩子的成長中最主要的是引導他們往正確的方向走,而不是按照你認為對的方向走,所以在安全和正常情況下,讓孩子自由發揮,如果發生錯誤行為,溝通中把指責變成換位思考,讓孩子從小學會不帶指責的客觀溝通。

五、


《一路成年》信與小丸子:成長中父愛的缺失,是否可以重新彌補?

圖片來自官網


看著節目中信與小丸子慢慢從陌生到熟絡,信在河邊教小丸子用石頭打水漂,時光穿梭就像回到小時候,很是欣慰,我相信在信不斷努力的溝通之後,他還有機會彌補小丸子缺失的部分,讓父愛迴歸。

《一路成年》信與小丸子:成長中父愛的缺失,是否可以重新彌補?

圖片來自影視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