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三天,突破敌人十万大军包围圈,未料十六年后又重聚


激战三天,突破敌人十万大军包围圈,未料十六年后又重聚

解放军最艰难的时期就是在解放战争初期,当时的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军威胁很大,尤其是全部装备了美式军械且在印度整训过的新一军和新六军。这两支上过抗日战场的王牌劲旅联合新52军共十万多人终于在1946年向辽南发起凶猛的攻势。


激战三天,突破敌人十万大军包围圈,未料十六年后又重聚

当时驻扎辽南的只有辽南独立师,加上地方武装也仅有15000人,面对如此悬殊的力量,当时的辽南独立师师长吴瑞林明白,他们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一网打尽。吴瑞林对此也是深感头疼,于是他打电话向上级汇报,谁知话没说完电话线就断了。由于当时双方打得激烈,吴瑞林只是隐约听到立即休会转移的建议,但是之前接到的命令是死守,所以他也不确定了。对比国军的精锐和兵力,战势对独立师非常不利,为了保住有生力量,于是吴瑞林不顾反对决心转移部队。


激战三天,突破敌人十万大军包围圈,未料十六年后又重聚

然而就在争议的瞬间,敌人的队伍已经形成包围之势了。万分危急下吴瑞林将独立师划分成三支梯队,命令一梯队在步云山突围并守住公路两侧高地,二梯队快速通过,三梯队断后,他还另外抽调两个连实施反突击来迷惑敌人,敌人果然上当,放过了突围的主力来打这两个连。双方激战三天之后,他们突围成功,杜聿明率领的十万大军无功而返。


激战三天,突破敌人十万大军包围圈,未料十六年后又重聚

当时的杜聿明以为辽南独立师已经被自己歼灭了,还宣称自己打死了吴瑞林。可事实恰恰相反,吴瑞林不仅冲出了杜聿明的包围圈,还将队伍的大部分力量都保存了下来,而这支保存下来的力量在后来被改编为四野42军并参加了辽沈会战。十六年后,两人见面又谈起这一战,杜聿明告诉吴瑞林自己深感意外,因为当时破译了他的电报后就认定了他会死守,却不想他在步云山方向突围了。吴瑞林也感慨,如果自己在那时执行死守命令了,后果是不是就截然不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