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外界譭譽?王陽明:“此心不動,萬事從容”

在嶽麓書院講堂中有一副對聯的前三句寫道:“是非審之於心,譭譽聽之於人,得失安之於數

”。

意思是:自己的言行是對是錯,要用自己的良心去衡量;自身被讚譽或者受詆譭,要聽任別人的評價;一生的得失,要聽從命運的安排。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很多人都會經歷別人的不理解,我們常常因外界的誤解而內心委屈不已,古人講:任勞容易任怨難,讓我們承受勞苦我可以接受,可是讓我們承受委屈這個是很難做到的。

如何看待外界譭譽?王陽明:“此心不動,萬事從容”

今天我們聽過很多成功者的分享,他們說:格局都是被委屈給撐大的,想要獲得成功,必須要忍受別人不能忍受的痛苦和委屈,這些話聽著很有道理,也激勵者很多人成長,可是當我讀了王陽明之後,發現這個世界上本身沒有委屈,我們所說的委屈只是內心弱小的人給自己的境遇貼上的標籤而已。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的譭譽都來自外界,一個內心強大的人,外界的譭譽又能把我怎麼樣呢?吐沫星子能淹死人,但淹死的都是內心脆弱的人,一個真正自信的人,外界的一切干擾能奈我何。

如何看待外界譭譽?王陽明:“此心不動,萬事從容”

有一次,王陽明的僕人偷了客人的鞋,王陽明讓僕人買鞋,僕人拿偷來的鞋給王陽明穿,朋友見了王陽明穿著的鞋之後非常的生氣,和王陽明絕交了。

後來,僕人承認是自己偷了鞋,朋友跑來向王陽明道歉,並問王陽明當時為何不解釋,王陽明說:我沒有偷你的鞋這是自信,就算你誤會我也未傷我分毫,你來向我道歉我又未得分毫,你倒是先發怒,後愧疚,心亂的很,有自信的人,外界的毀謗傷不了你。

我們常常對物慾動心,還會對別人的評價動心,之所以動心,是因為我們並不自信,就像一個空碗,需要外在的東西來填充,而別人的評價就是填充物。

如何看待外界譭譽?王陽明:“此心不動,萬事從容”

榮譽是從正面磨礪你,誹謗是從反面磨礪你,無論是哪種,他都是你煉心的大好時機,都能讓你達到此心不動的境界。

有一次,皇帝南巡,平定了朱王叛亂後,小人在皇帝前詆譭說王陽明謀反,王陽明弟子很擔心,苦苦相勸王陽明做好準備,王陽明卻泰然不動。

王陽明說:“你們的擔心都是多餘的,第一、我早已經交了兵權,說我謀反是愚蠢,第二,我此時上躥下跳,打點關係,豈不是正中了那些人的詭計,說我做賊心虛,此時泰然自若也有深意在,即使皇上懲治我,我也無法迴避,雷要打就隨他來,憂懼有何用。”

如何看待外界譭譽?王陽明:“此心不動,萬事從容”

這就是此心不動,這並不是消極的聽天由命,而是抱定問心無愧的心來應對即將到來的危機。

危機未來沒必要動心,危機來了動心也沒必要。

一個內心不強大的人,在生命中遇到一點困難就著急上火,上躥下跳,唯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才會遇事從容,具體就是心不為外物所動,不因外界的事物和別人的評價擾亂我們的內心,此心不動,萬事從容。


如何看待外界譭譽?王陽明:“此心不動,萬事從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