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发射的火星探测号坠毁,原因是更快更便宜的组织模式

1998年12月,NASA发射了一个火星探测器,耗资1.2亿美金。经过九个半月,探测器终于到达火星。然而,要到达预定的轨道,探测器飞得不能太快,不然会跃过火星;也不能太慢,不然会被火星的引力吸住,往地面飞坠。

在减速过程中,反向推进器喷出的力量太大了,探测器减速太多,抵不过火星的引力,直接坠毁。

在复盘的时候,人们发现推进器产生的力量,总是比预定的要多4.45倍。

原因出在推进器和中央处理器的换算单位。推进器是英国一个公司制造的,采用磅为单位。CPU是美国制造的,采用牛顿为单位。当CPU要求输出1牛顿的力的时候,推进器收到的指令虽然是1,但单位是磅,即4.45牛顿。这也是最后输出的力量。这太多了。

科学家们知道推进器和CPU是两个公司生产的,也知道两者单位不一样,也知道发射前需要测试,甚至知道测试时有些数据对不上。最终,这一看似低级的失误,还是没有被发现。

为什么?

只有一段特定的窗口期,才能发射探测器。发射项目的每个人,都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为了在截止时间前完成任务,很多微小但必要的测试和调试被删减,或忽视了。其中就包含推进器单位这一致命错误。

NASA事后反思,造成这类失误的根本原因,在于更快更便宜的组织模式。很多必要的细小步骤,让位于能完成目标的宏大任务。很多聪明人士高度紧张的大脑,容不下推进器和CPU的换算单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