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對孩子缺少坦誠,也是一種“新型暴力”

艾琳卡瑟曾說:“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徵,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

”。

與人坦誠相待,這是與人交往中的關鍵要素之一,但是我們發現很多人在對外的社交時能夠遵守的十分到位,但是回到家中,對待家庭卻缺乏著基本的坦誠相待。

一部講述真實的二戰時期納粹故事的電影《穿條紋睡衣的男孩》,豆瓣評分高達9分以上。但與其他戰爭電影的不同是,這部影片是站在兩個孩子的視角去講述。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對孩子缺少坦誠,也是一種“新型暴力”

影片中納粹高官的孩子布魯諾隨著父母來到了鄉下,結識了欄杆裡的猶太小孩,成為了一對好朋友。

但是由於納粹高官父親總對布魯諾提出的問題用謊言相答,加上這位父親對孩子的種種隱瞞和不坦誠的行為,讓孩子對欄杆內猶太人的世界充滿了無限的好奇,從而最終讓自己的孩子葬送了生命。

孩子的世界是柔軟溫暖的,孩子間的交往也是單純善良的,影片通過這種視角更讓人產生了悲憫傷痛的之情。

透過影片我們能看到,最終釀成悲劇誕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來自於納粹黨的高官父親,因為對待家庭的冷淡和不坦誠,讓這個原本幸福的家庭變得支離破碎。因為在家庭中,缺少坦誠,就是一種“暴力”行為。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對孩子缺少坦誠,也是一種“新型暴力”

親密關係中缺少坦誠,就是一種“暴力”行為。

1.對婚姻的“暴力”

在家庭中的不坦誠,從婚姻層面說,就是至妻子於不信任的境地。影片中的高官父親,將自己牢牢的釘在充滿正義感的軍人的形象上,因為自己特殊的軍人屬性,拒絕向妻子表露自己的工作,處處撒謊和掩瞞。夫妻之間缺少了基本的坦誠,更缺少了對彼此的信任。

尼娜·歐尼爾曾有過“信任是婚姻關係中兩個人所共享的最重要特質也是建立愉快的、成長的關係所不可短缺的”的格言,如果對自己的婚姻和自己的愛人都無法做到坦誠,那隻會讓夫妻產生摩擦,矛盾越來越大。

2.對孩子的“暴力”

影片中的高官父親,說給孩子的大部分語言都是用謊言編織的。當孩子向父親詢問現實情況時,父親每每都會給孩子描述出一幅截然不同的狀況。

父親的不坦誠、現實與謊言之間的碰撞,讓孩子不斷的產生懷疑和疑問,並最終拗不過自己的好奇心,親自探索從而走向了悲劇。

在孩子這樣幼小的年紀,正是探索知識和發現未知世界的時候,不要因為大人的固執思維和一己之見,就斷送了孩子未來的發展空間。泰戈爾曾言,“虛偽的真誠,比魔鬼更可怕”,家長對待孩子的不坦誠,更是對親子之間美好關係的消耗。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對孩子缺少坦誠,也是一種“新型暴力”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不僅讓我們看到戰亂對孩子的世界所帶來的衝擊和影響,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一個家庭的教育不當所帶來的悲哀。

一位偉人曾經說過:

“想要教育好孩子,重要的就在於創造一個有助於孩子成長的環境,也許父母就是最重要的‘環境’,父母需要先受教育,這樣的教育首先就是要反省自己有什麼品格能夠成為孩子的示範,有哪些行為在給予孩子積極的影響”。

因此,當家長在反思中發現不坦誠帶來的不良影響後,應該積極取締掉,做到在家庭中以誠相待。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對孩子缺少坦誠,也是一種“新型暴力”

與孩子坦誠相待時,能採取哪些方式呢?

1.尊重孩子並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很多家長在做決定時總是喜歡自己一拍定案,不告訴孩子實情,不給孩子選擇和知曉的權利,因為害怕孩子會受到傷害,但盧梭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

“要尊重兒童,不要急於為他作出或好或壞的評判”

所以家長不要過度的憂心於實情會不會影響到孩子發展,因為這種情況不僅不會對孩子起到保護的作用,反而會因為刻意的隱瞞拉開與孩子之間的距離。

所以在家長做一些涉及孩子方面的決定時,要學會尊重孩子是一個的獨立個體,有知情的權利,同時也讓孩子擁有權利去做出選擇。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對孩子缺少坦誠,也是一種“新型暴力”

2.不要樹立高高在上的地位

很多父母為了讓自己變得很有威信力,所以就常常端著大人的架子,樹立一副高高在上的形象。但是總讓孩子用仰視的角度去觀看你,怎麼能與孩子有近距離的溝通,能與孩子坦誠相待呢?

所以家長試著拋開大人高高在上的姿態,用跟孩子平等地位與孩子交流和溝通,試著與孩子做朋友。很多家庭可以幸福美滿的法寶就是將親子視如知己,因為知己之間是沒有隱藏的,坦誠的話語會拉近家長與孩子的距離,長此以往,會讓親子關係更加的牢固,彼此更加的信任。

3.學會引導孩子

當家長與孩子坦誠相待時,也會因為現實的殘酷給孩子帶來一些心理上的落差,為了幫助孩子接受事實,這個時候家長要學會正面的開導他們。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並不是遇到不好的事情就一定是件壞事情,“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也有可能因為這件事讓你成長,明白許多道理。這樣就能幫助孩子化悲痛為動力,引導他們積極向上。

於此同時還可以在引導孩子的時候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孩子總是對新鮮的事物是好奇充滿興趣的,放一些輕鬆的動畫片,講一些有趣的有故事,出去室外活動放鬆一下,讓孩子不再沉浸於低落的心情中,幫助不良情緒的化解。

《穿條紋睡衣的男孩》:對孩子缺少坦誠,也是一種“新型暴力”

影片的最後,小布魯諾的離世對所有觀影者都造成了沉重的打擊,我想通過這個讓人感到悲痛的結局,去警醒現在那些在家庭中不坦誠相待的父母,不要因為自己的教育錯誤,讓自己的孩子遭受痛苦。

洛克曾言:

“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和錯配了藥一樣,第一次弄錯了,決不能借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它們的影響是終身洗刷不掉的”

所以,不要讓教育的錯誤不斷的重複下去,那樣只能加深錯誤在孩子身上的影響,及唯有時的補救和彌補,能夠幫助孩子從新走上正確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