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從犯人流放地逆襲為文化昌興、名人輩出的小城

古稱昭陽的江蘇興化,春秋時屬吳,戰國時屬楚,在宋朝時曾為犯人發配之地,後因范仲淹在此當官任職時將縣名改名興化,意為“昌興教化”。這一改名果然風水逆轉,自南宋鹹淳至清末光緒期間,600年間興化人參加科舉考試,竟然有262人中舉人,93人中進士,1人中狀元,這在全國也屬罕見。其中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明代狀元宰相李春芳、清代揚州八怪之首鄭板橋、另一揚州八怪李鱔、被稱為“東方黑格爾”的清代文學家劉載熙等世界知名文豪和書畫家,都是誕生或生活在興化小城的。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從犯人流放地逆襲為文化昌興、名人輩出的小城

春天的興化風景如畫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從犯人流放地逆襲為文化昌興、名人輩出的小城

保留眾多文物古蹟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從犯人流放地逆襲為文化昌興、名人輩出的小城

揚州八怪鄭板橋故居


興化老城十字路口有一座始建於明代重簷飛翹的四牌樓亭子,裡面拱頂內壁掛滿了47塊匾額,用以紀念和頌揚興化歷代名人,但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破壞殆盡,現在的牌樓亭子,則是1990年重建的,除了7塊舊匾外,其餘40塊新匾由全國知名書法家趙樸初、啟功、沙孟海等40名人題寫,書體各異流派紛呈,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國內也十分罕見,使興化四牌樓不僅成為歷史文物,而且成了當代中國書法藝術的瑰寶。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從犯人流放地逆襲為文化昌興、名人輩出的小城

始建於明代重簷飛翹的四牌樓亭子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從犯人流放地逆襲為文化昌興、名人輩出的小城

書法大家的墨寶成為當代中國書法藝術的瑰寶。


以詩書畫三絕蓋世,清代“揚州八怪”的領銜人物鄭板橋的故居,坐落在興化市東城外板橋景園,故居始建於清代,原為茅舍,後改為瓦木結構,鄭板橋在這裡度過青少年時代,直至乾隆元年,他44歲中進士後才從這裡走出家門。鄭板橋故居1983年重修,現為興化市文物保護單位。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從犯人流放地逆襲為文化昌興、名人輩出的小城

趙樸初題寫的鄭板橋故居橫匾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從犯人流放地逆襲為文化昌興、名人輩出的小城

鄭板橋故居內景

 

鄭板橋故居座北朝南,粉牆黛瓦,有客堂、居室、書齋、小廚房等建築,庭院清幽,樸實無華,保持了“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的意境,大門門額上嵌有趙樸初手書“鄭板橋故居”石刻,門堂內上懸掛劉海粟題書“鄭燮故居”木匾一塊,入門走進室內,中間一間是客堂,堂上掛著一副鄭板橋的《墨荷圖》,走過小院裡面還有一個稍大的庭院,蘭竹蕭疏,三間正房坐北朝南,兩側牆上掛有幾幅鄭板橋的字。故居最後面是一個較大的池塘,池塘邊上建有一條碑廊,廊壁鑲有不少名人石刻。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從犯人流放地逆襲為文化昌興、名人輩出的小城

劉海粟題寫的橫匾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從犯人流放地逆襲為文化昌興、名人輩出的小城

故居內庭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從犯人流放地逆襲為文化昌興、名人輩出的小城


距離鄭板橋故居不遠處的興化市博物館內二樓,設有鄭板橋紀念館,裡面有更多關於鄭板橋生平及作品的詳細介紹。個性耿直、為政清廉,詩、書、畫成就突出享譽海內外的鄭板橋,不僅是興化的驕傲,更是興化旅遊的一面金字招牌。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從犯人流放地逆襲為文化昌興、名人輩出的小城

鄭板橋塑像


《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是孔子72弟子之一施之常後裔,祖籍蘇州,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19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元末因避戰亂遷居興化隱居,潛心寫作《水滸傳》。施耐庵寫完《水滸傳》後沒過幾年就病逝了,施耐庵遺骨葬於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

如果你在春天來興化,那萬畝水上油菜花田,如詩如畫絕美的田園風光,更是令人陶醉不已。介紹了這麼多興化的歷史文化景觀,大家是否覺得人傑地靈的興化,確實值得一遊呢?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從犯人流放地逆襲為文化昌興、名人輩出的小城


一座因范仲淹改名而從犯人流放地逆襲為文化昌興、名人輩出的小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