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馬欄與飛機城閻良的紅色情緣

旬邑馬欄與飛機城閻良的紅色情緣

馬欄革命舊址

馬欄在抗日戰爭時期是陝甘寧邊區的南大門和關中分區政治、經濟、軍事中心。馬欄位於閻良西北150公里,兩地有著割捨不斷的革命情緣,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閻良不少熱血青年就是北上馬欄參加革命的;閻良地區的地下黨為邊區送圖書、送劇團、送棉花,也都是經這裡運到延安的;中共陝西省工委也是在這裡指揮領導閻良地區的革命鬥爭的;當年馬欄的大禮堂也是臨潼地下黨組織臨潼、閻良一帶的匠人去建造的。

旬邑馬欄與飛機城閻良的紅色情緣

許景先

1941年—1946年,閻良籍革命烈士許景先在馬欄關中分區警一旅三團工作六載,和他的革命伴侶張亞平在這裡參加了著名的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鍛鍊了革命意志,增強了革命才幹,由此轉向了新的工作崗位。

旬邑馬欄與飛機城閻良的紅色情緣

王智德

1942年冬,閻良的早期黨員王智德(閻良北屯街道聶家堡人)到馬欄向省工委彙報,由臨潼地下黨將秦腔班子——競存社(共50多名演員)帶到馬欄,後又到延安與民眾劇團合併,王擔任劇團指導員。1946年王智德從馬欄南下,護送汪鋒同志南下商洛。解放後王志德曾任陝西省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同去馬欄的競存社成員王志學(閻良區武屯街道宏豐村人)解放後曾任西安五一劇團團長,1957年梅蘭芳來西安演出,他約見王志學時說:“王團長是戰爭中培養出來的藝術領導幹部,懂業務、會治團,有膽有識,有改革精神!”

旬邑馬欄與飛機城閻良的紅色情緣

西安五一劇團原團長王志學同志

旬邑馬欄與飛機城閻良的紅色情緣

梅蘭芳(左二)、趙壽山(左三)會見王志學(右一)

旬邑馬欄與飛機城閻良的紅色情緣

蘇士萍

旬邑馬欄與飛機城閻良的紅色情緣

趙愚正

此外,閻良的“老馬欄”還有解放後任臨潼縣副縣長的蘇士萍(原名楊桂珍,閻良區武屯街道川上堡人)、解放後曾任成都市科委主任的趙愚正(武屯街道西相村人,許景先烈士的學生)等等。

年革命先輩培育的馬欄精神成為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教育引導廣大幹部群眾,進一步弘揚紅色文化,振奮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展現新作為,建功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