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9+3’青春我最美”|匠心茶人馬愛偉:做好每一杯茶

在“五一”勞動節到來之際,大眾網日照結合“9+3”攻堅行動,推出“聚力‘9+3’ 勞動我最美”新聞報道,發掘奮戰在各行各業,為“9+3”攻堅行動做出貢獻的勞動者,以多種形式展示出全市上下在此次行動中的主動應戰、躬身入局。

“聚力‘9+3’青春我最美”|匠心茶人马爱伟:做好每一杯茶

馬愛偉在第二屆日照工匠暨全市首屆職工創新大賽成果發佈會聽講

“聚力‘9+3’青春我最美”|匠心茶人马爱伟:做好每一杯茶

第二屆日照工匠暨全市首屆職工創新大賽成果發佈會現場

“聚力‘9+3’青春我最美”|匠心茶人马爱伟:做好每一杯茶

馬愛偉參加日照市第二屆茶葉技能大賽

大眾網·海報新聞日照5月4日訊(見習記者 李偉)在東港區後村鎮,滿園的茶樹綠意盎然,茶園中還瀰漫著淡淡的茶香。“誠心做人,精心製茶”,日照盛潤茶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兼技術負責人馬愛偉告訴記者,“沒有精心和誠心是做不出好茶的”。

日照茶科所常客“變身”為國家一級評茶師

馬愛偉出生在日照“南茶北引”成功的年代,作為一個地道的日照人,馬愛偉自幼便受到茶的薰陶,因此2002年馬愛偉下崗以後便決定創業投資搞茶葉加工。

最開始創業的時候,馬愛偉對日照綠茶的加工工藝並不十分了解,經常會出現茶葉殺青過輕或過重的問題,導致茶葉質量不穩定,為了能做出質量好的茶葉,馬愛偉便經常帶著炒制好的茶葉去找茶科所的專家審評。茶科所專家通過聞茶香、看茶色、品茶味這幾個方法便可以判斷出茶葉的品種和品質,這令馬愛偉十分敬佩,也因此,他萌生了成為一名評茶師的念頭。

常言道,“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茶科所專家審評看似簡單,而實際上,從一個初級評茶員到高級評茶師,這期間至少需要經歷十年的時間。為實現夢想,馬愛偉於2015年和2018年先後兩次奔赴杭州參加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中國茶葉學會舉辦的評茶師培訓班,深入系統學習了各種茶類感官審評技能,熟練掌握了“五因子”評茶法、茶葉品質評判診斷與工藝追溯矯正技術、茶葉拼配技術等技巧。培訓期間,他不知疲倦、如飢似渴地學習實踐,每天審評茶樣達50多種,品遍全國各地名茶,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技能。

經過10年的不懈努力,馬愛偉終於順利通過理論與實踐考試,獲得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國家一級評茶師職業資格認證,成為國家一級評茶師。

科學審評+定期培訓:只為做好日照綠茶

對於評茶師來說,他們重要的作用不僅僅在品鑑分級上,是需要發揮在整個茶業生產流程中。評茶師的根基,來源於對茶葉產地、生長氣候環境的瞭解,更來源於對茶葉加工變化的熟知。“只有自己做過,才知道製作的每道工序,也就更清楚為什麼會存在這些問題,從而才能更加科學準確地做出審評。”馬愛偉說。

作為日照盛潤茶業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馬愛偉廣泛吸納當地茶農入社參與生產經營,同時,馬愛偉每年還會定期開展技術培訓、物資供應等系列化服務,有效提高了廣大社員的生產管理水平,年戶畝均增收5000餘元。除此外,馬愛偉還多次以授課老師的身份參加市人社局組織的勞動技能培訓,通過言傳身教,累計培訓評茶員、茶葉加工工600餘名。這些人在促進茶產業提質增效、提檔升級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5月1日,馬愛偉正式入股東港區後村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是‘黨支部+合作社+茶園’的一種發展模式,鮮葉的品質高了,茶農們的收入有了保障和提升,我也有更多時間去指導培訓,茶葉的品質也會有保障,這其實是一種多贏的茶園發展模式,非常好。”馬愛偉說。

在與日照綠茶相伴的17年裡,馬愛偉從一個茶葉門外漢變成了國家一級評茶師,這期間他從未停下過學習的腳步。數年如一日的匠心茶人們,成就了耐沖泡板栗香的綠茶,也打響了日照綠茶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