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無產者”到“無用者”(投資理財周志∣總第55期)

從“無產者”到“無用者”


前段時間一直在思考“”工業時代已終結“”的話題。但思來想去,這僅僅只是一個結果而已。最核心的問題,恐怕是,當今的“無產者”,將淪為未來的“無用者”。


人類歷史的演化

1)人類自從進入農耕文明之後,便開始了定居生活,並逐漸形成了穩定的社會結構。一部分人可以脫離勞動,開始想象,文字、哲學、數學、藝術、生產技術,慢慢的,通過人類自身的探索和發現,人類才能不斷升級自我。奴隸變成了農奴,獵人變成了農民。封建社會里,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持續了兩千多年。

2)文藝復興,使人類的思想擺脫束縛,承認自己的無知,勇於探索未知。新大陸的發現,自然科學發展,遺傳學的發現,考古學的興起,蒸汽機的發明,鋼鐵石油的運用,材料的發明創造;木船變成了鐵甲,刀劍變成了火藥;歐洲從探索全世界到掠奪和統治全世界;從封建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再到帝國主義,帝國主義的自我膨脹直接導致兩次世界大戰。人類從渺小到了階段性的偉大,從階段性的偉大再到新生。伴隨著工業革命,農民變成了產業工人,農村人變成了城市人;機器開始替代人,人又可以操作機器;汽車替代了馬車,而車伕變成了司機。人們相安無事,似乎很順利。

3)人類迎來了和平並選擇了堅守和平。從兩個意識形態對峙,到其中一種成為主流;人類經歷科學管理,探索太空,生命科學,基因工程,計算機,互聯網,信息技術,清潔能源,交通運輸業的興起,全球化的生產分工和全球貿易。城市化率已經過半,服務業佔最大份額。手工勞動變成了技術勞動,產業工人轉移到了第三產業,更先進的機器化大生產,發生在農業,在工業。人類的基礎物質已經極大豐富,個體的自由空間達到歷史新高度。生產線上的勞工,成為超市服務員。人們似乎也過過來了。

4)來到當下,我們看到了特朗普的孤立主義和英國脫歐,全球合作已經無法讓這兩個世界最先進,文化傳播最廣泛的國家受益,自由民主的思想也無法給民眾帶來實在。科技的尖端化和基礎產業的空心化並存,使更多的底層人民無法達到滿意的生存狀態。同時,代表不同風格不同制度的中國的崛起,以及疫情對全球的衝擊,大家都在找未來找方向。目前正在退潮的全球化,恐怕只是第一步。全世界都是一樣,許多人在這場疫情中失去工作,而之前卻沒有多少積累,需要持續依靠政府救濟。但更真實的情況恐怕是:許多工作本身既單調又無趣,因為無關緊要實際早已搖搖欲墜,只等“疫情”這個導火索。

疫情之後,我們大概率不會再回到以前的經濟結構和工作形態的軌道上。那麼這一次,人們是否能安然度過,升級自己,包括工作種類?也就是大多數“無產者”面臨的問題了。農民是無產者,因為農民離開土地耕作就不能活;工人是無產者,因為離開工廠生產線就無法養活自己;服務員也是無產者,因為離開工作就得領政府救濟。


科技改變了未來

當下最能深刻改變人類未來的,恐怕就是:人工智能基因改造了。

說個我正在經歷的例子:今年開始,我準備自主創業了。我選擇了投資理財這個有相對優勢的方向。我需要通過媒介承載和傳播自己的價值。於是開始認真做公眾號。我希望我的公眾號能夠傳播到千萬個需要我的用戶那裡,大家能夠通過我實現資產的更優配置。但擴大關注用戶真的很難很難,我發現了除了公眾號外,如抖音、頭條、微博、雪球、知乎等平臺,其實都存在某種規則和算法。不同的價錢獲得不同的流量,不同流量支持不同算法。而不同算法,其背後就是人工智能。我瞬間有了一種

人工智能即將凌駕於普通人之上的感覺。

從“無產者”到“無用者”(投資理財周志∣總第55期)

過去不管社會如何變化,人始終能自我驅使,成為自己的主宰。機器雖替代了人工,但人很快轉為控制機器。農業機械化,農業人口減少了,還可以去工廠當工人,或者去商場做服務員,去旅遊公司做導遊。社會上總有各種各樣新的需求派生新的崗位需要更多的人來做。但人工智能和基因改造可能終結這種無損的升級換代。

試想以下幾種可能的狀態:

1)掌握算法的科技公司,成為未來大多數人們工作和生活的主宰。你會怎麼想?

2)未來算法不需要再讓程序員來控制,而是人工智能本身就能實現自我優化,程序員十年學習的技術瞬間被淘汰,遠遠被人工智能甩在後面。程序員怎麼辦?

3)人工智能能夠拿到一個人所有的數據,並根據人的心理狀態,身體狀況等,直接替代很多職位。比如遇到煩心事,人工智能替代心理諮詢師,直接給最貼心的安慰和陪伴;比如律師,人工智能識別所有的案件和法律條文,找到最合適的法律依據;比如財務,人工智能應根據所有的賬務往來直接生成個人賬單,並形成最優的稅務方案。如果你是上述職業的人,你會如何想?

4)人工智能最終幫助實現了全社會自動駕駛,只要算法正確,自動駕駛發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要遠遠低於人的駕駛,出租車和網約車司機終將被替代。他們還能轉到哪些行業?

5)美國人不再需要把低端的製作成衣的工作放在東南亞,因為美國的科技公司已經發明瞭智能打印設備,研發了打印材料,直接在美國的某個倉庫由智能機器人完成。美國人不用再向東南亞國家的人支付美金。東南亞人該怎麼辦?

6)我們也見過了無人超市,無人咖啡廳,無人健身房,無人銀行。大量第三產業也不再需要很多人直接提供服務。而管理這些設施也不需要人,而只需要AI。

7)整個股票市場交易全是算法交易,所有的服務全是為了算法,而不是投資者,投資者無法根據主觀判斷制定策略。

8)富有的人,通過基因改造和植入某些AI芯片,能夠延續生命百年,創造了人可以不死的神話。而普通人連接觸這種技術的機會都沒有,你會怎麼想?

從“無產者”到“無用者”(投資理財周志∣總第55期)

人類可以簡單的去創造工作崗位,比如歷史上某個國家為了實現全民就業,一個辦公樓,門口設置兩個迎賓員,電梯口再安排兩個,電梯裡面還安排一個。這樣的就業是否符合整體效益最大化原則?是否對人類未來有益?答案肯定是否定。社會向前推進,科技向前發展,工作崗位的技術含量一定會越來越高,但能夠勝任更高技術含量工作的人可能無法跟上科技進步的腳步。

大量的無產者,一般不擁有算法公司,一般不是高科技公司高管,一般不是AI的設計者,一般不是新事物的創造者而僅僅是玩家或被動接受者,一般沒有積累很多財富,一般沒有私有產業或者物業能持續產生現金流,一般需要通過工作換取生活的資料。大量的無產者,已經通過若干年的學習,才能掌握一門知識或技術參與相應的工作;但被AI替代之後,為適應新的崗位又需要若干年的學習,而對AI來說只需要幾秒鐘。更有甚者,人工智能和基因技術結合而成的仿生人,能夠從精神和物理上完全替代人。那麼人的價值又在何處。未來,無產者已經不僅是無產者,同時也將淪為無用者


學會和科技相處

自從有了AlphaGo和基因測序之後,整個人類的未來正在悄然改變。

人的根本需求是什麼?不再是簡單的生存,而是生活得有質量,同時讓自己實現價值創造,並且以某種形式體現出來。

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因為人有思想,人有認知。如果人工智能到了可以想人之所想,做人之所能的時候,那麼人的意義和價值將大打折扣,人類需要考慮清楚如何和人工智能相處。也許未來,大多數人會活在某種算法當中,會一直在人工智能製造的某種環境下成為其中一個玩家,安然而忙碌的度過一生。至於人如何延續和升級人類文明,成為自己的主宰,需要我們自己有更多的智慧。人類歷史發展總是這樣:雖有無數個問題,總有特定的解決方案。只希望不要像當年的兩次世界大戰,代價過於昂貴。


宏觀指數(第55期)

從“無產者”到“無用者”(投資理財周志∣總第55期)

從“無產者”到“無用者”(投資理財周志∣總第55期)

從“無產者”到“無用者”(投資理財周志∣總第55期)

本週:上證指數調整為18%多頭,恆生指數調整為18%多頭,標普500調整為8%多頭,歐洲50指調整為8%多頭。新的頭寸如下:

從“無產者”到“無用者”(投資理財周志∣總第55期)


A股投資指數(第42期)

從“無產者”到“無用者”(投資理財周志∣總第55期)

從“無產者”到“無用者”(投資理財周志∣總第55期)

從“無產者”到“無用者”(投資理財周志∣總第55期)

本週:十年期國債調整為0,調整能源到2%。新的頭寸如下:

從“無產者”到“無用者”(投資理財周志∣總第55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