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根據黨中央和毛主席的統一部署,中共中央華北局決定,從太行和太嶽兩個老根據地選調一批得力幹部,組成南下隊伍,為接管南方新解放區做好組織工作準備。
1949年3月,正值冰雪消融,迎春花開,經過兩個多月的動員、報名、審批等程序,中共中央華北局從太行、太嶽兩區各級黨委抽調了4100多名幹部,從四面八方來到武安縣城集結,進行南下前的整編、學習和培訓。
形勢: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向城市轉移,七屆二中全會要求全黨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
正值長江支隊培訓整訓集中之時,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召開。
會議作出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向城市轉移”的重大歷史決策,要求全黨必須用極大的努力去學會管理城市和建設城市,學會在城市中和各種反動勢力作鬥爭,包括公開的,隱蔽的,同時對南下工作隊的戰略任務作了部署。
毛澤東主席在七屆二中全會上指出,南方現時還是國民黨統治的區域,在這裡,黨和人民解放軍的任務,是在城市和鄉村中,消滅國民黨反動武裝,建立黨的組織,建立政權,發動民眾,建立工會、農會和其他民眾團體,建立人民武裝力量,肅清國民黨殘餘勢力,恢復和發展生產事業。
七屆二中全會的召開,為正在武安培訓的南下工作指明瞭方向。武安培訓中,首先學習七屆二中全會精神。
整頓:每一個隊員“務必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和艱苦奮鬥的作風”,嚴格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3月30日,南下區黨委在武安縣城召開第一次南下幹部大會。
南下區黨委書記冷楚傳達了中央七屆二中全會精神,講述了當前形勢和任務,並告誡全體南下幹部到新區“
務必保持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和艱苦奮鬥的作風”。宣傳部長周壁宣佈學習計劃。組織部長劉尚之宣佈南下幹部組織機構實行軍隊建制,南下區黨委、行署對外番號稱“中國人民解放軍長江支隊”(簡稱“長江支隊”)。並宣佈了南下區黨委、行署、軍區及地專領導名單:由冷楚、劉尚之、周壁、劉裕民、葉松、陶國清、侯振亞七人組成南下區黨委,冷楚、劉尚之、周壁為常委。
南下區黨委、行署下轄6個地委,地委、行署改稱為大隊,專員任大隊長,地委書記任政委。每個地委轄5個縣,各縣區委調來的幹部編成30個縣委,每個縣轄5至9個區,每縣編120人左右。縣委、縣政府改稱為中隊,縣長任中隊長,縣委書記任教導員。區委、區政府改稱為小隊,區長任小隊長,區委書記任指導員。30個縣委和199個區委建立了黨政軍群各級幹部配套完整的組織建制。武安南下幹部編為一地委(太行區)第一大隊。
4月19日,長江支隊召開小隊長以上幹部會議,宣佈南下進軍的訓令,要求各級領導要以嚴肅認真、高度負責的精神,做好每個同志的思想工作,要嚴格執行軍風軍紀和遵守“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長江支隊在武安整訓過程都是軍事化的,每天統一作息時間,吹號起床,整隊出操,按軍人須知,嚴格檢查軍風軍紀。
由於這批幹部多數來源於山區農村,個別隊員中出現的了想家、怕苦等思想問題,長江支隊有的放矢地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思想教育工作。他們請來劇團,在武安文廟的臺階上上演《李自成》《赤葉河》,學習郭沫若同志的著名文章《甲申三百年祭》,並自編革命歌曲:“毛主席、朱總司令家住在南方,萬里長征到北方,把咱來解放,我們要學習毛主席、朱總司令好榜樣,打過長江去,把全中國來解放。”
嚴明的組織紀律、嚴格的軍事訓練,使長江支隊——這支以農民幹部為主的地方幹部隊伍,整體面貌煥然一新。
“一切行動聽指揮”“下級服從上級”“嚴守群眾紀律”,為他們南下行軍和南下後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打開局面,站穩腳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指示:長江支隊要處理好“四面八方”關係的經濟政策,實行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內外交流的政策
1949年4月,毛主席在北京香山公園雙清別墅,接見長江支隊領導冷楚、周壁和太行區委書記陶魯笳同志,暢談了“四面八方”的經濟政策。
我們的經濟政策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叫“四面八方”。“四面”:即公私、勞資、城鄉、內外。其中每一面都包括兩方,合起來就是“四面八方”。我們的經濟政策就是要處理好“四面八方”的關係,實行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內外交流的政策。
談到勞資兩利時,主席說,那種怕和資本家來往的思想是不對的。如果勞、資雙方不是兩利,而是一利,那就是不利。勞利而資不利,工廠就要關門,資利而勞不利,就不能發展生產。
談到公私兼顧時,主席強調,公私兼顧也是如此,只能兼顧,不能偏顧,偏顧的結果就是不顧,不顧的結果就要垮臺。毛主席強調:“四面八方”缺一面,缺一方就是路線錯誤,原則錯誤。照顧到四面八方,這就叫做全面領導。
出發:春雨洗征塵
4月23日,南下區黨委在縣城召開第二次南下幹部大會。由冷楚同志傳達了北平會議和毛主席指示精神,同時傳達了北平會議研究確定的南下幹部去的地區。
4月24日,為了大隊人馬能順利行軍,支隊組織了打前站隊伍:一部分由冷楚、李偉、王竟成等乘中型吉普車先行出發,負責聯絡,先到開封。另一部分由楊文蔚、趙源、馬鳴琴、常廷襄等同志負責後勤,帶領大隊人馬安排每天行軍路線,糧秣供給等。
4月25日凌晨,由4100多人組成的長江支隊在軍號聲中,集合在武安縣城南門外廣場,縣城的黨、政、軍、工人、農民和學生從城裡到城外的夾道歡送,鑼鼓聲、鞭炮聲響徹雲霄,浩浩蕩蕩的長江支隊踏上南下的征途。從縣城出發不久,天下大雨,道路泥濘,不少同志滑倒了再爬起來往前追,不怕苦,不怕累,勇往直前。當年曾有一些老隊員戲稱之:春雨洗征塵!
長江支隊老隊員段英力《隨軍南下詩抄》中的詩歌《武安城外》就描寫了當年長江支隊從武安出發時的盛大場面:
“油菜花開遍地黃,整裝待發氣昂揚。 號聲起伏歌聲壯,豪情滿懷暖教場。一九四九年四月”(摘自《長江支隊回憶錄》)長江支隊從太行、太嶽革命老區到八閩東海福建,歷經萬水千山,艱險生死,克服重重困難。於1949年8月11日勝利到達福建建甌。8月12日南下幹部與地方幹部在建甌召開勝利會師大會。
閱讀更多 神鉦迴響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