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学刘备、管理学曹操、守业学孙权!

一本《三国演义》讲了无数英雄豪杰,智如诸葛,武有吕关、但说到真正的主心骨,仍是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位顶级大佬。

这三位能够在诸侯林立、群雄逐鹿的时代杀出一条血路,拉着自己的队伍闯出一片天,那绝对不是一般的凡人。

那么,这三位大佬身上都有哪些闪光的地方,有哪些值得千年之后的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呢?

听哈叔来分析分析。


01

创业,请学学刘备

以刘备的成就,一定是可以登上白手起家富豪榜的,放在今天,那就是创业者心中的神话。

与曹操、孙权比起来,刘备是真正的白手起家,一砖一瓦地将高楼大厦建起来的人。

如果你是一个创业者,或者你想创业,再或者说你即使不是创业者,你该学学刘备,主要有三个方面。

  • 逆商高,打不死的小强


虽然刘备在职业生涯的末期有点不着调,被东吴后生陆逊一把大火,烧得急火攻心,撒手人寰。

但客观地讲,刘备的抗打击能力应该是三国里所有大佬中最强的,也就是他的逆商极高,这也是一个优秀创业者必须要具备的特质之一。

刘备的前半生,大半生都在漂泊流浪,今天在这家避祸,明天到那家躲灾,十分地狼狈,被打得是妻离子散。

但他愣是挺了过来,一步一步地从小到大,从无到有,这中间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经历太多。

论逆商,刘备当属时代最强。

创业学刘备、管理学曹操、守业学孙权!


  • 能聚人,善打情感牌


刘备不是一个很好的企业管理者,事实上,刘备的团队是在有了职业经理人诸葛亮之后,才有了一个团队的模样。

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一点的是,刘备在聚集人才方面是个高手,而且完全符合创业者的聚人模式。

一穷二白的创业者,不能给团队的人提供丰厚的薪资,那么怎样才能留住人才呢?

刘备一直用两招:谈感情、谈情怀。

刘备创业的梦想是救国救民,拯救天下苍山,拯救岌岌可危的大汉天下,这样的情怀,足以令真性情的关羽、张飞等人誓死相随。

而刘备比谈情怀更擅长的还是谈感情。

和关羽、张飞刚认识的时候,哥仨的感情好到晚上都睡在一起,出去都是手拉手;

长坂坡一站,赵云千军万马之中救出刘备的儿子阿斗,赵云将孩子交给刘备,却不想刘备将尚在襁褓之中的阿斗摔在了地方,拉着赵云的手说,这小子差点害我损失了一员大将,赵云那个感动啊;

为得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去请这个能当自己儿子的人出山,这故事大家都知道的。

一个创业者,逆商高、能聚人,如果能学到刘备这两点,那是很有机会成事的。

创业学刘备、管理学曹操、守业学孙权!


02

管理,请学学曹操

刚说到刘备不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因为要说到管理,那还是得学学大佬曹操。

曹操可以说是这三位大佬之中,综合能力最强的,能文能武,提笔能吟诗作赋;上马能运筹帷幄。

但与这些才华相比,曹操的管理能力依然不可小觑,曹操有一个优秀管理者身上最显著的三大特质。

  • 不拘泥出身,更看重才华和实力


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也就是招聘启示,招揽有能力的人过来效力,在曹操手下,有从别人那里跳槽(投降)来的,有从底层中提拔上来的,有通过下属推荐来的。

戏志才是曹操早期的一位谋士,去世之后,曹操就很悲痛,然后让荀彧推荐有没有合适的人才顶替,荀彧便推荐了郭嘉。

郭嘉的出身不高,并非大家族,但曹操却对其十分欣赏,可以说是曹操最为信任和喜欢的谋士。

这给今天的HR和老板们提出一个思路,学历和出身代表过去的辉煌,能力和潜力才是未来。

  • 不只会画大饼,真正带员工吃肉


员工离开公司一般有两个原因:干的不开心,钱给的不到位。同样,公司想留住员工,福利待遇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

将士们在战场上九死一生,作为主帅如果总是让手下人吃不饱,穿不暖,谁还有心情为你卖命打仗。

曹操他深深知道这一点,所以他这个老板从来不吝惜给手下人涨工资,发福利。

官渡之战,是三国里比较有名的战役,当时曹操还不是很强大,与袁绍相比,他实力远不如他。

曹操用降将许攸的计策,亲自带着五千骑兵偷袭袁绍的军粮仓库,一把大火让袁绍阵脚全乱,曹操大军乘胜追击,这场仗打赢了。

袁绍着急逃跑过河,将大量的金银财宝都丢下了,只带着一些随从轻装逃跑。

这些金银财宝自然归了曹操,但曹操并没有入自己口袋,而是将这些战利品全都赏给了此次战役的将士。

这样的做法,只会让手下人在未来的战争中更加地卖命去打仗,因为打赢了有钱赚,有肉吃。

这就是曹操作为一个老板的格局和手段。

创业学刘备、管理学曹操、守业学孙权!


  • 尊重人才,爱惜人才


曹操特别惜才爱才。当年为了收服关羽,曹操又是送美女又是送赤兔马,要什么给什么,就差把心掏给他了。

官渡之战,曹操听说许攸来了,激动地光着脚就跑出账外去迎接他。

赤壁之战,曹操惨败,在逃亡的路上,看许褚大哭,曹操对他说,士兵没有了我再给你拨,你活着回来,才是我最关心的。

曹操多少次身处险境,都是手下大将以命相搏,为其殿后,才活了下来。

如果这个领导不好,手下人又怎么会愿意以命换命!

还有在官渡之战,曹操势弱,对手袁绍势强,结果曹操的不少手下和袁绍方面私通书信,开始为自己谋后路。

但结果是曹操打败了袁绍,还在袁绍的营地缴获了不少书信,这就很尴尬了,不少人战战兢兢等着曹操问罪。

却不想曹操下令一把火烧了,既往不咎,这样的管理手段和魄力,真得值得今天很多的管理者学习。


03

守业,请学学孙权

孙权是这三位大佬中最年轻的,也是一个实打实的富二代。

说孙权幸福吧,也算是幸福,不像刘备那样一直在苦苦挣扎,颠沛流离,不像曹操那样,戎马一生,辛苦打拼,这些他的父兄都为他打下了基础。

说他难吧,也比较难,俗话说,创业易,守业难嘛。

父兄手下的人服不服你,刘备和曹操的这样的对手一天天在壮大,随时都可能吃掉你...

但孙权在守业方面,确实做到了极致,不仅没有被内部排挤,也没有让自己丢掉了父兄的事业,反而在那个夹缝求生的时代,很好地壮大了起来。

能做到这样,主要是孙权在两方面做得很好。

  • 懂得内部团结


孙权的哥哥孙策临死前将家族企业托付给孙权打理,他说,论带兵打仗,交战于阵前,你不如我,但论举贤任能,管理家业,我不如你。

孙权这个人很懂得权衡之术,手下两个大将甘宁和凌统有着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在孙权的调节下,两人成为了朋友,放下仇恨,精诚合作。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但如果从内部腐蚀恶化,便很可能轰然坍塌。

手下人不和睦,其实和管理层有很大的关系。

创业学刘备、管理学曹操、守业学孙权!


  • 重视人才培养的储备


孙权能够将家业守住,还能继续壮大,这得益于他在人才管理上最重要的一点是: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东吴之所以能在那样混乱的大环境中杀出一条血路,不失去竞争力,主要靠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人才新老接替的无缝衔接,没有出现断层,这帮助东吴打开了局面。

一个已经初具规模的私企,人才的突然离开和断裂是致命的打击,你确实是可以再招到人,但这样的阵痛是难熬的,而且特别容易一蹶不振。

新人在业务上和经验上无法和老员工相比,即使是行业精英空降,也有水土不服的风险。

所以,内部的人才储备和培养对于一个成熟的公司来讲是很重要的。

百年三国,尽是英雄事,千年之后再看,这些大佬身上的那些才华和魅力依然光芒万丈。

而这也是今天的你我该去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