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學劉備、管理學曹操、守業學孫權!

一本《三國演義》講了無數英雄豪傑,智如諸葛,武有呂關、但說到真正的主心骨,仍是劉備、曹操、孫權這三位頂級大佬。

這三位能夠在諸侯林立、群雄逐鹿的時代殺出一條血路,拉著自己的隊伍闖出一片天,那絕對不是一般的凡人。

那麼,這三位大佬身上都有哪些閃光的地方,有哪些值得千年之後的我們借鑑和學習的呢?

聽哈叔來分析分析。


01

創業,請學學劉備

以劉備的成就,一定是可以登上白手起家富豪榜的,放在今天,那就是創業者心中的神話。

與曹操、孫權比起來,劉備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一磚一瓦地將高樓大廈建起來的人。

如果你是一個創業者,或者你想創業,再或者說你即使不是創業者,你該學學劉備,主要有三個方面。

  • 逆商高,打不死的小強


雖然劉備在職業生涯的末期有點不著調,被東吳後生陸遜一把大火,燒得急火攻心,撒手人寰。

但客觀地講,劉備的抗打擊能力應該是三國裡所有大佬中最強的,也就是他的逆商極高,這也是一個優秀創業者必須要具備的特質之一。

劉備的前半生,大半生都在漂泊流浪,今天在這家避禍,明天到那家躲災,十分地狼狽,被打得是妻離子散。

但他愣是挺了過來,一步一步地從小到大,從無到有,這中間得而復失,失而復得的經歷太多。

論逆商,劉備當屬時代最強。

創業學劉備、管理學曹操、守業學孫權!


  • 能聚人,善打情感牌


劉備不是一個很好的企業管理者,事實上,劉備的團隊是在有了職業經理人諸葛亮之後,才有了一個團隊的模樣。

但是,你不得不承認一點的是,劉備在聚集人才方面是個高手,而且完全符合創業者的聚人模式。

一窮二白的創業者,不能給團隊的人提供豐厚的薪資,那麼怎樣才能留住人才呢?

劉備一直用兩招:談感情、談情懷。

劉備創業的夢想是救國救民,拯救天下蒼山,拯救岌岌可危的大漢天下,這樣的情懷,足以令真性情的關羽、張飛等人誓死相隨。

而劉備比談情懷更擅長的還是談感情。

和關羽、張飛剛認識的時候,哥仨的感情好到晚上都睡在一起,出去都是手拉手;

長坂坡一站,趙雲千軍萬馬之中救出劉備的兒子阿斗,趙雲將孩子交給劉備,卻不想劉備將尚在襁褓之中的阿斗摔在了地方,拉著趙雲的手說,這小子差點害我損失了一員大將,趙雲那個感動啊;

為得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去請這個能當自己兒子的人出山,這故事大家都知道的。

一個創業者,逆商高、能聚人,如果能學到劉備這兩點,那是很有機會成事的。

創業學劉備、管理學曹操、守業學孫權!


02

管理,請學學曹操

剛說到劉備不是一個很好的管理者,因為要說到管理,那還是得學學大佬曹操。

曹操可以說是這三位大佬之中,綜合能力最強的,能文能武,提筆能吟詩作賦;上馬能運籌帷幄。

但與這些才華相比,曹操的管理能力依然不可小覷,曹操有一個優秀管理者身上最顯著的三大特質。

  • 不拘泥出身,更看重才華和實力


曹操多次發佈求賢令,也就是招聘啟示,招攬有能力的人過來效力,在曹操手下,有從別人那裡跳槽(投降)來的,有從底層中提拔上來的,有通過下屬推薦來的。

戲志才是曹操早期的一位謀士,去世之後,曹操就很悲痛,然後讓荀彧推薦有沒有合適的人才頂替,荀彧便推薦了郭嘉。

郭嘉的出身不高,並非大家族,但曹操卻對其十分欣賞,可以說是曹操最為信任和喜歡的謀士。

這給今天的HR和老闆們提出一個思路,學歷和出身代表過去的輝煌,能力和潛力才是未來。

  • 不只會畫大餅,真正帶員工吃肉


員工離開公司一般有兩個原因:乾的不開心,錢給的不到位。同樣,公司想留住員工,福利待遇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點。

將士們在戰場上九死一生,作為主帥如果總是讓手下人吃不飽,穿不暖,誰還有心情為你賣命打仗。

曹操他深深知道這一點,所以他這個老闆從來不吝惜給手下人漲工資,發福利。

官渡之戰,是三國裡比較有名的戰役,當時曹操還不是很強大,與袁紹相比,他實力遠不如他。

曹操用降將許攸的計策,親自帶著五千騎兵偷襲袁紹的軍糧倉庫,一把大火讓袁紹陣腳全亂,曹操大軍乘勝追擊,這場仗打贏了。

袁紹著急逃跑過河,將大量的金銀財寶都丟下了,只帶著一些隨從輕裝逃跑。

這些金銀財寶自然歸了曹操,但曹操並沒有入自己口袋,而是將這些戰利品全都賞給了此次戰役的將士。

這樣的做法,只會讓手下人在未來的戰爭中更加地賣命去打仗,因為打贏了有錢賺,有肉吃。

這就是曹操作為一個老闆的格局和手段。

創業學劉備、管理學曹操、守業學孫權!


  • 尊重人才,愛惜人才


曹操特別惜才愛才。當年為了收服關羽,曹操又是送美女又是送赤兔馬,要什麼給什麼,就差把心掏給他了。

官渡之戰,曹操聽說許攸來了,激動地光著腳就跑出賬外去迎接他。

赤壁之戰,曹操慘敗,在逃亡的路上,看許褚大哭,曹操對他說,士兵沒有了我再給你撥,你活著回來,才是我最關心的。

曹操多少次身處險境,都是手下大將以命相搏,為其殿後,才活了下來。

如果這個領導不好,手下人又怎麼會願意以命換命!

還有在官渡之戰,曹操勢弱,對手袁紹勢強,結果曹操的不少手下和袁紹方面私通書信,開始為自己謀後路。

但結果是曹操打敗了袁紹,還在袁紹的營地繳獲了不少書信,這就很尷尬了,不少人戰戰兢兢等著曹操問罪。

卻不想曹操下令一把火燒了,既往不咎,這樣的管理手段和魄力,真得值得今天很多的管理者學習。


03

守業,請學學孫權

孫權是這三位大佬中最年輕的,也是一個實打實的富二代。

說孫權幸福吧,也算是幸福,不像劉備那樣一直在苦苦掙扎,顛沛流離,不像曹操那樣,戎馬一生,辛苦打拼,這些他的父兄都為他打下了基礎。

說他難吧,也比較難,俗話說,創業易,守業難嘛。

父兄手下的人服不服你,劉備和曹操的這樣的對手一天天在壯大,隨時都可能吃掉你...

但孫權在守業方面,確實做到了極致,不僅沒有被內部排擠,也沒有讓自己丟掉了父兄的事業,反而在那個夾縫求生的時代,很好地壯大了起來。

能做到這樣,主要是孫權在兩方面做得很好。

  • 懂得內部團結


孫權的哥哥孫策臨死前將家族企業託付給孫權打理,他說,論帶兵打仗,交戰於陣前,你不如我,但論舉賢任能,管理家業,我不如你。

孫權這個人很懂得權衡之術,手下兩個大將甘寧和淩統有著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在孫權的調節下,兩人成為了朋友,放下仇恨,精誠合作。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但如果從內部腐蝕惡化,便很可能轟然坍塌。

手下人不和睦,其實和管理層有很大的關係。

創業學劉備、管理學曹操、守業學孫權!


  • 重視人才培養的儲備


孫權能夠將家業守住,還能繼續壯大,這得益於他在人才管理上最重要的一點是:重視人才的培養和儲備。

東吳之所以能在那樣混亂的大環境中殺出一條血路,不失去競爭力,主要靠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人才新老接替的無縫銜接,沒有出現斷層,這幫助東吳打開了局面。

一個已經初具規模的私企,人才的突然離開和斷裂是致命的打擊,你確實是可以再招到人,但這樣的陣痛是難熬的,而且特別容易一蹶不振。

新人在業務上和經驗上無法和老員工相比,即使是行業精英空降,也有水土不服的風險。

所以,內部的人才儲備和培養對於一個成熟的公司來講是很重要的。

百年三國,盡是英雄事,千年之後再看,這些大佬身上的那些才華和魅力依然光芒萬丈。

而這也是今天的你我該去借鑑和學習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