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谅山战役胜利结束后,解放军有无可能继续向前推进

1979年3月4日,解放军广州军区第55军攻占越北重要省会谅山,歼灭越军步兵第3师大部,取得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重大胜利。3月5日,奉军委和总参命令,我各作战部队立即收拢,交替掩护,开始回撤。至3月16日,全部撤回我境内,结束了此次作战。

在日后的很多年中,一直有一种观点,就是我军应该继续前进,直取河内。而打下谅山后,前方就是越北红河三角洲平原,无险可守。古语云:下谅山,越王降。如能乘胜前进,可进一步打击敌人,取得更大战果,甚至可能攻占敌都。这时候却收兵回撤,是太可惜了。

1979年的谅山战役胜利结束后,解放军有无可能继续向前推进

要回答上面这个问题,牵涉到复杂的国际形势及各方博弈,那可以写篇大文章。本文就不搞得范围太大了,仅从军事角度作一下分析,相信读者也最关心这点。

首先说一下的是,我军攻占谅山后,向前推进确实是红河三角洲平原,但也并不是完全无险可守。实际上,谅山的南北两侧都是连绵山地,成为分隔红河三角洲平原和越北山区的分界点。谅山的特殊之处是,正好扼守连接中越间的交通要道,成为了这一大片山地里最重要的杻钮。

由此可知,过了谅山并不意味着马上就到了红河三角洲平原。从距离上算一下,从谅山到河内约150余公里,其中有60公里左右仍属山地,尔后才到了平原。而与谅山不同的是,这段山地没有像谅山那样经营多年的军事防线,需要临时构筑野战防御,在军事意义上就无法与谅山相比了。

1979年的谅山战役胜利结束后,解放军有无可能继续向前推进

也就是说,谅山是一个依托山地的坚固军事要塞,兵力火力密集,攻下它要费很大的劲。而谅山之后虽也是山地,却没有形成要塞式防御,将其夺取就容易很多。然而即便如此,只要能及时构筑完善野战防御阵地,那也是堪能一战的。

防守谅山的越军损兵折将1万余人,其步兵第3师已丧失了战斗力。在谅山以南至河内间,越军部署了步兵304师、337师,以及步兵327师残部,加上依靠苏援紧急组建的1个火箭炮师和工兵部队,总兵力约2万余人。

我军攻占谅山后,就近能动用的是第55军(加强161师、148师2个团)和配合作战的第43军(欠129师),共7个步兵师及配属部队约10万人,对当面越军形成了5比1左右的兵力优势。在火力上,我军拥有9个炮兵团,对当面越军形成了3比1左右的火力优势。同时我军还有2个坦克团百余辆坦克、装甲车,具备较强的机动力。

1979年的谅山战役胜利结束后,解放军有无可能继续向前推进

从军事角度上说,如果我军过谅山继续向前打,以越军的兵力火力想要挡住是比较困难的。战后一位军委首长对此也表示,当时继续往前打三四十公里是没问题的。若能如此,即使不能攻占河内,但给越军造成更大的损失是大概率的事,也更符合我军发起作战的意图。

不过话说回来,上述都是战术上的考虑,而战略上我北方部队承受的压力很大,变数较多,南线作战取得一定战果后及时收兵,也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