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窮、漲價、公關、道歉,“任性”的海底撈已經被徹底“寵壞”

哭窮、漲價、公關、道歉,“任性”的海底撈已經被徹底“寵壞”

開門迎八方客,中國歡迎外籍人士做生意,但請多一點真誠,少一些套路。

文|灰鴿

很“遺憾”,沒有吃過海底撈。

以前沒吃,是因為不知道,而且身在四川,比這有名的多了去。

現在知道了,但以後也不打算吃了,因為新加坡老闆的套路太深。

這場疫情以來,海底撈把一個被“寵壞”的外資火鍋店角色,演繹得淋漓盡致。

哭窮、漲價、公關、道歉,“任性”的海底撈已經被徹底“寵壞”

曹德旺此前曾批判中國房地產企業,錢賺了不少,現在遇到一點點困難(疫情),就大喊大叫,玩起了“會哭的孩子有奶吃”的把戲。

其實,它們都比不上海底撈,一個“外國的孩子”,竟也哭得一塌糊塗。

早在2月初,中信建投就“幫”海底撈“哭窮”,號稱受疫情影響,海底撈將損失50億營收,這一哭,張勇順利申請到了中信銀行和百信銀行21億的銀行授信。

2月19日,海底撈的賬戶上就得到了8.1億元的首批支持性貸款。

另外,據經濟日報消息,北京市金融監管局也為餐飲企業提供了資金服務,4月5日,金融機構已對海底撈完成了放款。

我們就這麼大度,不管是哪家的孩子,會哭都有奶吃。

而海底撈,“奶”是得到了,但似乎卻並不怎麼記情。

哭窮、漲價、公關、道歉,“任性”的海底撈已經被徹底“寵壞”

4月初,海底撈漲價的消息滿天飛,1.5元一片土豆,7塊錢一碗米飯,10元一個油碟,讓一直忠於海底撈的消費者也大喊吃不起了。

有網友問:

“海底撈是要把之前捐給武漢的500萬掙回來嗎?”

也有網友說:

“該,吃貨們要為海底撈的疫情損失買單了!”

當然,海底撈也不否認漲價,並發表了公關性回覆:

“人力成本加上部分食材成本上漲,公司決定調整門店部分菜品的價格”

意思就是說,我漲價理所當然。

也的確有消費者表示理解:

“大品牌,又在疫情期間,我不會因為漲價就排斥”

不過,更多的是質疑,眼看要鬧翻了天,4月10日,海底撈的道歉信“如約而至”:

“此次漲價出於管理層的錯誤決策,傷害了海底撈顧客的利益,所以決定調回價格”

這個“管理層”太有藝術了,跟曾經的“臨時工”有的一拼。

哭窮、漲價、公關、道歉,“任性”的海底撈已經被徹底“寵壞”

現在來看,海底撈的商業邏輯其實很簡單,先漲價探探路,不反對就一直執行,不僅能很快把今年的損失“撈”回來,還將跨上一個新臺階。

如果消費者不買賬,那就找個理由調回來,反正有“管理層”背鍋。

而且這短短几天的漲價,已經多賺了不少,還連上了幾次熱搜,上哪裡找這種免費的宣傳。

在感嘆海底撈套路的同時,讓人無法理解的是中國消費者的“衷心”。

就在海底撈宣佈恢復價格之後,多地的海底撈門店,又再次排起了長長的等待隊伍。

原來,海底撈能夠如此“任性”地哭窮、漲價、攻關、道歉,都是被“寵”出來的。

人的消費觀念就是這麼不可捉摸,有時候花錢不一定要買到價值,只是為了換來高興和心裡滿足,從這點來說,海底撈摸透了中國消費者。

所以,不論它如何玩套路,也總會有一群人“死心塌地”,就像飛蛾撲火的“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哭窮、漲價、公關、道歉,“任性”的海底撈已經被徹底“寵壞”

曾經問過許多消費者為什麼選擇海底撈,有一個統一的答覆是:

“吃的就是服務”

這個時代變了,大老闆都在街邊攤吃味道,普通人卻高喊吃的是服務。

於是,吃海底撈的人都沒有記住味道,只記住了擦皮鞋、做指甲、帶孩子的“上帝感”,然後為記不住的味道持續買單。

這個邏輯倒讓我想起了體育老師教數學,語文老師教音樂,沒有期望,也就無所謂失望。

有人說,海底撈把中國火鍋推向了世界,確實,海底撈的門店開到了新加坡、日本、韓國、美國、英國、加拿大等11個國家,光是新加坡就有12家店。

哭窮、漲價、公關、道歉,“任性”的海底撈已經被徹底“寵壞”

但值得一提的是,海底撈國際的註冊地在開曼群島,而掌控人張勇夫婦已是新加坡公民,從商業的角度來說,海外這些店的收益跟中國沒有什麼關係。

當然,火鍋文化輸出也是好的,只是作為新加坡首富的張勇,還能否代表中國文化。

其實,中國人一直開門迎八方客,我們歡迎所有的外籍人在中國做生意,但希望多一點真誠,少一點套路,中國消費者太善良,太容易相信人。

如果一定要這麼“任性”的話,我們只能說,海底撈,不吃行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