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城縣特產---邢窯

邢窯窯址主要分佈在 市 、內 一帶,內邱在唐代屬於邢州,故稱邢窯。邢窯是我國古代著名瓷窯,因首創“類雪”、“類銀”的精細白瓷而著稱於世。邢窯白瓷始於隋,其燒製的成功結束了我國自商周以來青瓷一統天下的局面,與越窯為代表的青瓷並駕齊驅,爭奇鬥妍,形成了唐代“南青北白”的兩大體系,為唐代以後白瓷的崛起和彩繪 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邢窯至唐中後期已自成體系,並與越窯青瓷分庭抗禮。

臨城縣特產---邢窯

邢越兩窯所產瓷器,一白一青,在地域上一南一北,代表了唐代瓷器生產的兩大主流。邢窯瓷器在當時使用非常普遍,多用於茶具,唐代人對飲茶頗為講究,要求茶具的顏色同茶的色澤和諧統一,陸羽在《茶經》中寫到“邢州瓷白,茶色紅”。茶與邢磁紅白相間,格外令人賞心悅目。

邢窯以產品種類豐富,胎質堅實細膩,裝飾技法精美,而成為唐代名窯,其產品種類涉及到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除上供朝廷外,還遠銷 、 、 、 、 、 、 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宋代,雖還生產少量貢品,其制瓷規模已不能和唐代相比。元代僅燒製一些民間用瓷,不見精細產品出現。

邢窯白瓷胎體堅硬細薄,叩之聲清悅耳,釉面光潤,釉色潔白勻、乾淨而微閃青灰或淡黃,有“類銀類雪”之譽。較之越窯青瓷的類玉似冰,亦別具特色。邢窯白瓷樸素大方,極少裝飾,但也有不少模壓和捏堆以及蓖片劃出的紋樣,十分簡樸,多碗、壺、盞託、瓶、罐、缽、盒、瓷俑等生活用器,玲瓏別緻,光彩照人。邢窯造型上偏重器物的實用性,線條單純洗練,簡結爽利,具有一種質樸自然的天趣。邢窯在燒成技術和工藝處理上比較成熟,亦很少因過火而產生變形的弊端,故深受文人雅士及平民百姓的喜愛。據唐李肇《國史補》說“內邱白瓷甌,端溪紫石硯,天下無貴賤通用之”。

隋代燒製成功的邢窯透影白瓷,在我國 史上是一個重要里程碑,這一發現填補了我國陶瓷史的一頁空白。邢窯透影白瓷胎質堅細、釉色潔白、光潤晶瑩、氣孔率低、影透性強,與現代高級細白瓷的胎質、釉色相比絕無遜色。研究發現,這種白瓷的胎釉中加入了鉀長、石英兩種硬度很高的脊柱原料,這種現象在我國古代陶瓷史中是絕無僅有的特例,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和文化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