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的兩種技法——透與悶,你能熟練掌握嗎?

透:指沖泡過程中,不加“蓋”(如杯蓋、壺蓋等),快速降溫,使茶香自然而緩慢揮發。

悶:是沖泡過程中,加“蓋”(如杯蓋、壺蓋等),使茶具內保持相對密閉,通過保持相對溫度,發展茶品香氣。


1

醒茶階段的“透”與“悶”

一些老茶,例如普洱茶,沖泡前最好醒一下茶,在“幹醒”階段,都要通過“悶”來醒茶,加熱蓋碗,投茶,再完全蓋嚴蓋子,用茶具的溫熱可以達到喚醒茶葉的效果。

而在“溼醒”階段,則最好不要“悶”,而要通過“透”來快速醒茶。


泡茶的兩種技法——透與悶,你能熟練掌握嗎?

VX:yipinchatan


▲悶:蓋碗加蓋

2

原料老嫩的“透”與“悶”

VX:chatea2016

泡茶時,如何掌握“透”、“悶”技法,應視茶的原料嫩度狀況而定。一般說來要掌握一個原則:嫩茶以透為主,多透少悶;老茶以悶為主,多悶少透

幼嫩的芽葉容易“悶熟”,過“悶”會使香氣不易顯露,水味重,所以浸泡時,應“多透少悶”,以“透”為主;

粗老原料,細胞壁質地厚實硬脆,“粗老味”重,以高溫和透悶結合的浸泡方法,能獲得甘而醇的品質風格。“高溫”悶泡,逼出“粗老氣”,“透”則釋放“粗老味”勿使其存留茶葉之中,使茶葉滋味甘甜醇和不滯鈍。


泡茶的兩種技法——透與悶,你能熟練掌握嗎?

VX:yipinchatan


▲透:碗蓋敞開,適宜沖泡細嫩茶葉

3

沖泡階段的“透”與“悶”

這個階段,一般前幾泡要用“透”的技法:注水完之後,傾斜盒蓋幾秒迅速出湯,這樣茶葉的香氣突出,鮮爽度高,又不至於沖泡過濃。

到了末尾的幾泡,才需要用“悶”的技法:注水完畢,全部蓋嚴蓋碗,十餘妙後開蓋出湯。而年份較長的茶或原料嫩度偏老的茶葉從前期就可以用“悶”來激發內韻。

4

出湯後的“透”與“悶”

出完湯,有經驗的茶藝師對蓋的擺法很講究,這裡其實也是“透”與“悶”的拿捏。

出完湯即便沒有沸水,蓋碗的餘熱仍舊很高,蓋嚴很容易“悶”到茶葉,導致後面幾開滋味不佳。一般情況下,我們推薦大家採用“透”或斜蓋“半透”。


泡茶的兩種技法——透與悶,你能熟練掌握嗎?

VX:yipinchatan


▲半透

5

茶具選擇的“透”與“悶”

VX:chatea2016

“透”與“悶”,也是選擇茶具時應注意的,茶具的“透氣性”強弱、“散熱性”好壞對“茶味”的影響很大。

透氣性好散熱快的茶具(如蓋碗、紫砂薄胎壺、玻璃茶具等),適宜衝沏嫩度較高的茶;反之,質地厚實、壁厚、密度大、散熱慢、容水多的茶具(如紫砂厚壁壺、瓷器、石器、容水量多的大壺),適宜衝沏原料較粗老的茶。

“透”與“悶”沒有絕對的數據標準,也沒有明顯的界限,有時依照程度的不同,還可分為“略透”、“略悶”、“長悶”等等。

有些“悶”與“透”,又打破了我們日常的標準,比如專業審評。專業評茶師有一種高效的審評茶葉的方法,那就是“長悶”(5分鐘),這樣能夠將茶葉一般特徵快速明顯地呈現出來。

所以,在日常泡茶中如何使用“透”與“悶”的技法,還需要我們自己多摸索,多總結經驗,如此才能泡一手好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