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汉阳之十七 消失的高公街

之前南岸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叫高公街,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汉江与月湖河湖分离,汉水从龟山以北东流入江。为避免洪汛时江流倒溢,明正德初年(1506年)在东月湖临长江处筑了一道长670余米的大堤,防止江水倒灌入湖,称免溺堤。

话说汉阳之十七 消失的高公街

图右边既是高公桥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修复此堤,堤上遍植杨柳,称为杨柳堤。清雍正十年(1732年),汉阳郡守高纲主持维修杨柳堤,堤顶铺垫条石,并与绅士甘昌祺一起在堤中段捐建一石桥,桥上建亭,人们分别称堤为高公堤、桥为高公桥。

清末,汉阳铁厂建于龟山以北,由于工人住宅的兴建和工商业的发展,高公堤演变为高公街,与显正街、西大街同为汉阳最繁华的街道。清末至民国初期,南岸嘴聚集几十家民营工厂,成为武汉三镇较为集中的民营机器制造业基地。

话说汉阳之十七 消失的高公街

远处左边汉江右边长江,中间既是高公街

高公街的街后设有汉口集家嘴到汉阳城区的渡口,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渡口仍然存在,日均渡乘客万人次。

话说汉阳之十七 消失的高公街

清末,在集家嘴龙王庙处拍摄对岸的高公街

由于高公街位于汉水与长江交汇处,汉水冲刷着河岸,导致河岸逐年崩塌,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40多年里,高公街北部逐渐崩溃成为江汉河床,街长由300多米缩至180米。

昔时,汉阳有三条最为热闹的街道。一是汉阳西大街,二是汉阳双街,三是汉阳高公街。

话说汉阳之十七 消失的高公街

汉阳高公街的名字是高公桥的存在而定,后来汉阳铁厂和汉阳兵工厂落户在汉阳,这里才真正热闹起来,高公桥的北面接汉阳高公街,高公桥的南面通向晴川街(旧名为月湖街),西面是一排汉阳铁厂的单身职工宿舍,东面可达跨鹤街。 别小看这几条街,当年这高公桥可算得上这一带的交通要道。伴随着相聚在此的常住居民的增加,这高公桥一带的热闹场景比起六渡桥来说,也相差无几。

话说汉阳之十七 消失的高公街

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兴建晴川饭店,晴川街的下水道要加大。在挖开地面之后,从被挖深沟的底部到地面足有五米多深。在高公桥的这一块的地方,其断层的层叠情况看,泥沙层的层叠为多数。这说明高公桥是在被水灾过后的泥沙所填埋,那高公街的房子则是随水灾而毁灭。水灾过后,又是重建。

话说汉阳之十七 消失的高公街

98年长江大洪水时的高公街

可以说,高公桥这一带就是这样,被水毁之后,再重建,又一次被水毁,再一次又重建。高公桥这一带的老街坊们,就是这样一直反反复复地生活着,一直到2003年就划上了句号。

话说汉阳之十七 消失的高公街

2003年拆迁中的高公街

2003年年高公街在大拆迁中,已从地平线上完全消失,留给后人的仅仅是个历史的记忆。

话说汉阳之十七 消失的高公街

现在的南岸嘴公园

​现在的高公街原址已成南岸嘴公园,迁出去的人部分去了建港,部分去了桃花岛。

自此汉阳再无高公街。(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资源提供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