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味的“饋贈”

2019年歲尾,神州大地遭遇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場冠狀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突襲華夏,以武漢為重點的全國性疫情防治和救助工作全面展開。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在本該閤家團員的時刻,無數人上了戰場,拋家舍業,在天災面前成為讓無數國人感動的最美“逆行者”。望著那些堅毅的背影,我們在感動之餘,感慨之餘,是否注意到他們身後那一雙雙幼小孩童的眼眸?他們有的是警察醫生的孩子,被獨自留在家裡。有的是父母患病雙雙隔離,就剩下一個稚嫩的孩童,隔著窗戶靜靜凝望著外面的世界。


野味的“饋贈”


稚子何辜?造成今天這樣撕心裂肺局面的罪魁禍首又在哪裡?那個將蝙蝠身上的病毒引渡到人類身上的人,他如今可看到了這樣的一幕幕?在疫情重災區武漢,醫護人員每天都在竭盡全力和死神賽跑,而這位死神又是誰引來的?在孩子的心裡,在無數病患的心裡,在所有國人的心裡,大家都在思索,這一切究竟是在為誰贖罪?

為了一己口腹之慾,禍害了整個中國,乃至世界。那些吃野味的人,那些殘忍地將野生動物抓捕回來大快朵頤的人,你們知道嗎?這就是報應!可悲的是,這份大自然的報復太過猛烈,波及了無數無辜的生靈。而你們,看到了這樣血淋淋的教訓,可會醒悟?殘忍,是要遭天譴的!

其實,這句話我的一位叔叔早就說過。去年新年,全家人在飯店就餐。席間上來一道冷菜:龍蝦刺身。龍蝦剛被活生生地剝去殼,肉被削成一片片的。但它還活著,眼珠子滴溜溜轉,放射出可憐的光,長鬚不停地顫動。叔叔停箸於桌,臉露慍色。姑姑再三勸他,終是不肯吃,卻講出下面一席話來。

他說,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歷史和文化更是源遠流長。可是恰恰也是中國人,發明了無數殘忍地烹飪動物的方法。江南人很柔弱吧,蘇州是胭粉之地,溫柔鄉里一擲千金。那裡也有一道名菜:“松鼠桂魚”,很殘酷。魚兒被剮、被切,被油炸,端上桌還務必得活著,嘴巴翕動,否則不足以展示廚師的手藝。賓客點頭,大快朵頤。還有以“無所不吃”而“聞名世界”的廣東人。他們天上有翅膀的除了飛機不吃,地下帶腿的除了桌椅不吃,其餘通吃。“三叫”知道吧?把剛出生的小老鼠囫圇吞吃。筷子夾起來蘸醬油是第一叫;放進嘴裡用牙齒一咬,是第二叫;嚥下肚是第三叫。河北有一道菜喚作“生離死別”。把活甲魚塞進蒸籠裡,只留下一個小孔,孔外放一碟香油之類的調料。甲魚在蒸籠裡受熱不過,就伸出頭來喝一口香油。甲魚熟了,香油也浸進五臟六腑了。再把梨切成瓣放在周圍,就是生梨(離)死鱉(別)。這些都是什麼玩意?!世間萬物皆有靈性,連樹木都被科學實驗證明有痛感,而那些活生生的動物們呢?動物何辜,要遭此荼毒?

叔叔的話言猶在耳,再聯想當下這場來勢洶洶的疫情。我想,國人真的應該好好反思一下了。動物是人類的夥伴,它們也是地球的主人。有些動物我們是絕對不能再吃了。再吃,或再殘忍地吃,我們民族是要再遭天譴的。動物也會報復我們,動物並不比人類傻。想想這場可怕的疫情會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怎樣的陰影?寫到這裡,我想起了居住在我樓上的一個小女孩。她的父母因為疫情奔赴武漢,就留下她奶奶和她獨自在家。一次一起下樓,她用稚嫩的聲音問奶奶,“奶奶,那些人真的是因為吃了樹林裡的小動物才生病的嗎?”她的奶奶也不懂,只能點頭。女孩悶在口罩裡的聲音甕聲甕氣,“可是老師告訴我們不能吃小動物啊。”她的奶奶只能無奈苦笑,“是那些大人不聽話。”女孩嘆了口氣,拉著她奶奶的手一邊走一邊嘀咕,“我再也不吃肉了,什麼肉也不吃了!”


野味的“饋贈”


一己口腹之慾害人害己,一時口腹之慾禍國殃民。在未來的某天,當人類真正學會了對動物生靈們心存敬畏,才能將自己從殺戮者的泥潭中拯救出來。記住,天理昭昭,輪迴不爽。人若行兇,必被兇之!


野味的“饋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