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有的病:身在福中不知福

不懂感恩的人,擁有再多,也不會覺得幸福。

大多數人都有的病:身在福中不知福

身在福中不知福

是大多數人都有的病

綜藝《女兒們的戀愛》裡,有個#徐璐爸爸吃醋#的話題。

大多數人都有的病:身在福中不知福

徐璐爸爸告訴大家,徐璐在劇組拍完戲以後,非得跟張銘恩視頻才能入睡,每天如此,沒完沒了。

她卻對爸爸說很忙。

女兒和男友甜蜜恩愛,徐璐爸爸備受冷落,甚覺心塞。

大多數人都有的病:身在福中不知福

主持人張紹剛問他,他們這樣你舒不舒服?

徐璐爸爸當即表示:不舒服

大多數人都有的病:身在福中不知福

都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沒錯了,他這是在吃醋呢。

陳喬恩爸爸搶過話題:“舒服,他們看起來很恩愛,很般配,又不吵架,不是挺好的嘛。”

徐璐爸爸還在說,他不希望女兒找一個特別寵她的,他也寵徐璐,他怕徐璐被寵壞,以後啥也不會了。

一旁的鄭爽爸爸坐不住了,他“怒懟”徐璐爸爸:“挑刺,你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言外之意:你不以為意的,卻是我夢寐以求的。

看過節目的人應該知道,鄭爽和張恆的相處就不盡人意了。

一次,他們還為衣服審美問題發生爭執,鄭爽爸爸看到張恆對自己女兒“冷暴力”,女兒哭泣,爽爸直言很生氣,很心疼。

大多數人都有的病:身在福中不知福

他坦言自己都捨不得讓女兒受委屈,看到女兒傷心,當爹的心情可想而知。

大多數人都有的病:身在福中不知福

很多時候,我們像徐璐爸爸一樣,對於自己所擁有的美好,不但視而不見,反而充滿抱怨和挑剔。

抱怨工作辛苦,不想上班; 挑剔父母嘮叨,跟不上時代,不想理他們; 抱怨孩子不聽話,不上進,怎麼不是“別人家的孩子”; 丈夫挑剔妻子不愛打扮、說話大嗓門; 妻子抱怨丈夫不夠體貼、不懂浪漫......

我們對擁有的一切習以為常,不覺得幸福,也不懂得珍惜,甚至還長著一雙“火眼金睛”,專門挑刺。

豐子愷說:“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恨,生活哪裡都可恨。”

你恨這怨那,就是因為你長了一顆愛挑刺的心。

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身在福中不知福,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有的病。

大多數人都有的病:身在福中不知福

大多數人都有的病:身在福中不知福

不懂珍惜

是因為你沒有失去過

亦舒說:“人是犯賤的,不失去一樣東西,不知道那樣東西可貴。”

網上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位非常富有的財主,名叫伯當。

一天,他愁苦地行走在路上,遇到阿凡提。

他憂鬱地問阿凡提:“聰明的阿凡提先生,您能告訴我怎樣才能買到快樂呢?”

阿凡提好奇地問他:“為什麼要買快樂?”

伯當說,雖然他家很有錢,可是生活中卻缺少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快樂

他願意付出所有的家產,來感受一下快樂的美妙。

阿凡提想了個辦法,他叫伯當把帶的錢拿出來,讓他看看。

伯當掏出裝滿鑽石的錦囊,遞給阿凡提。

阿凡提接下來的行為,讓伯當大吃一驚。

只見阿凡提抓起錦囊,掉頭就跑。

伯當先是一愣,待他回過神來,他連忙大叫:“救命啦,有人搶劫啦!”

他求助無果,只好自己拼命追阿凡提。

伯當跑得滿頭大汗、口乾舌燥,也沒發現阿凡提的蹤影,他絕望痛哭。

正當他哭得聲嘶力竭,要站起來時,突然發現錦囊就在路旁的一塊巨石上,鑽石原封不動在裡面。

剎那間,一股極大的快樂充斥著他的全身。

我們亦如此,每天有吃有喝、有水有電,有學可上,有事可幹,和家人在一起,看日出日落,聞鳥語花香,你都不會覺得幸福。

但當有一天,你遭遇了飢渴交迫,大病、失學、失業、失親,你才覺得眼前的一切,多麼珍貴。

《少年派》裡,林妙妙要做直播,被媽媽拒絕後,她要跳樓,王勝男嚇暈了。

大多數人都有的病:身在福中不知福

大多數人都有的病:身在福中不知福

好在孩子沒事,王勝男想通了,她說:“你想做什麼,就去做什麼,只要你這個人還在。”

那是有驚無險的驚喜,以及劫後餘生的珍惜。

若不是林妙妙出了這一事,相信王勝男依然執迷不悟。

可有人沒那麼幸運了。

作家史鐵生在《秋天的懷念》裡,回憶了他和母親的故事。

他雙腿癱瘓後,脾氣暴躁,經常衝母親發火,嫌母親煩。

直到母親突然離世,他才幡然醒悟:那些有母親的日子,是多麼溫馨、幸福。

可是,已然來不及,子欲養而親不待。

正如周星馳在《大話西遊》裡講的一段話:“曾經有一份真摯的愛情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時,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擁有時不懂珍惜,等到失去時已無可挽回。

大多數人都有的病:身在福中不知福

大多數人都有的病:身在福中不知福

不要視擁有的美好

為理所當然

為什麼我們對擁有的美好,不懂珍惜,視為理所當然?

社會心理學上有個“貝勃定律”,說的是當人經歷強烈的刺激後,再施予的刺激對ta來說,變得微不足道。

意思是,第一次大刺激能沖淡第二次的小刺激。

比如,原來1元一斤的大蒜,突然漲了10元,你覺得難以接受。

而房價原先2萬一平,上漲500一平,你覺得無所謂了。

意大利一位心理學家為了解釋這一現象,做了個玫瑰實驗。

距離情人節還有兩個月,心理學家在兩對具有大體相同的成長背景、年齡階段和交往過程中,做了個送玫瑰花的實驗。

他讓其中一對戀人中的男孩,每個週末都給女孩送一束紅玫瑰;而讓另一對戀人中的男孩,只在情人節那天向姑娘送一束紅玫瑰。

兩個男孩送玫瑰花的頻率不同,導致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那個每個週末都能收到玫瑰花的姑娘,表現得很平靜,她還羨慕別人送女友“藍色妖姬”。

她抱怨男孩沒有新意,兩人分手了。

而那個從來沒接過玫瑰花的姑娘,在情人節那天收到玫瑰花,表現出了被呵護、被關愛的極度甜蜜,他們結為連理。

人性如此,太容易得到,就不會珍惜了。

大多數人都有的病:身在福中不知福

還有個故事,能精確地描述人性。

一個女孩和母親吵架,賭氣離家出走。

她在外逛了一天,直到肚子餓了,她才來到一個麵攤,卻發現忘記帶錢了。

好心的麵攤老闆免費給她一碗麵,女孩感激不盡,說麵攤老闆對她好,媽媽很絕情。

麵攤老闆說:“我才煮一碗麵給你吃,你就這麼感激我,你媽煮了十幾年飯,你不是更應該感激嗎?”

很多時候,我們也像這個女孩,視家人對我們的好為理所應當,所以對親近的人無動於衷,甚至惡語相向。

外人對你一點點好,你就感激涕零,對人家禮貌至極。

這就是“貝勃定律”在操控我們的心理和生理,它矇蔽了我們的雙眼,讓我們失去理性,變得麻木不仁。

千萬別將擁有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

不懂感恩的人,擁有再多,也不會覺得幸福。

大多數人都有的病:身在福中不知福

大多數人都有的病:身在福中不知福

身在福中要惜福

是一種智慧

蘇格拉底提出過一個等式:智慧=美德=幸福

他的意思是,一個人倘若想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做人就一定會做得好,而這也就是幸福。

反之,許多人之所以過得不幸福,正是因為沒有明白做人的道理,在做人上出了問題。

在此意義上,智慧是引領我們尋求幸福的能力。

一個人要活得幸福,感受到幸福,你可以用貝勃定律,試試這兩點。

1、如果你是受予方,體驗失去的滋味

你抱怨工作苦,請你看看《小歡喜》裡的方圓。

人到中年被公司裁員,他終於過上逛逛花鳥市場的悠閒日子了,可他在樓道里崩潰大哭。

大多數人都有的病:身在福中不知福

工作苦,不工作你會更苦。

你挑剔父母嘮叨,請想想多少人想叫一聲“爸,媽”,可無人再應。

你抱怨孩子不是“別人家的孩子”。

可我們的初衷是,孩子生下來四肢健全、五官端正,我們就心滿意足了呀。

是不是我們忘了初衷,才會焦慮重重?

你對伴侶挑三揀四,那是因為你沒有去發現另一半的好。

建議你體驗一次失去的滋味,從最簡單的做起:24小時不吃不喝,試試吧。

人不失去一次,痛過一次,就永遠不懂珍惜。

2、如果你是給予方,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少做錦上添花的事

你是父母,不要對孩子包辦、溺愛。

愈愛愈愛,愈不愛愈不愛。

沒有付出過的人,不懂得生活的甜;來之不易,才會珍惜。

大多數人都有的病:身在福中不知福

你是醫生,對於沒病找病的人,你要神情嚴肅的幫他檢查,然後開一點維生素之類的藥,讓他過段時間來再檢查。

他再來檢查,你跟他說沒病,他一定感激不盡。

虛驚一場,是世界上最美好的詞語之一。

你是老闆,建議用作家劉墉的說法。

你不要提早發佈“今年給你發多少工資、獎金”的事,因為你這麼一說,就變成了“當然”,你就是欠他的了。

你要對他說,今年公司不景氣,搞不好要裁員。

他會人心惶惶,別說指望獎金了,能保住工作就是萬幸,你沒有裁他,他對你只有感恩戴德。

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能引起人的深切感激。

英國作家羅素說:“使人愉快的必要條件是智慧,而智慧可經由教育而獲得。”

幸福就在我們身邊,擁有的才彌足珍貴。

身在福中要惜福,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智慧,希望你我都有。

— 謝謝觀看 —

作者簡介:硯無聲,富書專欄作者,寫好文,走遠路,愛誰誰,;幹著嚴肅的工作,寫點輕鬆的文字,新書《好好生活》正在熱銷中,和3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本文首發公眾號:富書(ID:kolfr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