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版《Crash》警察 vs 醫生,這場衝突中沒有贏家


近日,在上海著名的仁濟醫院上演了一幕現實版的《Crash》。

作為白衣天使的醫生把患者打傷;

作為正義化身的警察把醫生拷走;

愁容滿面的患者在醫院苦苦等待自己的醫生;

讓我們先看看事情的經過,微信暱稱“一個有點理想的記者”首先爆料在上海最老牌的三甲醫院,仁濟醫院發生了一起奇特的事件。

在視頻中我們可以看到,派出所的民警和醫生們爭吵了起來,很快一名醫生被警方帶走,帶走的時候還上了手銬。

被帶走的醫生是仁濟醫院胸外科專家趙曉菁主任。這兩段視頻在網上被快速轉發,引起網友熱議。終於,今天傍晚上海警方官方發佈事件通告:

現實版《Crash》警察 vs 醫生,這場衝突中沒有贏家


趙曉菁的一位醫生朋友告訴記者,趙曉菁技術很好,在業內是大咖,他被拷走的消息在全國胸外科微信群裡引發了熱議。

事後,趙曉菁接受中國經營報採訪時表示,在被帶到警局後,大家都開始冷靜下來,他立刻返回醫院繼續診療工作,並在工作結束後再次來到警局做完筆錄。

貌似一切都平靜了,但是洛哥看完視頻和官方通告,總是感覺不舒服,感覺如鯁在喉,感覺一股氣在體內亂撞。

在醫院,本應該規規矩矩的患者為什麼要去衝撞醫生?

在醫院,本應該是治病救人的醫生為什麼要把患者打到骨折?

在醫院,本應該習慣性處理醫鬧的警察為什麼會把醫生拷走?

在進行心靈拷問之前,我們先了解一部奧斯卡獲獎影片《Crash》(撞車)


《Crash / 撞車》

現實版《Crash》警察 vs 醫生,這場衝突中沒有贏家

在短短的36個小時內,一場意外的車禍把事件前後生活在洛杉磯素昧平生的一群人推入了多米諾式的情緒深淵中。

地區檢察官(布蘭登·費舍爾飾)與嬌慣的妻子簡(桑德拉·布洛克飾)被兩個黑人小夥兒用槍指著頭,只能無奈地看著他們搶走自己心愛的SUV座駕。回到家之後,餘驚未消的裡克和簡又僱用了墨西哥鎖匠丹尼爾,為他們家所有的門換上新鎖,以免再遭遇到被竊被劫之類的恐怖經歷,但當簡無意中瞥見丹尼爾的文身時,她斷定丹尼爾也是黑社會分子,會私配許多的鑰匙賣給同夥,實際上,丹尼爾只是在勤勞努力地生活著,有著可愛漂亮的妻女。

白人巡警瑞恩(馬特·狄龍 飾)希望能夠為久病的父親尋求到更好的醫療救助,但HMO機構負責相關事宜的黑人職員卻辦事拖沓,以至瑞恩的父親遲遲無法得到適合的醫生的診療。隨後,內心不快而又有些種族傾向的瑞恩在處理交通堵塞的時候,把心中的怨氣通通發洩在一對兒黑人夫婦的身上,而這對兒黑人夫婦——身為電視導演的卡梅隆和克里斯汀(桑迪·紐頓 飾)一直沒弄清自己到底違章在哪兒,克里斯汀委屈地認為卡梅隆不愛她,因為愛她就應該保護她,不應該在警察莫名的盤查面前顯得那麼懦弱,而卡梅隆也是一肚子委屈。

黑人刑警格拉罕姆家中有著一個癮君子的媽媽和一個竊車賊的弟弟,家裡煩心事不斷的他近日又接手了一個燙手的山芋:負責調查一起白人警員槍擊黑人警員的案件。。。。。。

現實版《Crash》警察 vs 醫生,這場衝突中沒有贏家


《撞車》是一部以小博大的優秀電影作品,影片由保羅·哈吉斯執導,並於2004年多倫多電影節上映,影片以其精妙的敘事技巧和出色的鏡頭語言擊敗了同年競爭對手《斷背山》,一舉奪得第7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以及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三項大獎。

種族主義

一開始我以為這只是一部控訴美國種族主義的電影,......在文明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可能對發達城市依然存在這樣的種族、地域歧視感到震驚,但細細一想,這確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時刻充斥在打工族耳朵裡的“外地人”、我們想要關心卻無時無刻不在封鎖消息的新西的暴動、一聽說是哪裡的人便會口耳相傳那裡的人人品如何等等,都是隱藏在我們身邊的種族主義,唯一不同的是我們沒有成批量的像牲口一樣被拍賣罷了,不要說你沒有因為地域或民族問題在上學和工作上發生過不平等待遇,只不過大多數人選擇了噤聲。

現實版《Crash》警察 vs 醫生,這場衝突中沒有贏家


踢貓效應

這是一部值得人們反覆咀嚼的電影。它讓我想起了著名的“踢貓效應”,人們的不滿和糟糕的情緒一個又一個的傳導,如果不傳到金字塔的底層,這種宣洩可以一直持續下去。

當這種痛苦延伸到了最底層,也就是片中披上隱形斗篷的小女孩時,導演用了相對樂觀且是最童話的手法,子彈射出去,小女孩毫髮無傷,因為波斯老闆沒有裝子彈。這是一個格外浪漫且悲情的鏡頭。

現實版《Crash》警察 vs 醫生,這場衝突中沒有贏家


所有的怒氣和糟糕的情緒最終總要有一個承受者,而導演對小女孩的“拯救”也是對人們自己的拯救,將自己的不幸加諸在別人身上絲毫不會減少自己的痛苦,只能讓你加倍認識到自己的悲哀,這無非是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


自我邏輯~~滋生~~負面情緒


心理學上把焦慮、緊張、憤怒、沮喪、悲傷、痛苦等情緒統稱為負性情緒(negative emotion),有時又稱為負面情緒,人們之所以這樣稱呼這些情緒,是因為此類情緒體驗是不積極的,身體也會有不適感,甚至影響工作和生活的順利進行,進而有可能引起身心的傷害。

醫生、患者、警察,這三個詞拿出來任何一個,都足可以挑動社會輿論的敏感神經。今天,我們不想討論如何理解患者的心情,如何看待醫生的工作量,也不想討論如何維護執法者的權威。

今天在仁濟醫院發生的一切,都是源於負面情緒。在我們拷問負面情緒之前,我們要認清一個現實,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邏輯中,而且從不質疑自己的邏輯的正確性。一旦自己的邏輯受到挑戰,內心就會覺得受到侵犯,必然產生負面情緒。

患者的邏輯:我預約過了,我就應該在下午得到診治;

醫生的邏輯:你前面排隊的人都是預約的,要等他們看完,才輪到你;

警察的邏輯:你把人打傷,必須把你帶到所裡處理;

網友的邏輯:警察把醫生帶走,後面那些預約的病人怎麼辦?還要人家再等一個月嗎?

每個人的邏輯都沒有錯,為什麼撞到一起就產生這麼大的化學反應?因為人性就是這麼容易被負面情緒控制。就像學好很難,學壞幾天一樣。負面情緒具有極強的傳染性,電影《Crash》中,負面情緒在人群中被迅速傳染放大。

現實版《Crash》警察 vs 醫生,這場衝突中沒有贏家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調查,全球範圍內出現心理問題的人越來越多,而且呈現出明顯的低齡化,最低年齡已低至十幾歲。是的,我們無法選擇即將要發生的事情,無法預料到未來,同樣,我們也無法預測到什麼時候有突如其來的負面情緒,無法料到會造成多麼嚴重的後果。

上海作為中國最規範的城市(沒有之一),醫生、患者、警察、網友上演了一場真實版的《Crash》,這無疑對上海的城市形象造成了傷害,對苦苦掛號的患者造成了傷害。在這場衝突中,沒有贏家。

學會控制情緒

車和家創始人李想曾說:不少朋友不清楚什麼是情商。這個情不是感情的情,而是情緒的情,尤其是關鍵時刻對於自我情緒的控制能力,以及關鍵時刻做出理性選擇的能力。

情緒穩定,是成年人最大的本事,能控制情緒的人,也能更從容地控制人生。

韓寒有一句話說:聽過很多大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願你能懂得很多大道理,也能控制好自己的小情緒。別讓情緒,成為你前行路上的絆腳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