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名:
毛利元就(もうりもとなり;Mouri Motonari;1497年4月16日—1571年7月6日),是日本戰國時代雄踞中州地區的大名,為毛利弘元次子,幼名松壽丸。原姓大江,家系以大江廣元四男毛利季光為祖先,家紋為一文字三星紋。毛利氏僅在元就一代的治下,就成功地從安藝國的一個小豪族躋身為統治十國的西日本第一大勢力,領國石高超過120萬石,人稱“西國第一智將”。
在永正十四年(1517年)的有田中井手之戰中,初次上陣的毛利元就以區區千餘眾擊殺武田元繁,由此名震日本。此後,毛利家東克尼子氏,西破大內氏,勢力急劇擴張。最終於“嚴島合戰”中一舉擊敗大內家權臣陶晴賢,日本史學界稱此役為“西國桶狹間”。繼而攻滅尼子氏,威震關西,並一度染指北九州。一舉奠定安藝毛利氏的西國霸主地位,而作為毛利家霸業開創者的毛利元就,也被日本民眾視為“戰國謀神”而久久傳頌。
第九名:
本多 忠勝(ほんだ ただかつ;1548年3月17日-1610年12月3日),日本戰國至江戶時代初期之武將、大名。上總大多喜藩初代藩主、伊勢桑名藩初代藩主,系本多氏宗家初代。本多忠高的長男,幼名為鍋之助,通稱平八郎。十歲開始侍奉主君松平元康(後來的德川家康)。
本多忠勝生平出入五十七場戰役未曾受傷,故有人稱其為“八幡大菩薩”的化身,多次被當世名將所稱讚。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就任徵夷大將軍,正式稱霸天下。本多忠勝以有眼疾及身體不安為由,要求回桑名養老,六年後正式隱居,把家督之位讓予嫡男本多忠政,把大多喜的五萬石留予次男本多忠朝。他在隱居後鍾情木雕,因一次被雕刻刀割傷而使傷口被細菌感染引起併發症。於慶長十五年(1610年)10月18日於桑名城病死,得年六十三歲。法名為“西岸寺殿前中書匹譽良信大居士”。
本多忠勝忠義驍勇、武勳彪炳,歷數德川三傑、德川四天王、德川十六神將之一。因勇武過人,被織田信長稱作“花實兼備之將”,被豐臣秀吉稱作“日本第一、古今獨步之勇士”。世稱“三河飛將”、“鬼之平八”、“日本之張飛”、“戰國第一猛將”。
第八名:
伊達政宗(日語:だて まさむね;1567年9月5日—1636年6月27日),伊達氏第十七代家督,安土桃山時代奧羽地方著名大名,江戶時代仙台藩始祖,幼名梵天丸,元服後字藤次郎。其名政宗(與中興之祖九代家督政宗同名)即意味能達成霸業。小時候因為罹患皰瘡(天花),而右眼失明,故而人稱“獨眼龍政宗”。
永祿十年(1567年),出生於出羽國米澤(今山形縣米澤市)的米澤城。天正十二年(1584年),18歲的政宗正式繼任為伊達家17代家督,政宗曾遺憾的表示願早生二十年,成就織田信長般的霸業,政宗繼位後,決意向周邊的敵對大名交戰。伊達政宗又於天正十七年(1589年)先後將蘆名氏和二階堂氏消滅。經過折上原等對周邊大名的戰爭後,伊達的勢力已經滲入整個會津及奧州,開創了比父祖更大的伊達家版圖。天正十九年(1591年),對豐臣秀吉稱臣,秀吉改封政宗至巖出山城58萬石。天正二十年(1592年),受豐臣秀吉之命令派三千兵出征朝鮮。秀吉死後,在關原合戰中加入德川家康的東軍陣營。戰後政宗的領地得以保留,成為仙台藩藩主,隨後立即築起仙台城及城下町,當時仙台城仍為山城,在山下設下城下町,仍有統一天下之心。
寬永五年(1628),伊達政宗開始隱居。寬永十三年(1636)在江戶去世,臨終前江戶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親自至床邊守候。他也是今天日本仙台市的建城者。官位為美作守、左京大夫、待從、越前守、右近衛權少將、陸奧守、權中納言,死後贈從二位。
第七名:
島津義弘(公元1535年—公元1619年),日本戰國時代九州薩摩大名。曾率領薩摩軍團輔佐父親島津貴久及兄長島津義久統一整個九州,時人稱之為“鬼島津”、“鬼石曼子”。后豐臣秀吉討伐九州,其兄義久投降後隱居,由其繼任家督一職。後被豐臣秀吉降服,跟隨其征伐朝鮮大破朝鮮明朝聯軍,據說攻佔了鴨綠江,甚至還震驚了紫金城。關原合戰中從屬西軍,西軍敗陣後,義弘血戰逃脫。戰後,德川家臣井伊直政極力求情,才得以免罪。
第六名:
真田幸村(1567年-1615年6月3日),本名真田信繁。以真田幸村、真田左衛門佐之名聞名於世。是日本戰國末期名將,戰國亂世最後的英雄。
真田幸隆之孫,真田昌幸之次子,真田信之之弟。關原合戰與父親同在西軍,戰後被流放於紀伊九度山,逃脫後,投奔到大坂城。因其在大坂之戰以寡擊眾的英勇表現,被江戶幕府和諸國大名記錄下來, 後來以這些史料為腳本的小說將真田幸村以及虛構人物真田十勇士描繪成與德川家康大軍對抗的武將,逼得德川家康差點切腹自盡,而聞名於現世。島津忠恆稱譽他為“日本第一兵”(ひのもと いちのつわもの,天下第一強者的意思)與源平合戰的源義經、南北朝時代的楠木正成並列為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劇英雄”。
第五名:
上杉謙信(うえすぎけんしん;1530年2月18日—1578年4月19日),日本戰國時代名將。越後國守護代長尾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後稱長尾景虎。由於繼承了關東管領“上杉”姓氏,並先後得到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和將軍足利義輝的賜名,故又稱上杉政虎、上杉輝虎。
天文十七年(1548年)十二月,上杉謙信作為長尾晴景的養子繼承家督和守護代職。天文二十一年(1552年)上杉謙信開始進軍關東,翌年爆發了對武田氏的第一次川中島合戰。武田信玄在弘治元年(1555年)第二次大舉進兵川中島,兩雄對峙了一百五十多天。弘治三年(1557年),武田軍進逼栃尾城,第三次川中島合戰爆發,但無果。同年,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將關東管領職、系圖、重寶等一起轉讓給了上杉謙信。永祿四年(1561年)爆發了與武田氏的第四次川中島合戰,連斬武田信繁、山本勘助、諸角虎定等眾多敵方名將。元龜三年(1572年),武田信玄突然病死於進京途中。死前曾囑勝賴與上杉謙信修好,並以為依託。天正五年(1577年),上杉謙信平定了越中最後的幾個據點,並順勢掃平了能登除七尾城以外的所有地方。
天正六年(1578年)正月,上杉謙信下達了關東征討的總動員令。即將出陣前的三月九日,因飲酒過量而造成腦溢血,三月十三日(4月29日)去世,年僅49歲。官位為“從五位下彈正少弼”,死後由正親町天皇追贈從二位。因其軍事建樹,後世又稱為軍神、“越後之龍”。
第四名:
德川 家康(日語: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英語:Tokugawa Ieyasu;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戰國時代三河大名,幼名竹千代。江戶時代第一代徵夷大將軍,日本戰國三傑(另外兩位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之一。日本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德川家康出生於三河岡崎城(現愛知縣岡崎市),原姓松平,永祿十年(1567年)奉敕改姓德川。父為岡崎城主松平廣忠,母為廣忠正室於大之方(傳通院)。桶狹間合戰後與織田信長結為“清洲同盟”,多次配合織田軍擊敗強敵,並與武田家不斷蠶食今川家的領地。本能寺之變後在小牧·長久手之戰中與豐臣秀吉對峙,後又迫於形勢而向其臣服。小田原之戰後被豐臣秀吉移封關東,雖失去長年的根據地,但得到豐臣政權下外樣大名中最大的領地。擔任五大老的筆頭。豐臣秀吉死後,在關原合戰中率領東軍戰勝西軍,確定了霸權。慶長八年(1603年)受封為徵夷大將軍,在江戶開創幕府。慶長十九年(1614年)至慶長二十年(1615年)經大坂冬、夏之陣滅豐臣氏,江戶幕府統治體制從此堅如磐石,日本進入和平時期。
元和二年(1616年),德川家康在駿府城逝世,享年74歲。遺體埋葬在駿府的久能山,1年後被改葬到下野國日光。被日本朝廷賜封“東照大權現”,成為江戶幕府之神,在日本東照宮中供奉,被後人稱為“東照神君”。
第三名:
豐臣 秀吉(日語:とよとみ ひでよし;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是日本戰國時代、安土桃山時代大名、天下人,著名政治家,繼室町幕府之後,首次以天下人的稱號統一日本的戰國三傑之一。
豐臣秀吉是尾張國愛知郡中村鄉貧苦農民家庭出身,本是足輕(下級步兵),後因侍奉織田信長而崛起。本能寺之變後,在織田氏諸家臣內部鬥爭中勝出,成為織田信長實質的接班人。天正十三年(1585年)擔任關白,後擔任太政大臣,獲賜氏姓豐臣氏,後將關白職務讓與養子豐臣秀次而自稱“太閣”。建立了新的封建體制:確定士農工商的身份。獎勵新興工商業,扶植城市的發展。天正十六年(1588年)頒佈刀狩令,收繳民間武器,實行兵農分離,使武士集中居住於城市。宗教方面,保護佛教寺院,壓制天主教的傳佈,迫害西班牙傳教士,開日後禁教鎖國之先河 。
豐臣秀吉的政策具有劃時代意義,對日本社會由中世紀封建社會向近代幕藩體制轉化有一定成就。在位後期逐漸變得昏庸多疑,並發動文祿慶長之役,慶長三年(1598年)9月18日病逝。其後部將德川家康趁機奪取政權。
第二名:
武田信玄(日文:たけだ しんげん,英語:Takeda Shingen;1521年12月1日—1573年5月13日,日本戰國時期甲斐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從四位下大膳大夫,信濃守,甲斐守,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代家督。原名
武田晴信,幼名勝千代,通稱太郎,出家後法號德榮軒信玄,清和源氏源義光之後,武田信虎嫡長子。武田信玄於天文十年(1541年)流放父親到駿河國,奪取了當主家督的職位權力。從天文二十二年(1553年)到永祿七年(1564年)。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進行了五次川中島合戰。 永祿十一年(1568年)二月,與三河的德川家康密約平分今川領土。元龜二年(1571年),駿河全境壓制,開始攻略遠江三河,進入與織田信長敵對狀態。元龜三年(1572年),應與織田信長敵對的將軍足利義昭之請,從甲府領起兵三萬餘上京,討伐織田信長,在三方原合戰中大敗德川織田聯軍。元龜四年(1573年)農曆四月十二日,歿於信濃的駒場,時年僅53歲。
根據武田信玄的遺言,三年秘不發喪。天正三年(1575年),織田信長在長篠之戰大破武田勝賴,天正十年(1582年),在織田和德川的進攻下,武田勝賴與武田信勝在天目山自殺,武田家滅亡。武田信玄因任甲斐守,並且具有非凡的軍事才能,被稱為“甲斐之虎”。有“戰國第一名將”之稱,也被譽為“
戰國第一兵法家”。第一名:
織田 信長(日語:おだ のぶなが,1534年6月23日-1582年6月21日),幼名
吉法師,出生於尾張國的勝幡城或那古野城(現愛知縣西部名古屋市)日本戰國時代到安土桃山時代的大名、天下人,“日本戰國三傑”之一。織田信長原本是尾張國的大名,於桶狹間合戰中擊破今川義元的大軍而名震全國,後通過擁護室町幕府的末代將軍足利義昭趁勢上洛(割據地方的勢力率軍前往京都逐漸控制京都,之後正式提出“天下布武”的綱領,將統一全日本作為目標;先後兩次打破“信長包圍網”,將各個有力敵對大名逐個擊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領土。他施行大量使用火槍的戰術,實行兵農分離,鼓勵自由貿易,整頓交通路線等等革新政策,開拓了日本近代化的道路,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並使從應仁之亂起持續百年以上的戰國亂世步向終結。
元龜四年,(1573年)織田信長將室町幕府的末代將軍足利義昭從京都放逐,至此室町幕府滅亡。天正十年(1582年)6月,在即將一統全國前夕,於京都本能寺之變中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謀反而自殺。他死後,部將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在他奠定的基礎上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
閱讀更多 汪汪隊陽陽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