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過得不舒心?做到這幾點,讓你活出高質量

文 | 蘑菇

圖 | 來自網絡,向作者致謝


“生活是很困難的,簡直就是身心的雙重摺磨。”不知道什麼時候起,這個觀點在我們之間開始廣泛傳播,並且得到大部分人的贊同。

隨著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壓在自己身上的煩心事就越來越多:重複著機械而無味的工作、複雜的人際關係、捉襟見肘的生活預算等。

我們被這些看不到的壓力和焦慮弄得自己透不過氣來,日復一日地過著麻木的生活......

其實生活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如何活出質量。這種“飄在空中”的概念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也是最難實現的部分。

我們會想當然地認為,真正的“人生贏家”,自出生起就有著高質量生活的一切條件:他們自帶自信光環;父母會留給他們一輩子都揮霍不完金錢;也無需去應付那些煩人的社交,因為別人會主動巴結過來......

要是這種事情沒發生在我們身上呢?我們就能感嘆命運的不公平,可又無法逃避,不得不在“重壓”之下繼續活著。結果生活的質量往往平淡無奇,甚至落魄潦倒。

更可怕的是,我們得不到改進的門路,這是我們現在面對的最主要的問題。

真的是這樣嗎?高質量的生活靠的不是賦予,而是創造。

其實,問題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複雜,很多時候,我們只需要明白幾個簡單的概念,並用些許時間行動起來,那麼,儘管不能馬上過上理想中的生活,也能快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我們的觀念改變得快,行動越迅速,就越容易改善現在的生活狀態。

在第一部分中,我們通過從人生中長久不衰的話題“自信”來開始我們對提高生活的探索之旅;第二部分,會一起討論困擾著無數家庭的問題——如何省錢;關於社交的問題,會在第三部分展開,我們將共同研究如何拋棄一些無效的社交,為自己取得更多能提升自身的有益時間。

通過了解生活的3大主要問題:自信、消費和時間利用,希望我們都能一起儘量減少生活中的重擔,提高生活的質量,過上舒心的生活。

閒話不說,那麼現在,歡迎大家進入並乘坐飛往“理想生活”的航班!

生活過得不舒心?做到這幾點,讓你活出高質量

一、對生活的自信

生活問題:我感覺自己的人生毫無激情,很多事情想去嘗試,但又害怕承擔不起失敗後的風險。我不知道怎麼樣才能獲得自信。

解決方法:行動起來,有行動,才有自信。


我們都有很多要實現的想法,但在我們的想法和我們想要的結果之間總有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相信我們大家都經歷過那種與想象中的結果“隔江相望”的時刻:雖然我們的腦子瘋狂地想著有多麼宏大的想法要實現,但雙手卻是在刷著手機......

所以讓我們先準備一下,在滿腦子想法的思緒中退回來,想清楚兩個問題。

不要太過在意答案的對與錯,因為這是把我們從幻想中帶回現實世界的第一步。

每當我們對自己的工作感到痛苦時,可以參考“我這麼努力工作,為什麼還是感到詛喪”來尋找問題的根源;

“有行動,才有自信”則可以幫助我們在“想法”的前方搭起一座通往“結果”的橋樑;本部分的“真實案例:所有自信都源於行動”的主人公是前智利總統薩爾瓦多·阿連德的侄女——伊莎貝爾·阿連德。通過自己對行動本身的自信,她生動地向我們展示了因一次冒險之舉而成就了自己人生的過程。

生活過得不舒心?做到這幾點,讓你活出高質量

1、“我這麼努力工作,為什麼還是感到詛喪?”

相信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拼好一幅拼圖,幫孩子修理好一個玩具或者為愛人做了一個蛋糕,我們都會為這小小成就而感到鼓舞,忍不住為自己喝彩:“終於大功告成了!”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曾經說過一句話:“一個人若能竭盡所能,全心投入,就能獲得寬慰與愉悅,否則無論他說什麼做什麼,都無法獲得安寧。”

也就是說,我們只有在“竭盡所能,全心投入”地去完成一件事的時候,才能獲得對自身的價值的肯定,從而讓渾身充滿自信。如果不能從努力當中感受到樂趣,是無法帶給自己任何成就感的。

自信的誕生需要樂趣。然而我們的職業生涯太缺少這種享受的機會,我們的工作似乎已經被剝奪了這樣的樂趣。

我們大多數的工作,一般都只是開會、填表、處理客戶問題等,或者就是按照流程,檢擦下屬的工作,再向上級提交報告之類的。這些工作都是處於流程的頭尾之間,因此我們把這類型工作稱作“中間性”的工作。

而對於這些“中間性”的工作,哪怕我們很努力地完成任務,但卻很少直接影響到最終的結果。更可怕的是,我們整日忙碌地在辦公室度日,到最後,其實卻不清楚自己究竟在做什麼。

勞累了一天,當孩子問起自己白天都做了什麼時,我們往往只能回答:開了一天的會、做了一天的報表或者是接了一天的投訴電話。

也難怪曾經有孩子這樣說:“爸爸的工作是開會。”

在這樣的工作格局下,我們很難找到工作的內涵。

過度追求中間性的指標,導致我們的工作內容空洞無物,除了能獲得報酬,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努力究竟意義何在,也完全看不出自己的努力有實在的用途,完全無法跟“樂趣”產生聯繫。

正如一天24小時在不停開會,公司的盈利也不會因你開會的時間多了而直接提升0.1%;客戶也不會因為你努力做好報表而特別青睞你所在公司的產品。

時間長了你就會覺得被剝奪了做事的樂趣、失去信心,最終會迷失自己,感覺生活開始變得一團糟......

因此,真正讓我們沮喪的原因,並不是我們的努力程度不夠,而是我們所做的努力無法讓自己感受到自身的價值。

這就跟拼拼圖一樣,我們努力的目的不是為了拼的過程,而是為了把最後一塊圖案拼上去的那一刻。

生活過得不舒心?做到這幾點,讓你活出高質量

2、有行動,才有自信

自信是從行動中構建起來的。這是無數心理學家、教育人員、“積極心理學”理論家等都早已達成的共識。

相信我們都有類似的經歷:有些事情我們明知必須去做,但又沒有可靠的實施計劃,因而手足無措,陷入兩難的境地。

我們會傾向於找別人提供建議,想借此增加計劃的可靠性,但如果你不走出實施計劃行動的第一步,再好的建議都只是廢話而已。

不敢放手一搏,就永遠無法找到戰勝自我的突破口,不敢行動,就無法從行動中獲得信心,因此陷入了惡性循環,焦慮情緒不斷髮酵升級。

就算失敗了,或者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至少我們曾經行動過。

讓我們逐漸失去自信的,並不是失敗,而是裹足不前。

這就跟我們去應聘一樣,一旦對上面試官,自信就來了,而在此之前,他們往往對自己毫無信心。

年輕的員工與管理者面談,要求升職加薪,入行不久的作者向編輯毛遂自薦,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出版。這並不是他們“莽撞”,也不是他們在“行動”之前就對自己充滿信心,他們所依仗的,是對行動本身的信心。

因此,當我們在生活中感到詛喪和沒有信心時,不妨行動起來,做一些日常小事,例如:畫畫、拼拼圖,在家裡修修補補也是能讓自己快速感受到成就感的小事情。

不要小看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這是我們擺脫自信困局的關鍵。

行動起來,發現樂趣,用心做事,這就是找回自信的秘訣。

生活過得不舒心?做到這幾點,讓你活出高質量

伊莎貝爾·阿連德(以下簡稱伊莎貝爾)生活在一個由男性主導的社會中,她的成長並不順利。

她從小就擁有自己的夢想,但每當她表現出想要有所作為的志向時,總會受到周圍的人的嘲笑和打擊,原因很簡單——她是一個女孩子。

這讓她感覺到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她想與命運對抗,但因為身邊沒有任何一個可以作為榜樣的女性,讓她感到十分的苦惱。

“想要打破枷鎖,一切都只能靠自己'摸石頭過河',”伊莎貝爾這樣暗想,她深知只有靠自己的行動,才能改變自身現狀這個道理。

後來她成為了一名記者,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她被安排去採訪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

因為這次採訪,她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為她的人生轉折埋下了伏筆。

在採訪之前她突然有一個想法,於是她大膽地把預先準備好的採訪提綱拋在一邊。在整個採訪中,伊莎貝爾都是在即興發揮。

後來巴勃羅·聶魯達終於受不了,打斷了她,說道:“行了,你一直在說瞎話,講的事都是編的,把別人沒說過的話硬是編派到他們頭上。這對記者來說可不是什麼好事,但對作家來說卻是長處。所以啊,孩子,你最好還是去寫小說吧。”

短短几句話,改變了伊莎貝爾的命運。

在她的文學生涯當中,斬獲了50多項文學獎,成為了當代最受歡迎的小說家。

“如果沒有那次際遇,我或許永遠不會成為小說家,”伊莎貝爾後來回憶道“在決定拋開採訪提綱之前,我確實猶豫過,因為我知道這樣做不大得體,也不知道最終會弄出啥麼蛾子,我對自己也並非信心十足,一連串讓人焦慮的問題困擾著我。”

“但我最後還是做了。”她說道。

生活過得不舒心?做到這幾點,讓你活出高質量

二、節儉,節儉,節儉


生活問題:我感覺自己總是花錢如流水,幾乎每個月都是入不敷出,更別說有存款了。

解決方法:學會節儉,避開自身債務


戴爾·卡耐基曾說過一句話:“不制定消費計劃就隨便花錢,那麼你就相當於是把自己賺到的錢都送給了肉販子、服裝店、傢俱店……”

多年來,類似的抱怨和無奈我們都聽過不少:“錢不夠花。”儘管原話不盡相同,但大概意思都是一樣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發現自己有很多東西想買,因此花錢往往會毫無計劃,而買回來的東西當中,有不少物品都不是必要或者是意義不大的。

所以,如果在消費時能避開這種情況,就能為自己省下不少錢。

這就是節儉。

在這一部分裡,我們會一起討論一下什麼是“節撿”,它和“摳門”有什麼區別。如果你有提前消費的習慣,別忘記看一下“警惕自身的債務陷阱”“真實案例:有計劃地消費才能享受生活”講述了一位全職媽媽是如何把錢花在精彩的事物與時間上的經驗。

生活過得不舒心?做到這幾點,讓你活出高質量

1、節儉並不等同於摳門

什麼是節儉?節儉就是在結婚紀念日感覺買一紮玫瑰送給老婆太浪費,買一朵也能表達心意。什麼是摳門?就是連那一朵玫瑰也是假的。

在我們大部分人的概念中,“節儉”就是“省錢”。

事實上,這個觀點並不全面。“省錢”只是“節儉”的其中一種表現形式。

正如英國文學家羅金斯所說:“節儉的真正含義是要求人們知道怎麼花錢,而不是不讓人們花錢。”

雖然關於“節儉”和“摳門”的界限在哪裡,一直都爭論不斷,但是把這個界限聯結自己的生活時,就會有一個明確的方向。

在現代社會,我們正面臨越來越多的機遇與挑戰。

我們的競爭對手當中,有起點比自己高的,有比自己勤奮的。

而我們大部分人在自身的投資上就顯得非常摳門,寧可把錢用在吃喝玩樂上,也不想用錢來購買那些有助於提升自己競爭力的東西。

到最後竟然還想著抓住那些只有早有準備的人才能夠抓住的機會,這多少有點異想天開。

每個月花費自己收入的1/10、1/8左右去進行閱讀,去參加一些培訓課程,對於我們大部分人來說並不困難,而且也很值得。因為它能讓我們增加自身競爭力,增長視野,因此,這些投資絕對不能“摳門”。

在邁向成功的路上不能缺少朋友的幫助,我們都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偏偏有這麼一種人,他們為了省錢,忽略了朋友,拒絕了社交,他們讓自己活在單純的環境中,將自己與世界隔離。

在我們身邊不乏一些經驗豐富,博學多才的人,能與這些人進行互動,會讓自己更有努力向上的鬥志,而自身的潛力也會被挖掘得更充分。因此,這類型的社交也是一筆絕對不能省的投資。

想要活得有質量,有用一個健康的身體是基本要求。但我們很多時候為了省錢,竟選擇了在食物和醫療上“摳門”。

而結果就是自己的健康受到影響,病痛就自然增加了。

更過分的是,為了省錢,寧願自己忍受痛苦也不去醫院看病,到最後,就算身體沒垮掉,也肯定會弄得疲倦不堪,簡直就是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摺磨。

美國作家約瑟·比靈斯就曾說過:“像‘就算是承受痛苦也要節省’這樣的節儉就是錯誤的。”

節儉的本質要求我們理性消費,它不同於摳門的“一毛不拔”。

節儉本身就包含著“深思熟慮”和“權衡利弊”兩個因素,說白了,就時要把錢花在最合適的地方。

很多人覺得錢不夠用,所以總是為了自己的未來而擔心,雖然活在今天,卻把享受放在了未知的明天,這並不是一個人應該有的真正生活。

生活過得不舒心?做到這幾點,讓你活出高質量

2、警惕自身的“債務陷阱”

如果有人問你:“你有揹負著債務嗎?”

大多數人肯定回答說:“沒有。”

“那有沒有借了錢沒還的?”

“沒有。”

“那信用卡和花唄呢?”

我們總覺得“債務”這個詞距離我們很遙遠,但是在“提前消費”已越發流行的今天,我們很可能已在不知不覺間揹負了數不清的“債務”。

富蘭克林在《沒錢的查理》裡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借錢其實就是在自尋煩惱。”

在我們剛踏入社會時,由於抵抗誘惑的能力差,往往在嘗試過“提前消費”之後就不可自拔。

用著於自己收入不相符的名貴手機,挎著名牌包包,花唄和信用卡常年保持透支狀態。

每月剛到手的工資還沒捂熱,大部分就要扔到還款的“坑”裡去,每天日子過得緊巴巴,有時候甚至需要找朋友“救濟”來維持生活。

更可怕的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選擇“拆東牆補西牆”,債務的“雪球”越滾越大,最終在借債的道路上一發不可收拾。

債務這種東西,一旦沾上就很難擺脫,就算這次還了,下次還會借。

可以說,它是我們通往高質量生活道路上的最大障礙,它不僅會消磨掉我們自身的精神、人格、興趣和氣魄,甚至還能毀滅我們所有的希望。

紐維爾·希里斯博士曾說過:“只有做到賺得多花得少這一點,你才能夠保證自己生活的安穩,保證自己的名譽不受到任何損失。”

在這個物質橫流的社會,到處都存在著以“提前消費”為首的債務陷阱,如果我們想活得有質量,就一定要高警惕。

生活過得不舒心?做到這幾點,讓你活出高質量

3、真實案例:有計劃地消費才能享受生活

我們上面已經討論過,要把錢花在最合適的地方,並且拒絕債務。

只要堅守這個原則,我們就不用每天都為“錢不夠花”而發愁了。

在女兒學校的家長會上,我認識了一位全職媽媽,就是一個這麼花錢的人。

她在帶女兒見識世界這一點上絕不摳門。她們有到過悉尼、倫敦、聖保羅等這些世界有名的大城市,也曾坐豪華遊輪到過日本和俄羅斯等地區,每次出去都花幾個星期,每年去兩次。在這幾年時間裡,幾乎遊遍大半個世界。

我就納悶她的錢到底是從哪兒來的。

在一次偶然的聊天中,我終於忍不住拋出心裡的疑問。我聽說她老公是一位普通的初中教師,但光靠那份收入,怎麼可以支撐到她們隔三岔五地出國旅遊呢?莫非是有什麼其他極好的生財門路?

誰知道她聽了後瞥了我一眼,說道:“哪有這麼複雜,我們只是按照家庭預算消費罷了。”

“消費預算啊?這聽起來不像一個簡單的工程啊”我開玩笑地說。

“一點都不難”她說道,“只需簡單3步,1.預算一定要考慮到家庭的需求。2.把花掉的每一筆錢都記錄下來。 3.要準備一筆錢用於應付緊急情況和意外情況。”

“這樣就可以了?”我感覺有點反應不過來,“就這麼簡單?”

她像看怪物一樣地看著我說道:“想什麼呢?光這樣肯定不可以。”她接著說,“這只是前提,目的是避免浪費,把應該省的錢都省下來,說白了就是‘節流’。”

“光靠節流是不行的,我們每年還會抽出10%-15%的資金存到銀行或者進行理財投資,當中獲得的收益才是真正的'開源'。”

“在這種消費計劃下,能得到一些出國旅遊的資金,你還會覺得意外嗎?”

她笑著說:“像我這種全職媽媽,如果只會毫無計劃地胡亂花錢,這無疑是給丈夫和家庭都增加了一個甩不掉的包袱

,這樣的女人是不會有人喜歡的,這樣的生活也根本過不下去,因此,只有為自己的家庭制定一份合理的消費計劃,才能真正地享受生活。”

生活過得不舒心?做到這幾點,讓你活出高質量

三、活在當下


生活問題:總覺得每天就這樣糊里糊塗地度過

解決方法:過濾無效信息,更巧妙地利用時間,活在當下


有時候,我們會因生活太過無聊而經常兩眼放空。

但是,是什麼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如此乏味呢?當然,像那些煩人而又無效的社交,無時無刻地消磨著我們的耐性與生命,平淡無趣的工作佔滿我們一天大部分的時間,更要命的是,對未來的憂慮和對過去的悔恨無時無刻地煎熬著我們,這些聽起來的確都不是值得興奮的事情。

在這裡,我們要一起進入“旅程”的最後一段。“過濾掉不必要的信息”會讓我們瞭解到,大部分信息是怎麼佔用了我們的大部分時間,如果你想有更多時間做自己的事情,不妨參考一下“更巧妙地利用時間”,而“每天都是新的開始,”則會幫助我們減少一些對未來和過去的焦慮感。

生活過得不舒心?做到這幾點,讓你活出高質量

1、過濾掉不必要的信息

在這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卻好像是生活在一個“信息匱乏”的怪圈裡。

為什麼這麼說?那是因為我們並不缺乏“信息接收”的能力,而是缺乏了“過濾信息”的能力。

我們都習慣於把所有信息都照單全收,但實際上,對自己有用的信息卻幾乎沒有,我們每天為此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以手機為例,我們都習慣於用手機泡在網上,瀏覽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通過社交平臺和平時幾乎沒什麼交集的人聊著無關痛癢的話題,甚至為了回覆信息而打斷工作。

“明明工作還每做完,課就是忍不住要拿起手機。”

相信這種感覺我們並不陌生。

不可否認,在工作之餘把這些當作是消遣方式,還是不錯的。但仔細想想,難道就沒有更好的消遣方式了嗎?比如看一本好書,欣賞一部好電影......

當然,這是很難做到的,這種“飄在空中”的道理都是說起來頭頭是道,做起來卻不切實際。

那麼我們換一種說法,把我們接收的無效信息中的“八卦”、“壞話”這種口耳相傳的信息過濾掉怎麼樣?做到這樣不難吧。

這類型的負面信息不僅會浪費我們的時間,還會消耗我們的精力,偏偏網絡上傳播最快、最廣的大部分都是這類型的消息。

把這種消息屏蔽掉,自己絕對不會錯過什麼,最多是少了一些茶餘飯後的話題,但是卻會因此為你空餘出大部分的時間。

生活過得不舒心?做到這幾點,讓你活出高質量

2、更巧妙地利用時間

有沒有發覺,在我們身邊總有兩種人:一種是整天都手忙腳亂,幾乎連吃飯喝水都沒時間;另一種則剛好相反,雖然也很忙,但總會把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條。

為什麼會這樣?問題就出在對時間的“利用”上。

上面我們說到通過過濾掉無效信息,可以為我們騰出大把時間。

那麼這些時間應該如何利用呢?

“當然是制定時間日程表了。”

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這樣回答。

的確,制定日程表對自身得時間利用有很大得幫助,有些人發起狠來,會以分鐘為單位安排日程。不過這種方法難度太高,就算勉強能執行也難以堅持。

日程安排越多,負擔就會越大,一旦執行不了,產生的焦慮感也會困擾著自己。

那麼,更有效可行的辦法是什麼呢?

把時間用在“自己覺得開心”的事情上。

至於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開心?我不知道,因為每個人對“開心”的定義都不同。

例如有些人想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那麼在健身房揮灑汗水的時候,就是他們覺得開心的時刻;如果一個人喜歡空曠清幽的環境,那麼她最開心的大概就是在清淨的郊外漫步的時候。

懂得利用時間的人,都會知道自己“最想做什麼”,因此,他們不會用刻板的日程規劃來約束自己,他們會把空閒時間更巧妙地利用起來,讓自己能及時調整心情來開始每一天的工作,集中注意力,更效率地攻破工作上的難關。

而這又會為他們贏來更多的空餘時間,形成了良性的循環。

生活過得不舒心?做到這幾點,讓你活出高質量

3、每天都是新的開始

記得動畫片裡的白雪公主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我們可以在昨天吃果醬,也可以在明天吃果醬,就是今天不行。這是原則。”

意思就是,我們總是不適合去吃眼前的“果醬”,卻總是為沒能吃到昨天和明天的果醬而感到失落。

這恰好就是我們現在生活的寫照:我們幾乎每天都因為昨天沒有完成的任務、被者浪費了的時間,又或者和誰吵了一架而後悔,但同時滿腦子又為明天要做的事情、要去哪裡、會發生什麼、怎麼賺錢等事情而充滿憂慮。

但是,很少人會認真想一下,今天要怎麼過。

回想一下,我們是不是總是在為連影子都看不到的未來,而焦慮得連今天都過不好?又是不是總是在為過去而悔恨,而忽略了現在的生活?

不能活在當下,是我們產生大多數憂慮的源頭。

已經過去的時間,無論我們怎麼後悔,也追不回來,而明天會發生什麼,我們也無法知道。我們唯一能感受和掌握的,只有今天。只有現在度過的每一刻、每一份和每一秒,才是真真正正屬於我們自己的。

我們既不是活在過去,也不可能穿越到未來。

就像約翰·霍普金醫學院的創始人——威廉·奧斯勒爵士所說:“用你所有的精力、能力和熱情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最好,就是你為了迎接未來做的最好的準備。”

我們的生命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流逝著,留給我們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因此,管它是過去還是未來,我們只管過好今天。

明天,又將會是一個新的開始。每天,都是一個新的開始。

生活過得不舒心?做到這幾點,讓你活出高質量

後記:活出質量,才是重中之重

生活是很困難的,但對於生活質量的追求,無論在哪個時代,哪個民族,作為活著的最終目的,這一點從未改變。

羅伯·斯蒂文斯曾說過:“生命的意義在於:人們總是能挑著沉重的擔子堅持到夜晚的到來;也能為了完成艱苦的工作而堅持到太陽下山。就算是這樣,人們依然能那麼驕傲、純潔地活著。”

的確是這樣,一切想象中的美好,都只能靠著自己的雙手,在痛苦與悲傷交織的生活經歷中不斷摸索,儘管弄得傷痕累累,卻依然擁抱著那份驕傲與尊嚴,

人生如此,

生活如此,

你和我,又何嘗不是如此?

生活過得不舒心?做到這幾點,讓你活出高質量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