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書法家顏真卿-顏魯公

曾任平原太守,史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國公,世稱顏魯公。不僅為人耿直,不畏權貴,而且還在安史之亂中平定叛軍。他的書法成就經過北宋蘇軾的推崇,才讓人們更加註意到其中的價值。顏真卿書法幼承母系殷氏家法,後得張旭親傳,主要成就在楷、行兩體上,其書歷代備受推崇,黃庭堅雲“蓋自二王后能臻書法之極者,惟張長史與魯公二人。”

顏真卿的楷書有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主要分三期。

早期作品以《郭虛乙墓誌銘》《多寶塔碑》《東方朔畫贊碑》為代表,是其四十多歲時所做。前兩碑用筆清俊遒美,結體方正勻穩,端莊謹密。而《東方朔畫贊碑》用筆圓勁清雄,肥度適中,結體展促方正,四面撐滿,蘇軾評此碑“清雄字間櫛比,而不失清遠”,這一時期的作品已露出顏氏楷書筆勢雄渾,體勢寬博的特徵。

唐朝書法家顏真卿-顏魯公

《大唐中興頌》、《麻姑仙壇記》是顏真卿60多歲所書,為中晚期的代表作,其用筆質樸厚重,蒼勁端穩,起收筆處少有華飾,結體內疏外密,重心下移,體勢寬綽,在平淡中見雄渾博大之氣象,元郝經將《大唐中興頌》譽為“書家規矩準繩之大匠”。

唐朝書法家顏真卿-顏魯公


唐朝書法家顏真卿-顏魯公


《顏勤禮碑》、《顏家廟碑》為顏真卿70歲以後所書,為晚期作品,此時的風格稍呈迴歸之勢,其筆畫橫細而豎粗,圓勁而剛毅,樸中有華,拙中寓巧,結體中宮舒朗,外部收斂,顏真卿的楷書以一種嶄新的風貌,成為繼王羲之之後又一高峰。

除此之外,顏真卿行書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魯公三稿”,即《祭侄文稿》《祭伯父稿》《爭座位稿》。《祭侄文稿》用筆遒勁而渾穆,凝重而蒼澀,具有古樸的篆籀氣,輕重緩急隨文而就,結字大小相同,變化無端,時而字字獨立,宛如坐鐘,時而數字相連,彷彿高山之瀑布一洩直下勢不可擋,整幅作品點畫狼藉,增刪塗改,真、行、草書相互夾雜。用墨忽濃忽淡,忽枯忽潤,把魯公悲痛之情感宣洩殆盡,創立了一種氣勢雄渾,率真爛漫的書法經典,後世稱之為“天下第二行書”。

唐朝書法家顏真卿-顏魯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