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隻松鼠開心果黴菌超標說明了農業品牌的那些問題

8月1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其官方網站上發佈的《總局關於3批次食品不合格情況的通告》將網紅電商零食品牌三隻松鼠推向風口浪尖。(開心果黴菌檢出值為70CFU/g,比國家標準規定(不超過25CFU/g)高出1.8倍。)在網頁上有很多文章,但黴菌究竟是什麼哪一種?怎麼形成的?對人體有害程度多大?似乎都沒有提到。

三隻松鼠開心果黴菌超標說明了農業品牌的那些問題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業務部主任阮光鋒指出,此次檢測出的黴菌是指示菌,反映食品生產加工中可能存在衛生操作不太規範等問題。

三隻松鼠開心果黴菌超標說明了農業品牌的那些問題

公告發出當晚,三隻松鼠針對此事作出聲明稱,經過原因排查,其認為黴菌超標極可能是產品出廠後在存儲、運輸條件下控制不當引起黴菌滋生導致的,並強調其使用原料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據三隻松鼠相關負責人透露,三隻松鼠的配送是由第三方負責。

三隻松鼠開心果黴菌超標說明了農業品牌的那些問題

事實上,因管理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此次並非首例,在去年上半年,三隻松鼠就曾被爆旗下奶油味瓜子被檢出甜蜜素含量超標,當時業內對三隻松鼠代工模式存安全隱患問題掀起廣泛討論。

然而食藥監局的通告表明,黴菌超標原因可能是加工用原料受黴菌汙染,或者是由於產品存儲、運輸條件控制不當引起黴菌滋生。在三隻松鼠對此事做出的聲明中有一味強調生產原料符合標準,把黴菌超標推向產品出廠後的存儲、運輸。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認為:三隻松鼠不夠有誠意,他指出,作為一個行業知名品牌,三隻松鼠在出現質量問題時,沒有主動承擔責任,而是把所有問題推得一乾二淨,比如這次是說運輸物流問題導致,甚至推到上游企業。他認為,尤其是在其IPO階段出這些事情,更應該主動出來承擔責任,這是企業家的胸懷跟責任。

三隻松鼠開心果黴菌超標說明了農業品牌的那些問題

從三隻松鼠產品人性化設計、客戶體驗、品牌營銷及企業文化,堪稱農產品品牌營銷案例,但往前追溯,自2012年以來,隨著不斷做大的需求,三隻松鼠的產業鏈是不完整的,產品原材料把控、小作坊代加工、外行人對農產品的貯存和運輸等造成產品不合格事件。自2008年起,大量資本企業和互聯網進入農業行業,盲目嫁接,但大多都忽略了農產品的屬性,往往適得其反。產品與品牌就是皮與毛的關係,皮之不存,毛之焉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