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教書法,北大為什麼離書法那麼遠?

近日,看到“北大清華講座”公眾號發佈了北京大學開設有“書法審美與實踐”課程。作為一名書法愛好者,我一直覺得北大是國人心中的文化高地,1919年北大就由沈尹默牽頭成立了“書法研究會”,百年北大的人文氣息和學養傳承在北大這塊沃土積澱成高原,於是就想去聽課充電。


去了才知這是北大新成立的北京大學書法教育與研究中心所開辦的課程,主講教授居然是一位法學專家。由非專業人士做書法教育,會不會有點不嚴謹?


“外行”教書法,北大為什麼離書法那麼遠?

這讓我想起了若干年前衡正安先生《北大,你為什麼離書法那麼遠?》一文,頗能感同身受:“據我瞭解,現今的北大教授,有幾人能寫一手好板書,有幾人能對書法有深刻的體悟?有的教授的毛筆字,缺少起碼的書法基礎訓練,不知‘中鋒’為何物……甚至有的教授寫的字俗到和民間的‘招財進寶’差不多,哪裡還談得上真正的書法?北大的書法傳統不見了,現今的北大,離書法越來越遠了。”


當年衡先生的這篇文章影響很大,北大王嶽川教授以《北大離書法並不遠》一文回應,引發書法圈和高校的熱議。2011年3月,斯舜威在《書法報》發表《北大為何缺少書法家?》一文,也是談北大書法文化缺失的。


現在對北大書法文化缺失的批評不在少數,2018年有媒體採訪北大一位機構負責人的時候,其背後牆上掛著一件龍飛鳳舞的“江湖書法”,有人寫了一篇《書法教育迫切!“江湖體”現身北大精英辦公室,究竟打了誰的臉?》的文章發於媒體。北大在書法這個問題上怎麼了?這麼多年為什麼一直有人批評北大書法文化缺失,而現狀還一直得不到改變。


“外行”教書法,北大為什麼離書法那麼遠?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黃益平 接受鳳凰衛視主持人胡玲採訪

書法教育對加強整個社會的文化自信、提高全民的藝術品味和素質有巨大作用。教書育人的百年大業,是千秋功德,我們一定要重視書法教育。北大是中國知名學府、世界名校,所以北大可以不貪全,但一定不能不做精。北大任何一門學科的建設和成立都應該成為中國教育界的標杆,都應該是中國學術界的頂尖權威代表,不能用自己的興趣去挑戰別人的專業。北大當務之急需要有一個全國權威頂尖的書法專家做學科帶頭人,還要有一批在書法界公認的有綜合學識、有藝術建樹、懂書法理論、會書法創作的學者擔任書法任課老師。北大這麼多年雖然有書法教育,但一直缺少公認的書法學科帶頭人,我想這是北大書法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一流學府不能做成三流學科,不能讓“北京大學”四字有了微塵。(原標題為“再說‘北大,你為什麼離書法那麼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