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縣:“半夏之鄉”開出脫貧“藥方”

脫貧攻堅已進入收官衝刺的關鍵階段,西和縣是甘肅省8個未摘帽貧困縣之一,眼下,當地正全力以赴攻堅“貧中之貧”,決戰“困中之困”。春耕時節,記者來到西和縣,走進了“半夏之鄉”的脫貧攻堅現場。

西和縣:“半夏之鄉”開出脫貧“藥方”

眼下,天氣回暖,半夏也進入了發芽的關鍵時期,農技人員對農戶進行技術及後期田間管理培訓。西和半夏人工栽培歷史已有30餘年,2003年,西和縣被農業部命名為“中國半夏之鄉”。半夏種植1畝大約收穫400公斤,能帶來上萬元的收益。

就是在不斷的推廣、嘗試中,通過科學種植管護,西和半夏品質產量逐年上升,目前,西和縣年產幹半夏6000噸左右,佔全國市場份額70%以上。全縣發展中藥材專業合作組織100餘家,“合作社+農戶+基地”的經營模式逐步完善。

西和縣:“半夏之鄉”開出脫貧“藥方”

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解決的不僅是銷售難題,群眾還流轉土地,走進企業去工作。

眼下,西和工業集中區正在加速建設中,這也是西和縣下一步加快中藥材市場流通體系建設中邁出的重要一步。

西和縣:“半夏之鄉”開出脫貧“藥方”

2019年,西和縣半夏種植面積達到了2萬餘畝,產值7億多元,僅以半夏為主的中藥材產業共帶動貧困戶1.1萬戶,貧困戶年均增收1500多元。“小半夏”成為了西和縣助推脫貧攻堅的名副其實的“大引擎”。面對6月底前要全面完成脫貧攻堅考核任務的答卷,西和縣重點緊盯最後48個未脫貧村,推動全縣產業發展持續發力。(來源:視聽甘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