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王寶強的真實經歷,覺得他一點都不傻

不記得是什麼時候,看到過這樣的一則新聞,被選入北影當教材的四個鏡頭:遊本昌吃臭肉,周星馳苦笑,王寶強抽菸,張嘉譯吃麵。

看完王寶強的真實經歷,覺得他一點都不傻

王寶強抽菸的鏡頭究竟有多牛逼?我們隔屏幕感受一下。

看完王寶強的真實經歷,覺得他一點都不傻

我們再來欣賞一下他在電影裡面的神態。

看完王寶強的真實經歷,覺得他一點都不傻

王寶強在這部影片裡面飾演的是一個小人物,當時看的時候感覺他就跟我們村口那個二傻子一樣,王寶強把這一個鄉村的小人物演繹的入木三分,把低層人物的愁苦和虛榮展現的淋淋盡致。為什麼王寶強能有今天的成就?

"傻子"般的堅持,並不是毫無意義的

在橫店,有數不勝數的跑龍套,但是這麼多年來,只出了一個王寶強。他沒有任何的家世和背景,靠著自己的努力做到今時今日的位置,實屬是一個奇蹟。

或許有人會說這是因為他的運氣好,也有人說這是他肯吃苦。當然,一個人的成功或多或少跟這些都有關係,但是這些並不是最關鍵的。

在他的身上有一中被大家忽略的能力,這個能力恰恰就是他取得成功的關鍵。

王寶強從小到大一直都在做傻事,而這些傻事是所有人都不屑於做的,但是他卻像一個傻子一直堅持在做。

在他八歲那年,他看到了《少林寺》這部影片,頓時被電影裡面的少林功夫給吸引,於是他想去學少林功夫。

當他把這一想法告知身邊的人之後,不僅沒有得到支持,反而被人嘲笑。

就連王寶強的父母都覺得自己在鄰居面前抬不起頭,因此便打他罵他,不准他去少林寺當和尚。

然而,即便家人不支持,他還是鐵了心的要去少林學功夫。在少林這一待,就是整整六年。

看完王寶強的真實經歷,覺得他一點都不傻

14歲那年 ,他隻身一人坐火車來到了首都北京。由於沒有錢,他只能跟幾個室友擠在安裝潮溼的地下室裡面,當起了一名群眾演員。

有一次,王寶強出演了逃荒的難民。這部劇的劇情是被軍官一腳踹倒,連人帶筐的翻到了溝裡面。

別的群眾演員,都只是做做樣子,不會讓人踹到,但是王寶強不一樣。他為了能夠演出真實感,他讓軍官的大頭皮鞋踹到了他的腰上,他忍著被踹的劇痛,直接往溝裡滾。

然而他的這種做法卻不被導演認可,導演大罵:這個人到底是誰找來的?怎麼找了個這麼個傻子?

王寶強飾演了無數明星的替身,每一次他都希望能夠在電視上面看到自己。然而室友們都笑他傻,因為群眾演員是不會有特寫鏡頭的。

他也因為記各種各樣的臺詞被別人嘲笑,因為作為群眾演員根本就不需要記臺詞的,也沒有臺詞。

王寶強並沒有受到他們的影響,依舊堅持做這樣的事情。

王寶強不僅做過這種傻事,還做了一件特傻的事情,當時一名群眾演員一天只能拿到25塊的片酬,別人拿到片酬就出去大吃大喝。

而王寶強卻把這些賺來的錢,用來打印照片,然後把自己的照片發給劇組人員、副導演。

每次他都會花大量的錢去打印照片,為此室友們都嘲笑他:"就你這個寒酸樣,人家大導演能看得到嗎?沒準你發的照片在路上就被扔了"。

王寶強根本就不聽他們的,反駁道:

"第100張看不到,說不定第101張就看到了呢?"

看看,這就是王寶強和別人的不同之處,他在面對別人的嘲笑和評價時,並沒有惱羞成怒。而且別人的評論也完全影響不到自己的行為,他依然堅持做自己認定的事情。

隨便你們怎麼說,老子就是不聽,這或許就是我們所說的像傻子一樣的堅持吧。

看完王寶強的真實經歷,覺得他一點都不傻

對於別人冷嘲熱諷,王寶強不以為然,一直在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情,那這究竟是有用還是無用呢?

有用,至少在王寶強的身上是有用的。

當時在拍攝《康熙王朝》的時候,劇裡有個一句話的小太監缺人演,於是,王寶強被推薦了上去。原因是他記臺詞記得特別熟。

在電影《盲井》拍攝的時候,有一個場景是要下幾百米深的礦井,但是這個礦井非常的危險,可能隨時會發生坍塌事故。

這部電影原本的男二號因為害怕危險,臨陣脫逃了。而這個時候王寶強之前給劇組發照片的效果出來了。

那時王寶強正在工地裡做水泥工,《盲井》導演組給他打了個電話:"喂,是王寶強嗎?我們這裡是《盲井》劇組,明天來劇組試鏡"。

接到電話的王寶強興奮不已,第二天就去劇組試鏡,成功拿下了男二號這個角色。

看完王寶強的真實經歷,覺得他一點都不傻

也憑藉著這個角色,王寶強拿到了金馬獎最佳新人獎。

拿到獎之後,王寶強第一時間給家裡人打了電話。家人怒吼他:"這幾年你都跑哪去了,一個電話也不來,還以為你死了!"

電話這頭的王寶強泣不成聲。

王寶強之所以可以獲得成功,這和他身上的某種能力脫不了關係,這種能力就是鈍感力。

鈍感力這個詞是作者渡邊淳一提出來的,換句話說就是:

"我對別人的評價和嘲諷沒那麼敏感,甚至表現的還有些遲鈍。但是你們對我的評價對我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我並不關心,我只關心自己是否進步,是否成長。"

王寶強就是一個對別人的評價和嘲諷不敏感的人,他並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他只關注自己是否成長。而這樣的人在外人看來,就是個傻子。

看完王寶強的真實經歷,覺得他一點都不傻

這樣的"傻子",真的傻嗎?

並不見得,古人云:大智若愚。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當年的神劇《士兵突擊》,當時王寶強在裡面飾演的是許三多,這個角色跟王寶強的經歷似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許三多是一個天生愚鈍、木訥的人,做起事來更是缺心眼,因此還被人起外號叫"許三呆子""許木木"。他從小就被別的小朋友欺負,入伍之後又經常遭受到戰友們的嘲笑。

外人笑他做的事情沒有意義,戰友們也排擠他。可是他絲毫不在意別人的諷刺,他始終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

看完王寶強的真實經歷,覺得他一點都不傻

結果就是因為他的傻,外人眼中的遲鈍,卻得到了特種部隊隊長的認可,最終成為了一名出色的特種兵。

許三多遭受了很多的嘲笑和譏諷,但是在面對這些嘲笑和譏諷時,他選擇一笑置之。只專注自己做的事情,並且獲得了成功,這就是鈍感力的力量!

而王寶強就擁有著這種鈍感力,他能成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鈍感力這個詞的來源,這個詞是出自渡邊淳一筆下。

早年間,渡邊淳一在參加文學沙龍時,有幸認識到一位才華橫溢的作家O先生,O先生是大家一致公認將來會有一番作為的一個作家。

但是O先生天生敏感,很容易就會被負面情緒給影響。尤其是他寫的文章遭遇退稿的時候,他就會自怨自艾很多天,久久不能釋懷。

但是渡邊淳一不一樣,他似乎顯得有些"遲鈍",被退稿絲毫不會影響到他。

他會因為把自己想表達的東西寫出來了而感到高興,也會因為自己還有一篇文章沒有被退稿感到高興。

後來O先生始終無法擺脫被退稿的陰影,整日情緒非常低落,導致他後來的作品越來越少,最終消失在文學界。

與此同時,渡邊淳一這邊則是越寫越多,他憑藉著《失樂園》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名作家。

他在書中寫道:人生是否能成功,並不完全取決於才能, 很大一部分在於你面對負面情緒時是否過於敏感,其實鈍感力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一個人光有才華和智慧是不夠的,如果他是一個心思敏感的人,對於別人的評價或者態度太過於在乎,這個人即便是再聰明,也走不了多遠。

看完王寶強的真實經歷,覺得他一點都不傻

我們只有把外在的聲音最小化,聚集自己想要的,不要被別人的思想和看法左右,才能夠走得更長遠。

有一個真實故事,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名叫M的醫生,他是教授的助手,也是被教授訓斥最多的一個人。

教授罵人非常狠,甚至有的時候完全不給別人留情面,對此人們都紛紛同情M醫生。

但是他們後來發現,M醫生根本就不受影響,他每次在被教授訓斥的時候,只會回答"是、是",更加不會回嘴。

M醫生的心態特別好,即便經常被教授訓斥,他也會在每天下班之後舒舒服服的泡個澡,找朋友們一起喝酒,談笑風生。

就好像訓斥不曾發生在他身上一樣。

更為可怕的是,M醫生不僅沒有被教授影響,反而在他的身上學到了大量的知識。不久之後,M醫生就成為了醫療部最出色的外科醫生。

再後來,他就成為了一家醫院的院長兼董事長,這就是鈍感力在他身上所起的作用。

看完王寶強的真實經歷,覺得他一點都不傻

一個過於敏感的人,會因為在意是外人的看法和評價,把大量的時間精力放在那些沒有意義的事情上面,這樣的人很難有所作為。

而鈍感力很強的人,他們懂得屏蔽那些毫無意義的負面情緒,不會讓自己多想,也不會敏感。他們會用全部的時間促使自己成長,這樣的人早晚都會成功。

之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鈍感力,是因為身邊有很多敏感的人,容易被負面情緒影響的人,他們會因為一件小事就睡不著,這樣的人實在太多了。

"同事們茶水之間的聊天,會不會在說我的壞話?"

"他今天看起來臉色不好,是我得罪他了嗎?"

"大家都在說我不好,我還是放棄吧。"

我們總是太過於敏感,想太多,於是就會感覺到莫名的煩躁,焦慮不安,甚至會出現失眠。

看完王寶強的真實經歷,覺得他一點都不傻

人一旦掉入到這種情緒黑洞中的話,就很難爬出來。

我們把太多的時間放在這些沒有任何意義的事情上,用大部分的精力來對抗負面情緒,那還有什麼時間去自我成長呢?

看完王寶強的真實經歷,覺得他一點都不傻

對於我來說,我會刻意的去訓練自己的鈍感力。

就比如在寫完一篇文章之後,不管這篇文章寫的好與否,經常在後臺看到不和諧的聲音。

這時我就會刻意讓自己對這些鍵盤俠的留言不那麼敏感,看看就好,讓自己不放在心上。

對於這些惡意的攻擊,我會讓自己保持遲鈍,建立一道自我防禦的防火牆。

有句俗話說的好:傻人有傻福。這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希望大家可以像"傻子"一樣,去面對這個世界對自己的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