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擄紀略》(2):大難竟不死

朱大人一日與黃大人云:“爾武館子全不知敬重讀書人,爾那個受傷的,何能甘居人下,爾又無人伺候,不如叫到我館內,與他調治好了,也是救一性命。好了,再送與你。”黃大人大喜過望,命予到朱館內。隨將衣服都換,尋一剃頭梳辮,終日未梳開,發為血結,發內又受有傷,到底不能梳好。每念及此,不知如何也活了。(

將趙雨村送到了朱大人處養傷。

朱大人起居不凡,心境與眾不同。一日與餘曰,他系江蘇吳縣人亦是世家。廿一歲點翰林,放兩任學使,一任主考。後放廣西潯州府知府,任滿,即過班道,請假回籍修墓,被擄。一家殺三十餘口,弟兄三人,僅餘他一人未殺,下輩皆無人。嘆曰:“做官本宜盡忠,至於血食俱斷,未免傷心,故留身以待。”勸予曰:“爾記我的話,人生一世,功名富貴,皆屬身外;窮通壽夭,亦有分定。有君子,有小人。若是君子,不怕他窮困無聊,須以君子待之;若是小人,不怕他是公侯將相,須以小人待之。然此又宜皮裹春秋,處之不宜,又易招禍,人總宜無虧心,(第一要把利看開)生死不必問。我的話,雖迂闊,改朝換地,不能易也。”餘覘其品學心術,待我之高厚,真再生之父母也。

《被擄紀略》(2):大難竟不死

每日傷處上藥,又熬膏藥一料,帖於患處。至十月初旬,黃大人調往廬州府,叫我與他同行。(趙雨村返回黃大人處。)斯時傷已大愈,僅有腿上矛傷數處,扎之過深,未愈。臨別,予跪謝。雲:“不必不必,此不過行其心之所安而已。”並曰:“我的相法甚高,看爾亦不在劫中,萬不至玉石俱焚,乘機應變可也。”(趙雨村最後也沒死,看來相面術不虛。

隨黃大人至丙子鋪,雲英王到廬州府,見大隊直過七日,始見英王到。河內炮船塞河,上下十里許,如履平地;陸路數十里跪道。見英王騎一白馬,遍身皆黃。(英王果然排場不小,軍隊數十里跪道迎接。竊思為大將者就應該有這樣的氣派,不然難使部下敬畏,士兵若輕主帥,則軍心不結,軍心不結則易散亂。劉邦築臺拜韓信為大將,差不多也是取樹大將威望之意吧?)萬馬營中,餘一見問眾曰:“彼騎馬是何人?”眾答雲:“英王。”始知英雄自有真也(趙雨村初識英王)。晚問黃大人:“英王帶有多少人?”答雲:“一百廿四萬,未算新擄之數”。隨雲:“破湖北,破九江,破江西各府州縣,破江蘇、安徽,合計州縣一百五十餘處。生平有三樣好處;第一愛讀書人,第二愛百姓,第三不好色。”

黃大人一日自廬州回館,與我雲:“今日有英殿工部尚書(凡封王皆有六部)汪大人,託我薦掌書令,(辦筆墨稱掌書令)我已薦爾到他館內。他那文館子,比我這武館子強之百倍。”(將趙雨村推薦給了一個文官,汪大人。

《被擄紀略》(2):大難竟不死

一日隨黃大人到汪館內。見其金碧輝煌,堂上一呼,堂下百諾,頗有勢利氣。走至第四層,明三暗五,字書擺列,甚是不俗。坐片刻,有人大聲:“大人下來了。”一見舉止頗儒雅,問我係何處人,何日進營,從何到黃大人館內,一一告知。與黃大人曰:“不死有天幸焉。”正談間,忽來一老先生,鶴髮童顏,貿然問曰:“爾系商城人麼?爾商城我到過,我與黃秋江友善,黃秋江坐商城,我去看他,好地方。你怎麼著這些妻孫龜種裹來了?”(這罵人的髒話小編是看不懂了,哪位懂的能否解釋一下?)汪大人云:“老先生請進去!”他也不聽,總是說他的。並雲他是李欽差鶴人奏摺師爺,“李欽差被擒,我亦裹來了。你不曉得長髮者,一寸頭髮一寸金,爾新來不怕是王孫公子,他都欺爾。爾在這館,有我不怕的。”說完方進去。(這老先生本來是清朝李姓欽差的師爺,被太平軍擄來,太平軍對他也是極為敬重。

朱大人送黃大人走後,即喊當差,將我安置與老先生同屋。竊思老先生慷慨直爽,其人必可親可近。一談言語投機,性情契合,諸事照應,無微不至。

見架上各營冊結,始知成此大事,良非易易,雖雲天意,亦由人事之能盡。天朝稱太平天國。官銜正途,由天燕昇天候,由天候昇天遇(豫),天遇昇天福,天福昇天安,天安昇天義,天義升朝將,朝將昇天將,天將封王。凡王位皆有六部、九卿同檢、指揮、檢點、丞相、聖糧各典司。

英王官銜:欽命文衡正總裁天朝九門御林忠勇羽林軍英王祿千歲陳玉成,統帶一百廿四萬。

英王自帶中隊中,十萬,中隊左、中隊右、中隊前、中隊後,各隊五萬,皆繫上將管帶。

前營八大隊,後營八大隊,左營八大隊,右營八大隊,中營八大隊,無一不立功者。前營護將,後營護將,左營護將,右營護將,中營護將,中隊,前隊,後隊;左隊,右隊,每隊無日不操練,無一不精壯。最可懼者,英王自帶中隊中,長龍隊一千,先五人一排,退十人一排,退十五人一排,退二十人一排,有進無退,必至一千而止。打仗時,將此長龍隊,伏在後面,俟要收兵時,方套上長龍隊,焉得不勝。宜其得城,勢如破竹,活擒大欽差四位。(英王看來十分會打仗,戰功亦不凡,活捉清朝四位欽差。

後多帥鮑帥(多隆阿、鮑超),全不與他敵面,總是由後抄,或左右橫衛,方有轉機。此亦天心厭亂,多鮑誠清朝之柱石也。

李欽差鶴人,雖雲被擒,賊內無人不佩服,即英王亦常稱讚雲:“忠甘義膽,不易才也。惜用人未免疏忽耳。”

《被擄紀略》(2):大難竟不死

賊內稱勝宮保,名“小孩”蓋以帶兵為兒戲(

勝保出場)。最怪者,與英王見一杖,敗一杖,共見四十餘杖,皆敗北。英王之猖獗由此,清朝之挫銳氣亦由此。朝廷用人,非易易矣。

老先生姓葛,名能達,號仙舟,原籍紹興,寄居北徐州。每回提起李欽差,潸然淚下。雲:“欽差待人,厚道已極。先前本是看不起勝宮保(自己人也看不起勝保),自安徽失守,勝宮保權勢日盛,欽差之帶兵官,若李益全等,多不認真。欽差被困時,雞毛文與勝宮保九道,相隔不遠,絕不救援。英王大隊到時,如泰山壓卵,花旗隊英官先投,其餘皆投。僅有欽差自帶一英,先令獻槍炮,次獻長矛短刀,再獻旗幟號衣,獻必,大呼雲:‘欽差自走可也。’欽差騎在馬上,出營門,又大呼曰:‘不必他往,與我們一路。’(太平軍將欽差俘虜,但還算客氣。)欽差即一路,至賊營,英王始終未面(英王架子大)。有廬州府佐將,官銜功天安,姓陳名德材,系英王之叔,英王令此人勸欽差降。欽差答雲:‘勝敗軍家之常,勢已至此,夫復何言!上是青天,下是黃土,中間是良心,務必要說實話。(

上是青天,下是黃土,中間是良心,說得好呀!)譬如我若將英王活擒,能甘心降我呼?彼能甘心降我,我即降他,萬不宜作違心之論。’功天安回英王如此,英王拍案曰:‘從此不要勸他了。’賊內供給,周到已極,先雲:‘我已被擒,我有胞弟孟平,務必送歸。’英王即查送回固始。欽差作絕命詞一百首,傳出僅數首耳。英王至南京見天王,(原批凡述賊黨官爵宜加一偽字,著書體裁應如是)天王雲,李欽差有用之才。英王回奏雲:‘忠臣也,亦節士也,宜全其節。’於是天王下詔正法。(天王本也想招降他。)詔到,有僕射棒詔到欽差前雲:‘聽詔旨!’問誰詔旨,雲:‘天王詔旨。’遂乃大罵,罵畢雲:‘何事?’曰:‘請欽差歸天。’大笑曰:‘好極。’猶吸鴉片煙三口,吸罷,命舀水來洗臉。未洗臉,先穿靴復穿大衫,方洗臉。洗畢,大聲曰:‘走!’出門四人大轎預備停當,不坐;信步緩行。觀者十餘萬人。行至廬州得勝門內,就是畢命之處。問那是北方,向北方叩頭三個;又云那是西方,向西方叩頭四個。叩畢,坐在地呼雲:‘快些!’完節畢,功天安買一絕好棺木,並將首級聯綴一堆,後棺亦到固始。”此係葛老先生目見實事,毫不誣也。(李欽差也是清朝一忠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