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书法家颜真卿-颜鲁公

曾任平原太守,史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国公,世称颜鲁公。不仅为人耿直,不畏权贵,而且还在安史之乱中平定叛军。他的书法成就经过北宋苏轼的推崇,才让人们更加注意到其中的价值。颜真卿书法幼承母系殷氏家法,后得张旭亲传,主要成就在楷、行两体上,其书历代备受推崇,黄庭坚云“盖自二王后能臻书法之极者,惟张长史与鲁公二人。”

颜真卿的楷书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主要分三期。

早期作品以《郭虚乙墓志铭》《多宝塔碑》《东方朔画赞碑》为代表,是其四十多岁时所做。前两碑用笔清俊遒美,结体方正匀稳,端庄谨密。而《东方朔画赞碑》用笔圆劲清雄,肥度适中,结体展促方正,四面撑满,苏轼评此碑“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这一时期的作品已露出颜氏楷书笔势雄浑,体势宽博的特征。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颜鲁公

《大唐中兴颂》、《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60多岁所书,为中晚期的代表作,其用笔质朴厚重,苍劲端稳,起收笔处少有华饰,结体内疏外密,重心下移,体势宽绰,在平淡中见雄浑博大之气象,元郝经将《大唐中兴颂》誉为“书家规矩准绳之大匠”。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颜鲁公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颜鲁公


《颜勤礼碑》、《颜家庙碑》为颜真卿70岁以后所书,为晚期作品,此时的风格稍呈回归之势,其笔画横细而竖粗,圆劲而刚毅,朴中有华,拙中寓巧,结体中宫舒朗,外部收敛,颜真卿的楷书以一种崭新的风貌,成为继王羲之之后又一高峰。

除此之外,颜真卿行书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鲁公三稿”,即《祭侄文稿》《祭伯父稿》《争座位稿》。《祭侄文稿》用笔遒劲而浑穆,凝重而苍涩,具有古朴的篆籀气,轻重缓急随文而就,结字大小相同,变化无端,时而字字独立,宛如坐钟,时而数字相连,仿佛高山之瀑布一泄直下势不可挡,整幅作品点画狼藉,增删涂改,真、行、草书相互夹杂。用墨忽浓忽淡,忽枯忽润,把鲁公悲痛之情感宣泄殆尽,创立了一种气势雄浑,率真烂漫的书法经典,后世称之为“天下第二行书”。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颜鲁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