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漢陽之十七 消失的高公街

之前南岸嘴有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叫高公街,明成化年間漢水改道後,漢江與月湖河湖分離,漢水從龜山以北東流入江。為避免洪汛時江流倒溢,明正德初年(1506年)在東月湖臨長江處築了一道長670餘米的大堤,防止江水倒灌入湖,稱免溺堤。

話說漢陽之十七 消失的高公街

圖右邊既是高公橋

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修復此堤,堤上遍植楊柳,稱為楊柳堤。清雍正十年(1732年),漢陽郡守高綱主持維修楊柳堤,堤頂鋪墊條石,並與紳士甘昌祺一起在堤中段捐建一石橋,橋上建亭,人們分別稱堤為高公堤、橋為高公橋。

清末,漢陽鐵廠建於龜山以北,由於工人住宅的興建和工商業的發展,高公堤演變為高公街,與顯正街、西大街同為漢陽最繁華的街道。清末至民國初期,南岸嘴聚集幾十家民營工廠,成為武漢三鎮較為集中的民營機器製造業基地。

話說漢陽之十七 消失的高公街

遠處左邊漢江右邊長江,中間既是高公街

高公街的街後設有漢口集家嘴到漢陽城區的渡口,直到20世紀90年代末,渡口仍然存在,日均渡乘客萬人次。

話說漢陽之十七 消失的高公街

清末,在集家嘴龍王廟處拍攝對岸的高公街

由於高公街位於漢水與長江交匯處,漢水沖刷著河岸,導致河岸逐年崩塌,從20世紀50年代至90年代的40多年裡,高公街北部逐漸崩潰成為江漢河床,街長由300多米縮至180米。

昔時,漢陽有三條最為熱鬧的街道。一是漢陽西大街,二是漢陽雙街,三是漢陽高公街。

話說漢陽之十七 消失的高公街

漢陽高公街的名字是高公橋的存在而定,後來漢陽鐵廠和漢陽兵工廠落戶在漢陽,這裡才真正熱鬧起來,高公橋的北面接漢陽高公街,高公橋的南面通向晴川街(舊名為月湖街),西面是一排漢陽鐵廠的單身職工宿舍,東面可達跨鶴街。 別小看這幾條街,當年這高公橋可算得上這一帶的交通要道。伴隨著相聚在此的常住居民的增加,這高公橋一帶的熱鬧場景比起六渡橋來說,也相差無幾。

話說漢陽之十七 消失的高公街

上世紀八十年代,因興建晴川飯店,晴川街的下水道要加大。在挖開地面之後,從被挖深溝的底部到地面足有五米多深。在高公橋的這一塊的地方,其斷層的層疊情況看,泥沙層的層疊為多數。這說明高公橋是在被水災過後的泥沙所填埋,那高公街的房子則是隨水災而毀滅。水災過後,又是重建。

話說漢陽之十七 消失的高公街

98年長江大洪水時的高公街

可以說,高公橋這一帶就是這樣,被水毀之後,再重建,又一次被水毀,再一次又重建。高公橋這一帶的老街坊們,就是這樣一直反反覆覆地生活著,一直到2003年就劃上了句號。

話說漢陽之十七 消失的高公街

2003年拆遷中的高公街

2003年年高公街在大拆遷中,已從地平線上完全消失,留給後人的僅僅是個歷史的記憶。

話說漢陽之十七 消失的高公街

現在的南岸嘴公園

​現在的高公街原址已成南岸嘴公園,遷出去的人部分去了建港,部分去了桃花島。

自此漢陽再無高公街。(部分圖片來自網絡感謝資源提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