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於勒叔叔到《平凡的世界》中的孫玉亭,有個好哥哥有多重要

前幾天重讀莫泊桑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從於勒的遭遇聯想到不少事。

比如文中有這樣一段話:

“據說,他以前不務正業,也就是說,揮霍過一些錢財,這對窮人家庭來說,要算是莫大的罪過,但對有錢人家而言,吃喝玩樂只不過是糊塗、沒腦子而已,旁人頂多笑稱他為花花公子。若是生活困苦人家的一個孩子,逼得自己的父母耗盡了家裡的儲蓄,那簡直就是一個壞蛋,一個無賴,一個流氓了!”

這就好比同樣花幾千塊錢買雙鞋子,有錢人家的娃,買上一屋子,也就是個愛好,有收集癖,喜歡這些。

可要是家境不怎樣的娃,非要鬧著買這些東西,不給他買,他就演出離家出走、尋死覓活的鬧劇來,那可真是要他爹媽的命。

有些家長心疼孩子,寧可自己儉省些,也要滿足孩子的要求。他們說服自己這麼做的理由是:同樣年齡的娃,人家買這買那,世界各地旅行,眼睛都不眨一下!自己的娃,為了買雙鞋,還得鬧一場,太可憐了!

這樣的教育方式,人們稱之為“窮人養嬌兒”

在莫泊桑的這篇小說中,于勒大概就是這樣的嬌兒,他不僅逼得父母耗盡積蓄,還讓哥哥菲利普的財產蒙受損失,最後家裡人只能把他送到開往紐約的船上,讓他自生自滅。

這是當時的通常做法。由此可見,對於所謂的“敗家子兒”,那個年代的法國人,採用的是斷臂求生的法子,避免讓自身利益受到毀滅性的打擊。

于勒在美洲賺了點錢,後來卻淪為流浪漢,在一條船上賣牡蠣餬口。偶然撞見他的兄嫂將他視為“飛來橫禍”,避之不及,更不用說與他相認了。

從於勒叔叔到《平凡的世界》中的孫玉亭,有個好哥哥有多重要


于勒的遭遇,也讓人聯想到另一個文學形象。同樣是家裡的小兒子,同樣不務正業,同樣有過“輝煌”,也同樣落魄不堪。不過,幸運的是,他有個好哥哥,一個寬厚、仁慈的哥哥,讓他避免了淪為社會邊緣人物的命運。

這個人就是路遙《平凡的世界》中的孫玉亭。

從於勒叔叔到《平凡的世界》中的孫玉亭,有個好哥哥有多重要


孫玉亭可以說是拖垮孫家經濟的罪魁禍首。要不是為了供他讀書、給他娶親,孫家也不至於那麼窮。

孫玉亭雖然不像于勒那樣不務正業,但他可以算是窮人養的嬌兒。哥哥孫玉厚好不容易攢點錢供他讀了書,成了一名鋼廠工人,他也著實風光過一陣子,最後卻受不了在工廠吃苦,放棄工作,回到農村。

接下來他又鬧著要娶媳婦。這是要花大錢才能辦下來的大事,他一個子兒也沒有,卻敢提出要求。這算什麼?

孫玉厚卻給他解決了。

從於勒叔叔到《平凡的世界》中的孫玉亭,有個好哥哥有多重要


彩禮、辦事、住房,都是哥哥給他安排的,為此欠下的一大筆債,也全都由哥哥扛著。

孫玉厚雖然知道他在這個弟弟身上花的錢和心血都是白費,可他沒法不管這個同胞兄弟。家族觀念、親情、習慣,都讓孫玉厚自然而然地承擔了這份原本不必由他承擔的責任。

從於勒叔叔到《平凡的世界》中的孫玉亭,有個好哥哥有多重要


同樣的事情,在莫泊桑的小說裡是很難發生的。

同樣是不務正業、佔有了祖產(孫家的好窯洞),孫玉亭得到的是哥哥的不放棄和持續不斷的照顧。如若不是哥哥的呵護,像孫玉亭這樣的人,很有可能還不如他的侄女婿、二流子王滿銀混得好。

從《我的叔叔于勒》聯想到《平凡的世界》中的孫玉亭,兩個人物形象處於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環境背景中,其實是缺乏可比性的。只是,從對待不爭氣的兄弟的態度上,還是可以略說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