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挖出大內侍衛墓,考古挖出200件文物,後人拿著家譜趕來:停

清廷成立之初,為了拱衛京城的安危,打造一支作戰實力超強的侍衛親軍,從而保護皇室成員的安全,也就是大內侍衛。根據等級不同,分為一、二、三個等級,還有藍翎侍衛。他們負責守護皇宮。

在前期,大內侍衛都是從八旗子弟中挑選,但隨著八旗兵的腐敗無能,中後期漢人也可以選拔為天子侍從。不過他們不能離開皇宮,也不能探親,失去了自由,只有年老時才能歸鄉。

學校挖出大內侍衛墓,考古挖出200件文物,後人拿著家譜趕來:停

2016年3月,安徽太和縣一個小學,正準備擴建教學樓,挖掘機師傅正準備開挖地基時,發現地下有不少瓷片,下車查看後,認為這是古墓,隨後施工管理人員上報給文物局。專家聽聞後立馬趕到,對其進行挖掘,發現了三個墓葬,其中一個是單棺墓,進水太多,腐蝕嚴重。而另兩個是夫妻合葬墓,保存比較好,判定這是家族墓,應該為清朝中晚期墓。

學校挖出大內侍衛墓,考古挖出200件文物,後人拿著家譜趕來:停

在三天的清理中,考古專家出土了兩百多個文物,其中包括玉帶鉤、銅鏡、銅釦等。其中一個古墓中,專家發現了一個頂戴,根據其規格來看,墓主人生前應該是五品官員。不過這個頂戴上卻沒有翎管,更別說花翎了,這和清朝的“頂戴花翎”嚴重不符啊。

專家很是疑惑,不過附近的村民卻表示,當地曾有過一個武舉人,在宮裡擔任侍衛,之後告老還鄉的。專家這才恍然大悟,漢人想要加入大內侍衛中,那就需要通過武舉來證明自己。一等侍衛是3品官,二等為4品官,三等為5品官,而清廷在中期時就規定,大內侍衛只佩頂戴,不享有花翎。

學校挖出大內侍衛墓,考古挖出200件文物,後人拿著家譜趕來:停

不過考古正挖到一半,一群村民趕來,他們稱是墓主的後裔,並將族譜拿出。專家核實後,證實了墓主人的身份。村民要求停止挖掘,但專家稱學校要擴建,必須開工。經過協商後,文物局出資為武舉人建造衣冠冢,供家族後人祭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