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Crash》警察 vs 医生,这场冲突中没有赢家


近日,在上海著名的仁济医院上演了一幕现实版的《Crash》。

作为白衣天使的医生把患者打伤;

作为正义化身的警察把医生拷走;

愁容满面的患者在医院苦苦等待自己的医生;

让我们先看看事情的经过,微信昵称“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首先爆料在上海最老牌的三甲医院,仁济医院发生了一起奇特的事件。

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派出所的民警和医生们争吵了起来,很快一名医生被警方带走,带走的时候还上了手铐。

被带走的医生是仁济医院胸外科专家赵晓菁主任。这两段视频在网上被快速转发,引起网友热议。终于,今天傍晚上海警方官方发布事件通告:

现实版《Crash》警察 vs 医生,这场冲突中没有赢家


赵晓菁的一位医生朋友告诉记者,赵晓菁技术很好,在业内是大咖,他被拷走的消息在全国胸外科微信群里引发了热议。

事后,赵晓菁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表示,在被带到警局后,大家都开始冷静下来,他立刻返回医院继续诊疗工作,并在工作结束后再次来到警局做完笔录。

貌似一切都平静了,但是洛哥看完视频和官方通告,总是感觉不舒服,感觉如鲠在喉,感觉一股气在体内乱撞。

在医院,本应该规规矩矩的患者为什么要去冲撞医生?

在医院,本应该是治病救人的医生为什么要把患者打到骨折?

在医院,本应该习惯性处理医闹的警察为什么会把医生拷走?

在进行心灵拷问之前,我们先了解一部奥斯卡获奖影片《Crash》(撞车)


《Crash / 撞车》

现实版《Crash》警察 vs 医生,这场冲突中没有赢家

在短短的36个小时内,一场意外的车祸把事件前后生活在洛杉矶素昧平生的一群人推入了多米诺式的情绪深渊中。

地区检察官(布兰登·费舍尔饰)与娇惯的妻子简(桑德拉·布洛克饰)被两个黑人小伙儿用枪指着头,只能无奈地看着他们抢走自己心爱的SUV座驾。回到家之后,余惊未消的里克和简又雇用了墨西哥锁匠丹尼尔,为他们家所有的门换上新锁,以免再遭遇到被窃被劫之类的恐怖经历,但当简无意中瞥见丹尼尔的文身时,她断定丹尼尔也是黑社会分子,会私配许多的钥匙卖给同伙,实际上,丹尼尔只是在勤劳努力地生活着,有着可爱漂亮的妻女。

白人巡警瑞恩(马特·狄龙 饰)希望能够为久病的父亲寻求到更好的医疗救助,但HMO机构负责相关事宜的黑人职员却办事拖沓,以至瑞恩的父亲迟迟无法得到适合的医生的诊疗。随后,内心不快而又有些种族倾向的瑞恩在处理交通堵塞的时候,把心中的怨气通通发泄在一对儿黑人夫妇的身上,而这对儿黑人夫妇——身为电视导演的卡梅隆和克里斯汀(桑迪·纽顿 饰)一直没弄清自己到底违章在哪儿,克里斯汀委屈地认为卡梅隆不爱她,因为爱她就应该保护她,不应该在警察莫名的盘查面前显得那么懦弱,而卡梅隆也是一肚子委屈。

黑人刑警格拉罕姆家中有着一个瘾君子的妈妈和一个窃车贼的弟弟,家里烦心事不断的他近日又接手了一个烫手的山芋:负责调查一起白人警员枪击黑人警员的案件。。。。。。

现实版《Crash》警察 vs 医生,这场冲突中没有赢家


《撞车》是一部以小博大的优秀电影作品,影片由保罗·哈吉斯执导,并于2004年多伦多电影节上映,影片以其精妙的叙事技巧和出色的镜头语言击败了同年竞争对手《断背山》,一举夺得第7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以及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剪辑三项大奖。

种族主义

一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部控诉美国种族主义的电影,......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我们可能对发达城市依然存在这样的种族、地域歧视感到震惊,但细细一想,这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时刻充斥在打工族耳朵里的“外地人”、我们想要关心却无时无刻不在封锁消息的新西的暴动、一听说是哪里的人便会口耳相传那里的人人品如何等等,都是隐藏在我们身边的种族主义,唯一不同的是我们没有成批量的像牲口一样被拍卖罢了,不要说你没有因为地域或民族问题在上学和工作上发生过不平等待遇,只不过大多数人选择了噤声。

现实版《Crash》警察 vs 医生,这场冲突中没有赢家


踢猫效应

这是一部值得人们反复咀嚼的电影。它让我想起了著名的“踢猫效应”,人们的不满和糟糕的情绪一个又一个的传导,如果不传到金字塔的底层,这种宣泄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当这种痛苦延伸到了最底层,也就是片中披上隐形斗篷的小女孩时,导演用了相对乐观且是最童话的手法,子弹射出去,小女孩毫发无伤,因为波斯老板没有装子弹。这是一个格外浪漫且悲情的镜头。

现实版《Crash》警察 vs 医生,这场冲突中没有赢家


所有的怒气和糟糕的情绪最终总要有一个承受者,而导演对小女孩的“拯救”也是对人们自己的拯救,将自己的不幸加诸在别人身上丝毫不会减少自己的痛苦,只能让你加倍认识到自己的悲哀,这无非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自我逻辑~~滋生~~负面情绪


心理学上把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等情绪统称为负性情绪(negative emotion),有时又称为负面情绪,人们之所以这样称呼这些情绪,是因为此类情绪体验是不积极的,身体也会有不适感,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的顺利进行,进而有可能引起身心的伤害。

医生、患者、警察,这三个词拿出来任何一个,都足可以挑动社会舆论的敏感神经。今天,我们不想讨论如何理解患者的心情,如何看待医生的工作量,也不想讨论如何维护执法者的权威。

今天在仁济医院发生的一切,都是源于负面情绪。在我们拷问负面情绪之前,我们要认清一个现实,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逻辑中,而且从不质疑自己的逻辑的正确性。一旦自己的逻辑受到挑战,内心就会觉得受到侵犯,必然产生负面情绪。

患者的逻辑:我预约过了,我就应该在下午得到诊治;

医生的逻辑:你前面排队的人都是预约的,要等他们看完,才轮到你;

警察的逻辑:你把人打伤,必须把你带到所里处理;

网友的逻辑:警察把医生带走,后面那些预约的病人怎么办?还要人家再等一个月吗?

每个人的逻辑都没有错,为什么撞到一起就产生这么大的化学反应?因为人性就是这么容易被负面情绪控制。就像学好很难,学坏几天一样。负面情绪具有极强的传染性,电影《Crash》中,负面情绪在人群中被迅速传染放大。

现实版《Crash》警察 vs 医生,这场冲突中没有赢家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调查,全球范围内出现心理问题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最低年龄已低至十几岁。是的,我们无法选择即将要发生的事情,无法预料到未来,同样,我们也无法预测到什么时候有突如其来的负面情绪,无法料到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上海作为中国最规范的城市(没有之一),医生、患者、警察、网友上演了一场真实版的《Crash》,这无疑对上海的城市形象造成了伤害,对苦苦挂号的患者造成了伤害。在这场冲突中,没有赢家。

学会控制情绪

车和家创始人李想曾说:不少朋友不清楚什么是情商。这个情不是感情的情,而是情绪的情,尤其是关键时刻对于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以及关键时刻做出理性选择的能力。

情绪稳定,是成年人最大的本事,能控制情绪的人,也能更从容地控制人生。

韩寒有一句话说:听过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愿你能懂得很多大道理,也能控制好自己的小情绪。别让情绪,成为你前行路上的绊脚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