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舞動之足太陰脾經

足太陰脾經是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脾經。循行部位起於足大趾內側端(隱白穴),沿內側赤白肉際,上行過內踝的前緣,沿小腿內側正中線上行,在內踝上 8 寸處,交出足厥陰肝經之前,上行沿大腿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脾,絡胃,向上穿過膈肌,沿食道兩旁,連舌本,散舌下。本經脈分支從胃別出,上行通過膈肌,注入心中,交於手少陰心經。

經絡舞動之足太陰脾經

1. 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1)主運化:

①含義:脾氣將水谷化為精微,並將精微輸送到全身的作用。

②過程:運化水谷的過程:“中央土以灌四傍”,通過經脈和三焦的通路,將水谷之精輸送到心肺肝腎四髒;運化水液的過程:“脾氣散精,上歸於肺”及肺氣宣降以行水。

③意義: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四季脾旺不受邪”。

(2)主統血:

①含義:脾氣統攝、控制血液在脈中運行而不逸出脈外。

②機理:氣的固攝作用的體現。

2. 脾的生理特性:

(1)脾氣主升:①主升清;②升舉內臟。

(2)喜燥惡溼:①脾氣與溼的關係;②脾氣下陷的病機分析。

3. 脾與形竅志液時的關係:

(1)脾在體合肌肉,主四肢。

(2)脾在竅為口。

(3)脾在志為思。

(4)脾在液為涎。

(5)脾氣通於長夏,脾主四時。

脾經失調主要與運化功能失調有關。中醫認為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對於維持消化功能及將食物化為氣血起著重要的作用。若脾經出現問題,會出現腹脹、便溏、下痢、胃脘痛、噯氣、身重無力等。此外,舌根強痛,下肢內側腫脹等均顯示脾經失調。

人體非常強調脾胃的重要性,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

先天有時候很難補,先天不足後天補,就是通過補後天之本來調理全身。

脾經疏通了之後,就會吃東西香,胃口好,消化吸收好,運化水溼好,精神好,加強後天之本。

脾為氣機升降之樞紐。脾位於人體中焦,心肺居其上,肝腎居其下。所以人體氣機升降運動,皆以脾為其樞紐。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心陽下降,腎陰升騰,也以脾為升降之樞。五臟之精,悉運於脾,脾旺才能清氣上升佈散。肝氣升於左,肺氣降於右;肺氣通調水道,腎之氣化蒸騰,無不以脾為樞紐。故脾胃互相配合,升降協調,則使氣血水津佈散通利,氣機升降得宜,生髮之機旺盛。若脾虛氣弱,樞 機不利,則種種病變莫不由之而生。對此種病變,總以調整脾胃,轉動樞機為要。就是說脾胃不但管運化水谷精微和水溼,對全身氣機的調暢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脾:負面情緒主抱怨、委屈

正向能量主思考;負面情緒主抱怨、委屈。五行當中,脾主土,屬於大地坤土之性,能承載一切的好與壞。若脾的功能正常,可以接納一切寒熱溫良、酸苦甘辛。若脾的經絡淤堵,就會對它的無私接納產生抱怨、委屈。

在思維方面,脾主思、腎主志、心主神。

脾在身體裡主要的功能,是決定被胃研磨之後的營養物質,需要運送到何方。在思考的層面,它的作用是,讓思考的事情,在說(做)出去之前,進行一個緩衝性質的再考慮。堅決的把思考的結果,迅速付諸於行動的能力,是腎來主管的。腎主志,這個志,就是一個人做事情的能量。

五行當中,脾主土,屬於大地坤土之性,能承載一切的好與壞。若脾的功能正常,可以接納一切寒熱溫良、酸苦甘辛。若脾的經絡淤堵,就會對它的無私接納產生抱怨、委屈,脾經淤堵的人,愛反芻思維,即對負性事件反覆掂量,思慮過竭,很多抑鬱症,無論是輕度還是重度抑鬱症的典型特症,就是凡事往負面方向想,片面化,絕對化,災難化,反覆對自己進行負性心理暗示,然後再把這些負性的能量傾倒給他人,特別是身邊最親的親人,如配偶、孩子和自己的父母等,導致關係出現裂痕甚至關係斷裂,最終動搖了自己幸福的基礎——疏通脾經經絡,加上正念覺察接納練習,可以讓我們與這個世界最愛的人,自己最在乎的人,心心相應,心意相通,對自己接納,對他人包括,讓自己的生命和所愛的人,正性能量充盈和暢快地流動起來。#清風計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