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張膽侵犯著作權! 知識產權侵權犯罪進入“虛擬空間”

東方網記者李歡4月24日報道:今天下午,上海市徐彙區人民檢察院召開新聞發佈會,副檢察長邱燕結合檢察辦案工作實踐,通報了2017年至2019年該院辦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基本情況和主要特點。據介紹,兩年間徐彙區知識產權違法情況得到較大程度處理,檢察機關受理此類刑事案件量有所回落。

邱燕副檢察長通報了該院辦理的一起獲評2018年國家版權局有功單位一等獎的侵犯著作權案。

《航海王》是上海某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享有著作權的手機遊戲軟件。2016年9月,鄭某某在擔任一家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期間,因工作原因接觸到《航海王》源代碼,遂萌發開設私服牟利的想法。嗣後,鄭某某通過互聯網搭婁某某,由鄭某某提供遊戲技術服務,由婁某某負責遊戲運營、推廣和資金結算。後婁某某在其設立的手遊網站上發佈《航海王》客戶端的安卓下載版本和IOS下載版本,供玩家使用,並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獲取玩家充值、購買遊戲道具的錢款。郭某某受僱在QQ群內擔任遊戲客服,負責解答玩家問題,在網上推廣遊戲。

被告人張某一、張某二於2016年9月從婁某某處獲得《航海王》代理權,後在網站上發佈《航海王》客戶端,供玩家使用獲取收益,並通過QQ群與玩家聯繫。

至案發,鄭某某等人非法經營金額達人民幣80餘萬元。

2017年8月,鄭某某、婁某某、張某一以犯侵犯著作權罪,分別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四年,各處罰金九萬,張某二以犯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罰金九萬,郭某某以犯侵犯著作權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罰金四萬。

本案系典型的以遊戲“私服”侵犯他人著作權的案件,被害公司員工竊取遊戲源代碼後,與社會人員共謀建立私服牟利,在推廣遊戲過程中,還招攬多名在校大學生作為二級代理商。該案成功打擊了侵犯著作權的整條犯罪鏈,共查處5名被告人。被告人到案後都能認罪悔罪,共退賠80餘萬元,彌補了被害公司損失。

邱燕副檢察長介紹說,在該院辦理的知識產權案件中,涉案罪名主要有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侵犯著作權罪、銷售偽劣產品罪、非法經營罪等。其中銷售假冒註冊商標商品的行為作案成本低、手法簡便、非法收益較大,因此此類案件量較多,部分案件涉及假冒知名品牌商品,被假冒的註冊商標既有一線國際品牌、也有較高知名度的國內品牌。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知識產權侵權犯罪領域已經從物理空間發展到了虛擬空間,網絡化犯罪趨勢明顯。例如依託網絡實施的假冒註冊商標案及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案、運行於網絡上的計算機軟件作為侵犯對象的侵犯著作權案以及涉及非法“外掛”程序的非法經營案等。

兩年來,徐彙區檢察院立足刑事檢察職能,結合傳統商貿發達,高新產業集聚、信息服務行業不斷壯大的區位特點,建立起審查批捕、起訴、研究、預防四位一體的辦案機制,實現對區內知識產權犯罪案件的專業、高效查辦,有效打擊和預防知識產權犯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